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總結分享(剪切板)

靈感來源於阮一峯的博客,分享總結一個月自己看到的學到的點點滴滴,希望大家都可以做一個有積累的人。

一九年的一月以一個小故事開頭:

一個記者採訪一位科學家,問他一個硬幣拋了100次,如果前99次都是正面,那麼最後一次是正面的概率是多少?

科學家低頭沉思許久說到,應該是1/2,因爲獨立實驗互相不影響概率。

這個記者又用同樣的問題問了一個經濟學家,經濟學家很快地回答到,是100%,因爲前99次都是正面朝上,只有傻子纔會認爲這是一枚正常,沒人動過手腳的硬幣。

那麼現在,如果我問你這個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這樣的矛盾隨處可見,如果你覺得矛盾沒有凸顯,我們隨時可以把科學家和經濟學家的場景換成,大學生與小學畢業的村民王二,海外求學歸來的機械設計博士和車廠工作十年工人,正在寫博客的我和正在讀博文的你。只要發揮你的想象力,你就會發現這樣的問題存在於每一次和他人的溝通交流中,由於知識文化背景,經驗閱歷,政治體制,家庭教育,信仰,追求,三觀,社會地位,正在做的動作的不同,你的思維也會不同,所以你就會真正地知道人類擺脫孤獨的不可能性。

好了,回到我們剛開始的小故事,我們的前提是問題中的人都是有一定獨立邏輯思維能力,且都有良好處理問題的能力的人。由於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造成了兩個看起來都很合理,卻大相徑庭的解決方法。我們不去討論這個問題在不同情景下的適應性解答,不容置疑的是,這樣的結果肯定會造成兩個學者思維上的矛盾,甚至衍生到爭論。我們再假設圍觀的人羣中,全部都是科學家,那麼輿論肯定都會倒在科學家一方;如果圍觀的羣衆都是經濟學家,那麼輿論就都很倒在經濟學家一方;如果圍觀的是一羣吃瓜羣衆,那麼輿論肯定會倒在比較容易調動情緒的嗓門大的一方。這樣一來,一個本該學術上解決的問題,變成了如何拉攏擁護者的問題。到最終可能所有人都沉浸在這種權利的遊戲,卻沒人在意本來的問題是什麼。更可笑的是,如果圍觀的真的只是一羣吃瓜羣衆,他們其實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有認識及參與討論問題的機會,所有的人只是在說他自己想說的,並不在乎他自己能說的。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其實科學家與經濟學家眼中解答的是兩個問題,科學家說的是在一個純理想化的概率問題,經濟學家說的是在實際生活生意場上的一般現象。由於種種侷限,他們不能互相理解彼此,才產生了矛盾。

所以我想說的是,如果遇到矛盾,首先要保證自己的思維足夠清晰,不斷積累提高自己,然後如果圈子實在不同就別硬容,最後遇到吃瓜羣衆就善意點頭微笑敬禮撒由那拉,你怎麼解釋他都不會懂,白費口舌做什麼?

新年快樂,愛你們

 

新聞

拼多多bug

據說現在拼多多市值已經超過京東,充分反映了現在的中國還是窮人多。不過讓我欣慰的是,對比十年前淘寶的處境,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具有規模的電商平臺體系。我個人對拼多多的看法是積極的,假貨平臺會帶給市場劇烈的衝擊,可是買這些假貨的一般都是真正的窮人(至少和十年前比),從長遠角度來看,電商平臺的多樣性避免淘寶一家獨大,帶給整個市場乃至社會的利潤,遠比現在遭受的劇痛重要的多。

百度已死?

從市場角度看,百度確實是在走下坡路。我個人的願景是搜索引擎開放Google進中國,百度只留AI和百度雲,其他的業務被市場淘汰。

一種讓手機同時接入4G和5G網絡的技術

儘管單個移動設備內的空間有限,但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雙天線設計,可以讓手機同時接入LTE和5G網絡。所以5G真的要來了。

用WiFi信號發電!MIT新研究改寫充電方式

WiFi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美國和西班牙的科學家沒有放過這看似不起眼、但範圍廣泛的射頻信號。他們採用只有幾個原子厚的二維半導體制成了新型的整流天線,它可以捕獲WiFi信號,並將其轉化爲電能,爲電子設備提供電力,這使得未來WiFi或許將成爲一種使用廣泛的電源。

 

知識與觀點

【鍵客行】迷路的科學

youtube上的資源,現在的知識類APP公衆號自媒體真的越來越多,只不過發現鍵客行這一種很合我口味,而且觀點很深刻,並沒有商業氣息很濃(比如某道)。這一集也是我覺得做的很精彩的一集,裏面開導我們其實認識並學習知識並不是讓我們用一種觀點來徹底反駁另一種觀點。更好的方式是讓我們學習科學的思維,大膽假設小心推理,才能讓自己認清自己所崇尚追尋的科學是不是真的沒有迷路的科學。

