《考不好 沒關係?》走向社會才發現,考得好也沒關係

文/葉秋臣

《考不好 沒關係?》是西瓜視頻推出的親子類綜藝節目,假設有娃的爸爸們變成了小學生,然後參加孩子們面對的一系列不同科目的考試。

節目裏考卷中的題目均來自真實的小學生考試題庫,孩子們負責給自己的父親做考前指導,同時助力他們在正式考試中拔得頭籌。爸爸們因爲太久沒有接觸過類似的知識,加上平日工作裏也不涉及,所以每次都是焦頭爛額。

不是爸爸不會,而是爸爸逐漸變老了。

不是爸爸不懂,而是需要懂的變多了。

伴隨着年齡的增長,記憶力變得大不如前。而且工作裏的瑣碎事情也多,所以自然忘記了曾經學習中的知識點。如果處於相同的環境下,父親們怎能不如這些還在上小學的孩子們呢?

葉秋臣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是羨慕那些小學生的。

還能學習,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曾經認爲考砸了就像天塌下來一樣可怕和恐怖,然而等工作後才發現這個“天”的天花板變得高不可攀,也再不敢有讓它掉下來的想法了。

之前在《人不彪悍枉少年》的劇評中,葉秋臣說過這樣一個觀點。可能你準備中考和高考的知識未來並不會對你的工作產生多大的助益,但學習的過程卻是一個讓你發現真正興趣的過程。沒有各個科目的涉獵,你沒有途徑去知道自己最適合的方向。打個比方,譬如我本人。葉秋臣是從十歲開始寫小說和寫文章,到現在是第十九年。因爲興趣使然,所以從小就對文字類情有獨鍾,當時課本上的《岳陽樓記》和《夢遊天姥吟留別》等等作品,直到現在我還是可以做到流暢背誦。《唐詩三百首》也是經常翻看,見到好詞好句也會隨時記錄,留存下來做好筆記。

所以若是葉秋臣去現場考語文的話,問題應該不大。可是碰到其他的題目,因爲畢業很久沒去看課本,知識方面若是不夠齊備,肯定也會一頭包。原因不是不會,而是學完之後太久沒有複習,所以忘記了。如果父母們也能有大塊的時間去學習相同的知識,那與孩子們相比的話,大多數的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未來你的工作不是科研類或是純靠技術的類型,比如《大江大河》的宋運輝那種,其實大多數的人在工作中很少能用到在學校裏獲得的高難度知識。比如我在研究生裏重點學習的方向,在工作裏也只是用到一些皮毛罷了。

雖然只是未必會用到,但學習本身是一個既痛苦煎熬,但依舊享受過程的事情。如果我們不學習物理化學,那麼生活中一切常識就沒辦法通過知識去解釋。不學習政治歷史,那麼就沒辦法以史爲鑑,沒辦法擺正思想。

所以《考不好 沒關係?》這檔節目除了能夠拉近父親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更多的還是將學習的過程興趣化,讓孩子在父親的身上找到滿足感,同時讓這種滿足感去促進自己學習的衝勁。

這個原理,就好像化學實驗中的催化劑一樣,可以助力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游得更遠,效率更高。它可能不會改變你學習的結果,或者你未來人生的方向,就像催化劑不會改變化學平衡一樣。但是,能夠與自己的家人通過這個媒介去加深溝通,又享受了獲得知識的過程,則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所以節目的名字“考不好 沒關係?”,也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其實考得好或者考不好都沒關係,有關係的是你是否享受了學習的過程,這不是一句消極的表達,而是一種釋然。走向社會你發現學習只是生活的冰山一角,一次的考試不會影響你未來成爲怎樣的一個人。社會的課堂裏沒有老師,也沒有課本,到處都是考試,卻從不告訴你分數。

所以能夠有一場給出分數的考試,是值得慶幸的事。

如果還能回到過去,我也願意再做一回小學生,再一次坐到考場上答題。

然而,自然是沒有這個機會了。

去,也終須去。

文/葉秋臣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