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國信通院發佈2019-2021年ICT十大趨勢丨附專家解讀 強強聯合|華雲網際&頡一科技將共同開創中國二級數據高端市場






1.jpg


中國信通院發佈ICT十大趨勢

(2019-2021)


2018年12月19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連續第十一年在京召開 “ICT深度觀察大型報告會暨白皮書發佈會”,會上發佈了信息通信業(ICT)十大趨勢(2019-2021)。


這十大趨勢是:


1、5G商用推動產業鏈加快成熟

2、工業互聯網引領數字化轉型

3、信息網絡與產業體系變革重塑

4、泛在連接構建萬物智聯新生態

5、智慧賦能驅動計算產業新浪潮

6、人工智能加速應用普及擴散

7、區塊鏈探索構建分佈式信任體系

8、全球ICT產業生態不確定性加深

9、數字經濟多方治理從共識走向實踐

10、智能***重構網絡空間安全範式


以下爲現場發佈的PPT和專家解讀內容:


1


2.jpg



2


3.jpg



3


4.jpg



4


5.jpg


5


6.jpg



6


7.jpg



7


8.jpg



8


9.jpg



9


10.jpg




10


11.jpg




中國信通院餘曉暉總工程師:

《ICT深度觀察十大趨勢報告》


12.jpg



十個方面,首先是5G:


明年是5G的關鍵點,到2020年將規模商用,這裏面有全球的計劃圖,包括標準。我們談5G的時候,和過去談3G和4G有什麼不同?


以前發展3G的時候,大家的問題是:3G有什麼殺手級應用?發展4G的時候是很清楚的,4G服務於移動互聯網。我們國家是2013年發的牌,在4G的時候,其實是很清楚4G能做什麼用,移動互聯網已經在發展中。


從無線技術角度,5G未必是相對於4G有巨大的革命性變化,但對各個產業來說,似乎5G給我們一個非常大的想像,它是會給我們帶來革命性變化的使能技術,這不是針對無線技術本身而言的,而是在於它在推動我們各個經濟社會領域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作用所看到的。


舉個例子,當前一些傳統工業巨頭申請5G頻譜、開展5G應用實驗,這是以前所沒有的。實際上,很多生產領域過去很少用無線技術,但現在5G可能會帶來生產領域的重要變革,這也是5G帶來的與之前不同的意義。在工業界有很多的產業的巨頭,都在期待着5G真實的商用和它帶來的變革。我們和5年前、10年前看4G的時候,或者再往前看3G的時候,有根本性的不同,它終於成爲我們全社會一個智能技術了。



第二個是工業互聯網:

從去年×××文件出臺,包括之前的產業實踐,工業互聯網從它自身的發展來說,仍然有非常多創新的空間。十九大提到了我們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這個融合的載體和路徑在什麼地方?工業互聯網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將集成我們更多新的網絡技術,計算技術。在我們目前的產業實踐裏面,我們已經有很多的企業推進這樣的工作,工業互聯網的形態、應用範圍、業務模式、商業組織,其實仍然只是一個初步的階段,這裏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在這個基礎上,會發現我們所強調的數字經濟、產業的數字化,是如何落實到我們產品的數字化,服務的數字化,生產流程的數字化,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我們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的變革和重塑,這是我們未來會看到的,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全球數字浪潮裏面最重要的一條主線,工業互聯網是支撐這個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最重要的路徑。


我們現在看到工業互聯網所發生的變化、所實現的價值仍然是非常初期的,更大的發展在未來。



第三是信息網絡和產業體系:

信息網絡最近幾年有很多創新,包括網絡功能虛擬化、軟件定義網絡等等,還有最近考慮如何將人工智能的技術加入。還有需要思考的,一是IPV6的商業化部署,去年中辦國辦也是發出了文件,在未來兩年中,我們要達成各種既定的目標。還有云網融合,電信企業都在推動雲的服務和傳統的網絡服務一個重塑和整合,我們會重新思考一個新的網絡的架構。還要加上邊緣計算,把計算能力、智能能力、雲網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新的分佈式的網絡架構、計算架構和智能架構,這是我們基礎設施裏面未來很重要的方向。


還有更大的一個空間,就是空中。未來3到5年,我們預計全球衛星發展的高峯期,我們過去幾年看到全球產業界,在積極推動低軌衛星的發展,未來會有上千個低軌衛星會入軌,提供最大範圍的全球的覆蓋。當然這裏面的衛星就會有很多的資源的分配,很多標準化的問題。我們會在一個可持續的商業化運行的模式上取得平衡,會迎來商業發展的契機。


第四個是關於物聯網的:

物聯網的發展自上世紀就有,物聯網是萬物互聯的分享,但它一直可能沒有預期的那麼快,它的大規模爆發還沒有真正到來,有很多的瓶頸需要解決。現在看,各方面的瓶頸已有很多突破,比如網絡連接方面,各種低速率、中速率、高速率無線技術提供了泛在的連接能力。除了連接,還有數據的採集和分析能力,我們最終是要通過物聯網改變世界的,而這就需要怎麼把計算和分析能力融入,比如說我們的邊緣計算,還有平臺如何建模和分析,這些條件都具備的時候,就意味着一個真正的爆發。物聯網裏面會有很多的領域,比如說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工業,車聯網,預計未來兩到三年,LTE-V2X會有規模化應用示範、商業部署,並推動無人駕駛、自動駕駛還有車聯網整個的發展。



第五是關於計算:

計算給我們帶來的挑戰和支持,第一就是行業深度***的問題,尤其是AI的發展及其與行業的結合,給各類計算帶來了巨大的需求驅動;第二個是邊緣計算興起,邊緣計算到目前爲止時間不是很長,快速發展也就是最近三年的時間。從理論到實踐目前我們還有很多問題是沒有解決的,但是從目前來看,邊緣和雲的協同,我們把計算能力,以及把人工智能的算法對邊緣的部署,再加上網絡、存儲,以及對物理世界的控制能力,將形成邊緣計算加邊緣智能的方式,這是我們構建智能化生態裏面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這也是未來發展裏非常重要的方向。


昨天有一個新聞,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產業和美國的霧計算開放聯盟合併,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我們如何實現邊緣計算的價值?需要把邊緣計算和各個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的需求結合在一起,IT、CT和OT要做深度的整合,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信號。


還有計算裏的芯片,從CPU、GPU、FPGA到ASIC,它給了我們很多新的可能,我們通過與算法和應用的結合擴展了摩爾定律的功效,或者它的範圍,我們可以用新的模式去擴展它的能力提升。



第六關於人工智能:

我們有一些簡單的觀察。關於深度學習的,深度學習可能會是一個較長的技術期,目前看有監督學習是接近了性能的極限,下一步應發展基於小數據的無監督學習、強化學習、還有多模態的融合是我們研究的方向。另外,目前階段,專用芯片、開源計算平臺和有效數據,成爲企業打造人工智能生態體系的重要着力點。可以看到新的生態的興起,預計2020年60%的人工智能應用會基於開源平臺,這是我們看到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還有一點,人工智能裏面有哪些可以賦能於我們的生產生活,我們當然是希望會賦能我們各個行業,但是它仍然有很多的理論、實踐和產業的問題沒有解決。但基於現有的技術和現有的產業支持,我們也可以做一些期待,我們還會有些很多的應用會慢慢的提速和加快,比如說到2020年全球30%的企業會用AI來輔助,還有在教育、交通、醫療等各個領域的應用都會起來,可能沒有大家期待的那麼快,但是它仍然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變化,這是我們可以期待的一些方向。



第七是區塊鏈:

一方面,從技術角度還有很多需要突破的方向;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區塊鏈通過和其他技術的結合,可以應用到我們的傳統領域,不僅僅是金融,在工業、醫療、媒體等都有裏面,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比如我們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已設置了工業區塊鏈的測試牀用於工業資產管理,國際上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我們會考慮區塊鏈它究竟能不能和我們傳統的經濟社會結合,構建一個新型的體系,實現一個分佈式的信任體系,這是目前在探索的,預計未來兩三年可能會看到更多的進展和進步,會有更多的實踐。



第八,就是全球ICT產業生態不確定性加深:

我們現在是一個不太確定性的,或者不確定性不斷加深的一個時間節點。我們把全球主要ICT產業的全球前三個企業彙集在一起,看看每個國家會佔多少,中國有佔比高的也有低的,這是一個全球的供應鏈視圖,這是全球化條件下資源配置優化和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一個局面。我們遇到最大的挑戰,是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對於全球供應鏈的發展和國際分工體系會影響到什麼程度,未來我們可能面臨這樣一個變化,我們會到什麼程度?這取決於我們和國際社會的決心,應該怎麼共同發展,對抗貿易保護主義,怎麼平衡全球供應鏈體系以及各個國家的安全考量,怎麼繼續推進技術創新和提升生產效率。這是全球面臨的一個共同的挑戰。我們預計未來一到兩年全球ICT產業總體呈現增速會下滑,主要是ICT製造業部分的增速會下降。



第九是數字經濟多方治理從共識走向實踐:

