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学习软件开发的十八年记

在2001年,我风华正茂,时年26岁。于万般无聊之际,发现自己热爱编程和计算机,于是,在读了大学(211重点本科,中南大学,没有读完毕业,中途辍学)之后,发现牛耳软件正在招生,而且所学内容皆为我所喜好,于是报名花了一万五千来学了软件开发一年半的时间。

一转眼,十八年过去了,虽然我的心态还依然年轻,头上的白发也没有完全占领我的脑袋,但是我的技术沉淀下来了,对于编程语言特别是JAVA有了更清醒更佳的理解。我四十岁的人,却没有社会上一般四十岁人那样的老态和郁闷,不喝酒,只抽烟。也基本不知道忧愁是啥滋味,对于中年综合症和焦虑症,也只有一点点。

作为学习JAVA软件开发的终极目标,开发一个大型JAVA项目,所需的当然是人数上要够,一个人开发几万行代码是需要好几年功夫的,而且还没有多少中间休息的时间。所以,大型JAVA项目最好配备十个以上的高级,经验熟练的JAVA程序员作为开发小组,最好还要配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这样的开发小组,作测试或分工合作。

二十一世纪头十年,企业级JAVA项目开发正如火如荼。EJB,从1.0版本到3.0版本,发展很快。J2EE也是相当的热火。当时,言必称企业级开发。后来,大家发现企业级开发太过于高大上,有很多的中小项目根本不需要这么高级庞大的开发,于是,轻量级开发又提上了议事日程。

到底,JAVA项目开发需不需要框架,J2EE和轻量级?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JAVA还处在胎儿期的年月里,大家对这个小“神童”报有相当大的期望和好感。希望JAVA会成为拯救软件业和程序员的救世主,于是,各种各样的期盼,各种各样对JAVA的改进不时炒得热火朝天。

当十年过去,大家也理智了,也对JAVA及开发过程有了更深入更成熟的了解之后,就抛弃了原来的幼稚的思想和行为,转而发现用平常心去开发和建设项目是最好的。

于是,软件业和JAVA开发产业寄希望于未来,依然对于JAVA有寄望,但是不会过于强求,过于激动,而是在行为和思想上更为理智和清醒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