柴知道-在數字世界裏它們統統都只是0和1而已

柴知道是另一個我很喜歡的知識分享平臺,雖然思維深度和廣度都不如鍵客行,不過這種推廣方式應該引起我們重視。通過繪畫,動畫的活潑而生動地讓人們接受知識,這種方式肯定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人物

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人,是中國大陸的民營電信設備企業-華爲公司的創始人兼總裁、CEO。任正非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及中共十二大代表。

近些日子,迫於一些壓力,任總開始接受國內外媒體的採訪。在面對面欄目對任總的採訪視頻中,短短十幾分鍾我真的體會到了這位74歲先生的魄力與沉穩,讓人由衷佩服。

首先對於女兒的問題,任的態度很平和,絲毫看不出一絲急切和不安。而對於父女情誼,他把這個問題歸到了相信黨和國家會保障一箇中國公民的權力和自由。這無疑穩定了民衆對華爲和國家的不安,這樣一個沉穩自信的企業家,又有什麼值得人懷疑呢

對於國際一些國家懷疑華爲設備的安全性問題,任又拿出很堅定的態度否定了懷疑。並對於這種看法表現很寬容大度,用極有自信的言論肯定了華爲技術的先進,肯定了中國技術的先進(這其實對於外部很重要,因爲總是有一些不懂裝懂的人說華爲與外國公司技術的差距,其實他們只可能是管中窺豹,而真正瞭解實情的人其實很少很少,任總這一席話不知道可以讓多少技術人員挺直了脊樑)

接着任總以一個過來人的姿態展望了祖國的未來,也是我最爲佩服他的地方。首先他肯定了基礎學科教育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很多唬人的技術名詞,其實都是來自於基礎學科的發展,比如大數據是數學與統計學等等。只有一個國家肯定了基礎學科的科研教育,纔有可能在軟硬實力上超越歐美國家實現繁榮。這不禁讓人想起馬化騰在知乎上的提問,當時還被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程序員嘲諷,其實站在越高的決策者看到的東西越遠,在底層的技術人員可能只看到這個產品用到的技術,以爲以前很多學到的東西都是無用,決策者看到的是整個行業,所以他們才知道所有流程的來龍去脈,而源頭正是一個行業的命脈。誠然,基礎研究對於實際產品轉化的過程是漫長的,不過正是經歷過這種漫長的轉化,纔有了子孫後代的繁榮,纔有這個社會技術層面的出類拔萃,從而帶動經濟,讓以後每個人能有自由有條件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迫於壓力屈服於生活。所以,技術就是戰爭。

任總還解決了我內心存疑的很多問題,比如現在社會的發展速度快,意味着每個人學習的效率必須提高,就催生出讀碩讀博的人才越來越多,以前都是培養人才被歐美挖走,如果我們可以讓我們的企業更有吸引力,讓我們的高校更有創新力,讓人才爲祖國技術效力,就不必面對下一次的貿易戰尷尬了。(誠然有政治的原因,但不管文理,我覺得任總的觀點沒錯,社會的發展重在教育)

總而言之,我覺得任總從做事方法和氣量來看不愧爲一代英豪。

推薦與工具

100個有質量的開發者博客

英文版,可能沒幾個人愛看。不過值得一說的是這些博客都是發展很久了,不管在技術還是博客寫作設計上都值得學習。

linux公社

查資料的,比較全。好像還有一個搜索的,沒去找。用於閒的沒事的時候找資源用。

難逃寒冬裁員的“大追殺”,30 歲女碼農該何去何從

CSDN的一篇好文,什麼寒冬不寒冬的,我有能力我怕誰。不過培養能力的方向很重要,這篇文章給了我心中的答案。

喵喵機

我覺得這個項目很好,就像是小型傳真機+打印機。

脫歐:無理之戰

講述了現如今怎麼用技術輔助政治的故事。還有人性和無知在每個國家每個時代都是相同的,只不過有些時空,生活的不堪把這些缺點放大了而已,缺點是醜陋的,人類無法迴避應該面對的,而聰明人會去了解它,而不是迴避。

句子

人類的發展其實有兩條線:一條是科技線,一條是藝術線,科學可以讓我們瞭解這個世界,而藝術則是讓我們更好地瞭解自己,今後科學可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但藝術不會,因爲科學是這個世界的偉大,而藝術是我們人類的偉大!

----鍵客行《藝術的故事》

歷史的鐵則就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

----人類簡史

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故鄉,一杯敬遠方,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毛不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