我們會發現如果數字技術紅利只帶來少數企業和羣體的話,那是有問題的。我們怎麼讓數字經濟通過多方合作的治理體系,保證數字技術能造福全體人民。這裏面有很多我們要思考的,比如說數據保護的問題,歐盟提出了很嚴格的GDPR法案,各國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實踐,我們怎麼做?比如算法的監管問題,數據是資源,而通過算法是可以獲得價值的,甚至獲得權力。算法的價值觀和算法的監管是很重要的。我們還要考慮治理體系這,政府、平臺、行業組織、用戶等各自相互關係,我們對平臺的治理,平臺自身生態的治理,中間複雜的關係怎麼去考慮?平臺扮演這麼重要的角色,應該怎樣治理?我們面臨很多的挑戰,怎麼把技術手段引入到我們體系中,我們怎麼讓利益相關的主體參與這個治理。結論是多方治理,會從形成共識到走向全球實踐。



最後一個方面就是安全:

智能***重構網絡空間安全範式。當前安全有兩個重大問題,一是由於全球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導致網絡空間安全與物理世界安全相互交織,面臨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另外就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它給我們安全***技術帶來了新的可能,也會對我們安全風險帶來很多新的挑戰。我們怎麼利用它的好的一方面,怎麼防範它的風險,這是未來幾年很重要的一個挑戰。


所以我們說網絡空間的安全保障和防護的範式正發生重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有多深刻,我們今天還不得而知,這是目前全球都共同探討和研究的話題。尤其是這樣的安全,從數字空間延伸到物理空間以後,我們怎麼構建一個新的安全體系,這是中國和世界都要面臨的巨大的命題。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何寶宏所長:

《互聯網技術的風向2019》


13.jpg



我爲什麼叫風向呢?我們這個時代要搶佔風口,但是不是所有的風口都是應該搶的,有的是颶風,有的是逆風,所以要看風向。後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最新技術2018年的點評,純屬於個人的點評。


雲計算經過12年的發展,已經成爲了關鍵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發展可以說是成熟了,或者說相對成熟了。未來我們要把高技術的雲計算迴歸成傳統的產業,因爲它未來要變成傳統產業。我相信未來幾年大家不用說雲計算是什麼,這個概念從我們羣衆中又回到我們技術上,回到我們產業圈,就表示我們成功了。


前些年說雲計算是先進的高科技,毫無疑問從今年或者往後看,不上雲纔是落後的,上雲不代表先進,這是很明顯的發展變化。包括企業組織架構的調整,公有云的市場格局已經確定了,所以大家的主戰場都轉到了私有云。最近很多的公司在調整他們雲計算的組織結構,就意味着它已經真的發展成熟了。


還有新技術的安全,原來是雲計算的功能,現在獨立成了一個產品,一個標準化的服務。雲網越來越走向融合,越來越多的數據聚集到雲端,數據在哪裏風險就在哪裏。所以圍繞它的新風險必然會產生,但是請大家放心。


搞雲的後面,還有後臺的建設,針對雲的服務,開發運營的模式也發生變化,開發、運維越來越一體化,你面對的對象變了,對應的人的工作方式也要變,要運維一體化、智能化、標準化、模塊化。


對應雲的開源,開源已經是不能繞開的話題。20年前開源在山寨商業軟件,今天開源已經成了創新引領的力量。如果說我們一開始認爲開源只是一種新的軟件的生產方式,現在開源變成了生態競爭有利的工具,一種武器,已經發展成生態競爭的工具。如果說當年我們國內做開源,主要是如何把國際上的開源軟件拿過來,把它更好的本土化。現在我們做的更多的工作是本土的開源項目如何國際化。當年我們做開源,讓軟件開源,代碼開放出來給用戶,代碼的控制權交給了用戶,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任何的權益的移交也伴隨着責任的移交、風險的移交,同樣的開源實際上將軟件的風險責任,由軟件開發商、軟件運營商轉給了用戶。因爲東西都給你了,責任就是你,這跟互聯網的設計思路一模一樣,把權利交給終端,終端的責任風險也是你的,所以要高度重視開源的風險,開源有些需要有許可證的,開源是有專利的,是有著作權的,有維護、服務、升級、安全等等很多的問題。2018年我們尤其是開源發生了很多大的事件,開源社區併購的發生,一些開源開始走向了收費。


雲計算,開源的基本假設是說我產品是不收費的、給你的,這是在沒有云計算的時候設計的一套思想,因爲沒有服務。今天我們有了服務以後發現,越來越多搞雲計算的,雲服務商拿着開源軟件,搭自己的雲計算平臺賣服務,這是鼓勵開源的發展。走到今天,今年以來,雲計算對開源提出了很多的問題,這個會持續,因爲顛覆了當年開源基本的設計理念,所以到了新的高度,有新的挑戰。我們有很多的開源,當然要創新,從開源開始,你連開源的殼都不會換,換什麼芯。但是不能以換殼爲本,還是要逐步的把殼一點點往裏換,那就是核心技術。


