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學習軟件開發的十八年記

在2001年,我風華正茂,時年26歲。於萬般無聊之際,發現自己熱愛編程和計算機,於是,在讀了大學(211重點本科,中南大學,沒有讀完畢業,中途輟學)之後,發現牛耳軟件正在招生,而且所學內容皆爲我所喜好,於是報名花了一萬五千來學了軟件開發一年半的時間。

一轉眼,十八年過去了,雖然我的心態還依然年輕,頭上的白髮也沒有完全佔領我的腦袋,但是我的技術沉澱下來了,對於編程語言特別是JAVA有了更清醒更佳的理解。我四十歲的人,卻沒有社會上一般四十歲人那樣的老態和鬱悶,不喝酒,只抽菸。也基本不知道憂愁是啥滋味,對於中年綜合症和焦慮症,也只有一點點。

作爲學習JAVA軟件開發的終極目標,開發一個大型JAVA項目,所需的當然是人數上要夠,一個人開發幾萬行代碼是需要好幾年功夫的,而且還沒有多少中間休息的時間。所以,大型JAVA項目最好配備十個以上的高級,經驗熟練的JAVA程序員作爲開發小組,最好還要配備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這樣的開發小組,作測試或分工合作。

二十一世紀頭十年,企業級JAVA項目開發正如火如荼。EJB,從1.0版本到3.0版本,發展很快。J2EE也是相當的熱火。當時,言必稱企業級開發。後來,大家發現企業級開發太過於高大上,有很多的中小項目根本不需要這麼高級龐大的開發,於是,輕量級開發又提上了議事日程。

到底,JAVA項目開發需不需要框架,J2EE和輕量級?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在JAVA還處在胎兒期的年月裏,大家對這個小“神童”報有相當大的期望和好感。希望JAVA會成爲拯救軟件業和程序員的救世主,於是,各種各樣的期盼,各種各樣對JAVA的改進不時炒得熱火朝天。

當十年過去,大家也理智了,也對JAVA及開發過程有了更深入更成熟的瞭解之後,就拋棄了原來的幼稚的思想和行爲,轉而發現用平常心去開發和建設項目是最好的。

於是,軟件業和JAVA開發產業寄希望於未來,依然對於JAVA有寄望,但是不會過於強求,過於激動,而是在行爲和思想上更爲理智和清醒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