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題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結果也有大不同

怎麼問問題,也是一門學問
人都不是無所不知的,對於需要知道,但是自己又不清楚的東西,最直接的就是問別人。
個人認爲:問是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並且是最重要的一種。
工作一年半,我總結出“問”的三要素:
一:我需要獲得什麼信息。
二:找誰問。
三:如何組織語言發問。

這三個要素環環相扣,哪一環弄不好都很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舉自己親身經歷的三個例子

1,帶小孩看病急診:我女兒屬於早產兒,需要每星期檢查。分娩出院後的第一個星期,我們來到醫院,
由於醫院的人很多,排隊很晚。我就問護士,“我的女兒剛出生不久,醫生說需要查眼睛,能不能先給她看看?”。
護士答覆:“取號排隊”。
我老婆在醫院工作的,顯然知道怎麼問問題,老婆:“我女兒是早產兒,現在可以優先給她檢查下嗎?”
護士問下名字然後看看登記記錄,說你們怎麼不早說。於是就給安排檢查了。
這裏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發問,要找對關鍵字,這個場景的關鍵字,就是 “早產兒”

2,詢問工作進度:在剛入職的時候,申請了一臺開發設備。可是過了一個星期,開發設備還是沒有抵達總部。
由於設備申請都是有對應的同事處理的。所以我問她,“我上次申請的設備,大概什麼時候能到這裏?”
這是個很low的提問。問題太籠統了,別人不知道怎麼回答。提問前,需要想想:我需要知道什麼信息?
我最終需要的信息是這臺設備什麼時候能到總部,但是別人給不了這個信息。
這時就需要改變提問需求,我需要知道“這臺設備的流程進度到哪裏了?”。這個提問處理人才能很好的提供信息。適當改變提問的需求,方便別人能更好的提供他知道的信息。

3,深圳北站問路:我要去慈銘體檢中心體檢。但是在深圳北地鐵站又找不到所謂的“A出口”(高德地圖這樣指示的)。
怎麼辦?我問了地鐵的質詢處工作人員。“請問地鐵A出口怎麼走?”,我問道。
工作人員是個精瘦的老頭,應該是退休了來自願服務的,回答道,“直接告訴我你要去哪不就是了嗎?”
我馬上拿出手機,想要在地圖上查找慈銘體檢中心的地址告訴他。
“去哪裏都不知道啦?你是去體檢的吧?”,老頭又說道。
“嗯...深圳通大廈”,我回答道,同時暗自佩服這老頭的專業。
我點點頭。
“不要跟我說那些沒用的啦,直接跟我說,慈銘體檢中心怎麼走不就是了嗎!”,老頭抱怨道。
首先自己的思維屬於木訥桔梗型,地鐵A出口 -> 深圳通大廈 -> 慈銘體檢中心 。以後要引以爲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