大數據經過幾年發展,面臨自己新的挑戰。2012年的時候我們開始做大數據,7年過去了,今年最大的一個挑戰是什麼?隱私保護的問題,一方面說明我們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另外一方面大數據真的落地了。這是個新的問題,過去每個人被人記住是一種幸福的,因爲人的大腦是什麼都記不住的,大部分都忘掉了。今天你忘了機器就記住了,所以我們幾千年來的技術發展只有一個路,如何更好的記住一個東西,因爲人老忘。今天技術先進了,不該記的也記住,所以我們今天的技術反方向沒有做,如何讓機器忘掉一些東西、如何忘記的技術沒有,只能靠管理。這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如何讓技術忘記東西,讓管理成爲手段。


大數據如何變成資產?還是不會。前些年我們覺得數據資產不是管理問題,是財務問題。錯了,經過這一兩年的發展,不僅僅是管理問題,需要新的技術手段。當一種新的資產出現了,我們需要創造新的手段把它真正的變成資產。如何變成資產,這是未來幾年要做的事情。我們主張開放數據,不是0和1的問題,就跟我剛纔講的開源一樣,開源不是簡單把代碼放上去就可以了,而是設計出一百多種開源許可證,針對數據如何開放,中間會有很多的狀態,所以我的觀點是,我們不僅僅要面對軟件設計開源的許可證,我們面對數據的開放,是不是也應該設計面向數據開放的開放數據的各種各樣的許可證。


區塊鏈水深火熱,沒有鏈的幣肯定是空氣幣,但是沒有幣的區塊鏈還是區塊鏈。當你迴歸到技術,迴歸到產業的時候,我們後面還要做的事情很多,區塊鏈的越來越回顧現實,2018年是區塊鏈理想破滅的一年,2019年我堅信區塊鏈是走向越來越理性的一年。比特幣已經形成了三個中心,代碼中心、算力中心、財富中心。說區塊鏈會顛覆世界,這絕不可能。我們在區塊鏈的控制下,你可以自由自在做很多的事情,我爲什麼推出可信區塊鏈,因爲區塊鏈從數學上是可信的,但是隻是表明一個公式,你怎麼證明代碼是可信的,所以我們推出可信區塊鏈的計劃,代碼要可信,管理上是不是可信,你給我外部的數據本來就是假的,怎麼辦?數據從進入區塊鏈到離開區塊鏈之前是不可篡改的,但是進來之前改了行不行?下來之後改了行不行?我物理世界的物體跟區塊鏈數據之間的對應關係改了行不行?肯定面臨很多的挑戰。所以如果說有一個系統引入了區塊鏈,你就可以完全相信它了,他一定是個騙子。


算法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算法控制着我們整個世界,算法是人設計的,因爲算法更多關注效率,而不是公平和道德的問題,算法已經控制了我們的數字社會、數字經濟,但是我們算法是不透明、不開放的、不可解釋的。我堅信從明年開始,我們要越來越多關注算法問題。美國股市的暴跌,有人說這也是算法的問題。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說主要是計算機算法的問題,不是金融的問題,是技術的問題,算法從來都是背鍋的。


2018年AI取得了很多的進步,看起來開源框架的競爭趨於結束,但推理側還是碎片化的,在硬件中小企業選擇GPU比較多,大場可以定製,數據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高質量的數據如何打標籤的問題,質量的問題,這是一直傳下來的問題。我們對原來算法可以說已經取得長足的進展,我們面臨的問題,傳統的算法已經接近於侷限,新的算法還在研究中,每次當你人工智能成功了,做了很多應用之後,大家這說不是人工智能,這是算法,每次都是這樣的。今年我們也會陷入這個圈子裏面去,所有人工智能做出來的都說這不是人工智能。


關於摩爾定律的問題,我們原來行業的增長是有節奏性的,因爲根本是摩爾定律。當摩爾定律減速、停止,會導致我們整個行業的發展節奏變得不穩定,因爲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破,不是像當年穩定的突破,所以摩爾定律減速有問題以後,我們以前要做加法現在要做減法,如何優化做法,如何優化硬件,如何優化軟件,優化成爲很關鍵的詞。我判斷大的IT技術很難出現或者很少了,所有技術的爆發都是波浪的,開源也收費了,都預示着我們這波技術浪潮可能走到一個階段了,下面可能會發生轉折。


我們該相信什麼?大數據讓我們相信數據,拿數據來說話,但是數據能造假。人工智能讓我們相信算法,但是算法有偏見。區塊鏈讓我們相信機器,但是機器會詐騙。大家不要相信我,我是來做廣告的,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章轉載自:中國信通院  商業夥伴


推薦閱讀

強強聯合|華雲網際&頡一科技將共同開創中國二級數據高端市場



頡一軟件



致力於爲全球企業級用戶提升敏捷核心競爭力,是一家爲用戶提供數據保護、數據流通、數據管理的方案提供商,目前專注於爲傳統企業構建可供業務永續創新的數據庫池化系統。



微信圖片_20190130155802.jpg

微信公衆號:數據敏捷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