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使用Spring Ioc?

這篇博客我們使用傳統方式(即不使用Spring)來實現一個添加用戶的實例,再同理使用Spring實現添加用戶的實例,對比學習IoC的概念,以及爲什麼使用IoC等等,最後,簡單總結。下面我們開始:

傳統方式:

客戶端: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由我們的應用程序負責服務(對象)定位,主動發起查找
		UserManager userManager = new UserManagerImpl();
		userManager.addUser("jiuqiyuliang", "123456");
	}
}

業務邏輯層:

UserManager接口:添加用戶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UserManager {
 
	public void addUser(String userName,String password);
}

UserManager實現

public class UserManagerImpl implements UserManager{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User(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由我們的應用程序負責服務(對象)定位,主動發起查找
		//UserDao userDao = new UserDao4MysqlImpl();
		UserDao userDao = new UserDao4OracleImpl();
		userDao.addUser(userName, password);
	}

數據訪問層:

UserDao接口:添加用戶的方式

public interface UserDao {
 
	public void addUser(String userName,String password);
}

UserDao兩種實現(Mysql和Oracle):傳統方式使用配置文件,然後使用工廠來創建相應的對象(即我們經常說的配置文件+抽象工廠+反射,一會兒我們再看看Spring創建對象的方式)

public class UserDao4MysqlImpl implements UserDao{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User(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打印訪問Mysql的相關信息
		System.out.println("UserDao4MysqlImpl.addUser");
	}
}
public class UserDao4OracleImpl implements UserDao{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User(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打印訪問Oracle的相關信息
		System.out.println("UserDao4OracleImpl.addUser");
	}

運行效果圖:
看到上面的代碼,非常的熟悉,因爲我們平時經常使用。但是問題來了,在業務邏輯層的實現中,UserDao有多種不同的實現方式,例如Mysql和Oracle,UserManager要依賴於UserDao的具體實現。**並且對象是由我們自己負責創建的,我們主動的發起了一個查找,要依賴於一種數據庫的實現。此時我們的UserManager就和UserDao的具體實現緊緊的耦合在一起了。**我們再看客戶端,我們要使用UserManager,同業務邏輯層一樣,還得需要我們自己負責主動查找UserManager的具體實現。
我們可以發現:傳統方式,對象和對象之間發生嚴重的依賴關係,耦合度非常高而且依賴關係都寫死在了代碼裏,項目不易修改和維護,必須要改代碼。
下面我們使用Spring方式改造實例,實現同樣的功能,讓Spring管理我們的對象,看看Spring是怎麼創建對象和描述對象之間依賴關係的。

Spring方式:

客戶端: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eanFactory factory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到IOC容器中獲取UserManager
		UserManager userManager = (UserManager) factory.getBean("userManager");
		//UserManager使用UserDao,在配置文件已經有依賴關係
		userManager.addUser("jiuqiyuliang", "123456");		
	}
}

業務邏輯層:

UserManager實現:

public class UserManagerImpl implements UserManager{
 
	private UserDao userDao;
 
	//使用構造方式賦值
	public UserManagerImpl(UserDao userDao) {
		this.userDao = userDao;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User(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userDao.addUser(userName, password);
	}
 
}

Spring的配置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ao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xmlns:tx="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x"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4.1.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spring-aop-4.1.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x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x/spring-tx-4.1.xsd">
 
	<!-- 使用spring管理對象的創建,還有對象的依賴關係 -->
	<bean id="userDao4Mysql" class="com.tgb.spring.dao.UserDao4MysqlImpl"/>
 
	<bean id="userDao4Oracle" class="com.tgb.spring.dao.UserDao4OracleImpl"/>
	
	<bean id="userManager" class="com.tgb.spring.manager.UserManagerImpl">
		<!-- (1)userManager使用了userDao,Ioc是自動創建相應的UserDao實現,都是由容器管理-->
		<!-- (2)在UserManager中提供構造函數,讓spring將UserDao實現注入(DI)過來 -->
		<!-- (3)讓spring管理我們對象的創建和依賴關係,必須將依賴關係配置到spring的核心配置文件中 -->
 
		<constructor-arg ref="userDao4Oracle"/>
	</bean>
	
</beans>

對比傳統的實現方式,再看客戶端和UserManager,我們可以發現:通過IoC或DI,我們只需要通過簡單的配置,而無需任何代碼就可以指定UserManager中所需的UserDao的具體實現。UserManager只需利用容器注入的UserDao實例,完成自身的業務邏輯,而不用關心具體實現來自哪、由誰實現。換句話說:我們不再需要自己負責創建對象,管理對象生命週期以及維護對象的依賴關係,這些都有Spring替我們完成了。

傳統方式和Spring方式對比:

傳統方式:

決定使用哪一個具體實現是由應用程序負責的,在編譯階段就確定了。

Spring方式:

調用類只依賴接口,而不依賴具體的實現類,減少了耦合。控制權交給了容器,在運行期才由容器決定將具體的實現動態的“注入”到調用類的對象中。這也是使用IoC的根本原因。

現在我們對IoC有了基本認識,我們再理解一下IoC的概念。

IoC:

(Inversion of Control),控制反轉,用白話來講,就是由容器控制程序之間的關係,而非傳統實現中,由程序代碼直接控制。這也就是所謂“控制反轉”的概念所在:控制權由應用代碼中轉到了外部容器,控制權的轉移,就是所謂反轉。

IoC的優缺點
優點:

1、把對象的創建和依賴關係定義在了XML文件中,我們改變子類的實現變得異常簡單。

2、控制反轉減輕了對象之間的耦合度,減輕了對象之間的依賴關係,增加了系統的靈活性,可維護性,以及可移植性等等。

缺點:

1、生成對象的方式變複雜了(事實上操作還是挺簡單的),對於不習慣這種方式的人,會覺得有些彆扭和不直觀。

2、創建對象因爲使用了反射技術,在效率上有些損耗。但相對於IoC提高的維護性和靈活性來說,這點損耗是微不足道的,除非某對象的生成對效率要求特別高。

總結

IoC使得面向對象的世界更加簡單,面向接口編程成爲了可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