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人李太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酒仙”之稱,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的詩歌豪邁奔放,清新飄逸,善用想象、誇張、擬人、比喻的藝術表現手法。將現實與夢境結合,移情於物,借物比人。同時他也好喝酒,喜交友。

                            01

喜歡喝酒的李白


大家都知道李白喜歡喝酒,杜甫在詩中寫道“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足以見他有多好酒。

關於酒他寫過很多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的《將進酒》。將進酒即:請飲酒,也就是勸人喝酒的意思。

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是怎樣一種情行呢?有人說當時李白被唐玄宗“賜金還放”,在仕途上不得志,便時常邀友人一起飲酒高歌,借酒消愁。

在唐玄宗召他入京時他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足見其遠大的政治抱負,可現實很殘酷。

所以他在詩中寫道“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金錢名利算得了什麼,還不如喝酒來的好。以酒消愁,以酒解憤。

“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一定要喝他個三百杯,舉起酒杯不要停。自古以來聖賢都是孤獨寂寞的,只有飲酒的人才能留傳美名。可見他的酒量有多好,勸酒也是一絕。想來與他喝酒的人壓力也是挺大的。

除了《將進酒》,他的《月下獨酌》《客中行》、《把酒問月》、《山中對酌》、《行路難》、《少年行》、《襄陽歌》、《金陵酒肆留別》等等都有關於酒。既有“舉杯邀明月”的雅興,又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的愁思。

                          02

喜歡交友的李白


李白與杜甫是好友,一位是“詩仙”,一位是“詩聖”。初遇時,李白四十三歲,杜甫三十二歲,兩個人相差了有十一歲。當時的李白已經很有名氣了,曾有貴妃勸酒,有力士脫靴。當時,天下文人雅士對他的詩都極爲推崇。

而杜甫當時還是一個無名之輩,對李白也十分敬仰,李白對杜甫也頗爲賞識,因此兩人一見如故。

當時的李白信奉道教,於是與杜甫相約出遊,一起尋仙問道。途中又遇到了高適,三人飲酒論詩,交談甚歡,相伴同遊樑宋,然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之後他們相繼分別。後來他們又相約東魯,情誼可見一斑。

李白也爲杜甫寫過詩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

除了杜甫、高適,李白還有許多好友。比如孟浩然、王昌齡、賀知章、劉長卿、岑勳、元丹丘、汪倫、郭子儀、魏萬等。

李白也寫過許多送別詩,比如《渡荊門送別》、《送友人》、《灞陵行送別》、《赤壁歌送別》、《送楊山人歸嵩山》、《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等等。

李白一生遊遍天下,友人遍佈全國,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與之交者,快哉!

                        03

世人眼中的李白


唐代有三絕,李白的詩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兩個就是裴旻的劍術以及張旭的草書。他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爲深遠的影響。

賀知章稱他爲:“謫仙人”

杜甫用:“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來形容他。

魏顥對他有“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的高度評價。

辛棄疾在《憶李白》中寫道:“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蘇軾更是以:“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贊之。

“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這是白居易的評價。

韓愈在《調張籍》中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余光中這樣寫道。

李白一生作詩千餘首,文學造詣之高,少有人及,千百年來僅此一人而已。



                              ——  by  有詩與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