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就像沒有香味的玫瑰

朋友阿敏,報名了一個相親網站,交了14000多塊錢,現在正有節奏地安排相親。

回來後自己還記了筆記,怕以後人多自己記不住了。

筆記內容大概包括:姓名,年齡,身高,職業,月薪,買房情況,家庭情況,生活喜好,飲食偏好等等。

還有一些“北京人”、“拆遷戶”、“獨生子”這樣的標籤。

最後一行,標記着自己對這個相親對象的評價:挺有愛心,還算實在。

嗯,是很認真地在相親,很認真地在找結婚對象。


相親,是一場明目張膽的評判。從開場,到結束時的每一個肢體動作,都會被列入評分當中。兩個人互相審視,試探,在短短的時間內儘可能挖掘出所有需要的信息,然後用巧妙的語言、行爲暗示或者明示是否繼續接觸下去。

意圖性很強,功利性很強,很現實,也很主觀。

把所有的話都攤開來說,把所有的條件都擺出來。畢竟,短短的幾十分鐘,對相親對象的瞭解就只有這些硬件條件,性格、脾氣都僞裝得嚴嚴實實的,看不透。

pass掉一個人,可能因爲身高,或者他不小心露出的小肚腩,也可能是他太娘炮,抑或不夠紳士、禮貌;可能因爲長相,或者是她眼角的那顆痣,也可能是她太過呆板,抑或冷漠。


老林,我的一個老鄉,每年回去都要相十幾個妹子,這七八年間也見了不少了,可還是單身狗一個。

我問他什麼原因,難道就沒一個看得上的?

他說,他看上的看不上他,看上他的他又不喜歡。

而且,在老家相親,見面不會花太長時間,最長也就1個多小時,然後倆人各回各家。

聊天時,有些女生問得很直接很現實,買房買車了沒,存款多少,對未來有什麼打算,等等之類的。

一般情況下,相親的當天晚上就會有一個結果。你不想有結果,家人或者媒人也會問出個一二三來。當然,如果還想繼續瞭解,第二天就會約着一起逛街,吃飯,或者看電影。

如果兩個人都有意向,就意味着可以定下來了。然後就開始給女方送錢,什麼見面費,送小錢、送大錢……最快有一個月就結婚的。

有媒人這個操盤手在,相親的整體節奏走得很快。


在很多人看來,相親嘛,硬件條件可以,人瞅着還不錯,彼此不討厭,也就行了。

我有一個朋友,外號豆芽,過年回家的時候,家裏人給介紹了一個男生,兩個人見了面之後,也算是默認成了。男生家裏也送了小錢給豆芽。

年後,倆人各回各自所待的城市上班,一個在鄭州,一個在北京。平時在網絡上不溫不火地聊着,

言語之間,這男生就流露出自己有多能掙錢,嫌豆芽工資低。

有一次,這男生給豆芽送了個手鐲,豆芽不要,這男生就說那他送給他姐姐。

國慶放假的時候,男生來鄭州找她。豆芽就叫上我們一起去吃飯,說是給她把把關。飯桌上,這男生也不太愛說話。

吃完飯,我們藉口說去逛街了,給他們獨處時間。結果,這男生說自己要回去了,去同學那裏住。當時才晚上七八點鐘。

後來,倆人掰了。男生主動提出的。他說,希望由豆芽來對雙方家人說倆人不合適,這樣,男方家庭就能退回之前送的小錢。

豆芽直接把他拉黑了。然後,讓父母把錢退了。

這就是相親,不遮不掩,不顧情面,沒有人情味可言。你若湊合,旁人無法可說;你若排斥,趁早了斷。


年齡越大,對物質的要求越高,對愛情的要求越高,相親目的性越強。

這時候你問一個人,他想找什麼樣的對象。

他會說:合適就行。

是的,合適就行,感覺對方各方面差不多,感情可以慢慢培養。

那些不願意將就的人呢,依然單着,內心脆弱時,便感概唏噓年少無知時錯過的緣分。

到了“談戀愛太老,談死太早”的年紀,哪怕內心熱烈地渴望談一場戀愛,也不會輕易投入一段感情了。因爲沒有勇氣,因爲成本太高了,所以畏畏縮縮。

很多人說自己不想談戀愛,其實,只不過是不想談一次沒有結果的愛戀。畢竟,大家已經過了全靠荷爾蒙催動的年齡,會不自覺地去想彼此是否有共同語言,交流空間有多大,結婚的可能性,還有面對雙方父母是否會有一些坎坷,是否有可見的未來。

其實,任何一個年齡段去談戀愛,都是一件無比美好的事情。那種心動的感覺,戀愛裏的小情緒,都是心嚮往之的。

但是,以相親爲基礎的交往,很少有這種感覺。一開始就抱着去交往的心態,反而缺少了相遇相知相惜的悸動。在時間的荒野裏,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要遇見的人,再美好不過了。

雖然不排除也有美好發生,但相親更像是沒有香味的玫瑰,總讓人感覺缺少點什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