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10大關鍵IT趨勢

在涉及IT問題時試圖保持領先,心臟不強的人可不能勝任。這一觀點來自於Gartner的IT年度研討會上由分析師David Cappuccio提出的他所謂的“不容易被IT界控制的新勢力正把它們推向IT應用投資的前沿。”

雲計算,社會媒體、網絡,移動和信息管理這些勢力都包括在內,它們都在快速發展。這些變革在不斷上演,無視IT通常對技術使用的控制,Cappuccio表示。“幾年前,IT被迫支持平板,最終用戶迫使它們支持即時通訊和無線網絡。更多的這種技術即將來臨”,他說。

Cappuccio的介紹列舉了以下的“十個在未來五年內影響IT的關鍵趨勢和技術”。以下內容來自於Cappuccio的報告:

1. 組織防禦和瓦解:

企業用戶期望與他們體驗以消費者爲主的應用和服務時同樣的IT性能和支持。企業用戶對客戶滿意度的要求遠遠超過了IT支持組織所能提供的。IT組織必須在IT服務檯分析員技能和屬性上面投資,恰當地組織來增加IT對於其他組織的認知價值。企業用戶滿意度會成爲一個移動目標,但在IT服務檯層面實現更高的生產力水平表明IT組織在意企業,而且它致力於確保用戶實現他們的目標。雖然關注於傳統的培訓,規程,安全訪問,知識管理和腳本是有必要的,但是關注下一代支持技能,以有效滿足企業的需求和期望則是至高無上的。

2. 軟件定義網絡:

軟件定義網絡是一種讓網絡抽象化的手段,就像是服務器虛擬化抽象服務器一樣。它將網絡拓撲結構從計算機/端口的一次配置轉變成一次鏈接到應用的流。抽象網絡就像是管理程序抽象服務器一樣,它會給予編程控制。有了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就能一覽整個網絡拓撲結構,虛擬的和物理的組成部分都有,包括交換機,防火牆,模數轉換器等,並提供配置和管理網絡連接以及應用程序和操作者所需的服務的抽象試圖。

OpenFlow是這個廣義的網絡隧道協議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提供一個通用的API,任何網絡操作者都可以根據應用需求,用它來創建自己的控制和管理方案。而且還將會有其他OpenFlow類型的軟件定義網絡協議,以一個應用級邏輯爲底層而設計,而不是從傳統的網絡範式的協議,設備和基於鏈路的思路出發。

當使用帶有像OpenFlow封裝的軟件定義網絡時,它可以用來動態地將私有云擴展到混合模式,讓企業的具體IP地址不暴露給雲供應商的設備。軟件定義網絡還允許服務供應商提供動態預分配的WAN服務,可能跨越多供應商/多廠商網絡。當然,有可能像傳統網絡技能開始轉變一樣,也會有明顯的組織性瓦解,與特定廠商產品或平臺保持一致也變得沒那麼嚴格了。

3. 更大型的數據和存儲:

一個事實伴隨數據中心多年,今天依然如此:數據增長勢頭不減。從IT的角度來看,主要問題之一是不是對該問題的認識,而是問題的優先次序。我們花了很多年的工夫來處理這個問題,而且它依然存在,那就是存儲管理項目通常是從頭開始,而不是從自上而下,把許多這些項目變成了幾乎沒有長期投資的“非常規”狀態。

領先的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開始關注存儲利用和管理,將此作爲降低地面空間和能源利用的一個手段,在數據中心發展的過程中改進依從性並加強控制。現在就該着手進行了,因爲未來五年的最大發展都在非結構化數據上——從過程或工具的角度最難以管理。未來幾年將成爲關鍵的技術有內聯重複數據刪除,數據自動分層,爲高端性能優化,但顯著降低能源成本的閃存或固態硬盤。NAND的價格仍會快速變動,從1997年的每G 7870美元降到了現在的每G 1.25美元——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4. 混合雲服務:

供應商越來越多地爲許多舊的技術和產品貼上雲計算的營銷標籤,儘管雲計算是各種企業和網絡技術與趨勢的自然演變,但簡單地把這些舊的技術重新貼上“雲計算”的標籤是一個錯誤。這一新的計算模型在解決方案的設計,建立,交付,獲取和管理的方式上推動了革命性地變化。

雲計算深受互聯網和它的供應商的影響。像谷歌這種的公司提供了各種建立在大規模並行架構的服務,高度自動化,通過軟件技術提供可靠性,而不是高可靠性的硬件。雖然對於小公司來說成本是一個潛在的好處,但云計算最大的好處就是天生的彈性和可擴展性,它減少了壁壘,使這些公司快速成長。混合雲服務是由增加它們之中任何一個的能力(聚合服務,定製,或將而這整合),或是額外能力的結合所組成。

在混合數據中心有一個新興的趨勢,就是成長性是從應用臨界性和地域性的角度來衡量的。舉個例子,如果數據中心正在接近能力極限,而不是開始計劃確定和建立另一個站點,工作量的評估是以業務的關鍵性,風險損失,易遷移來爲依據的,要做出決定把一些工作量交給主機託管設施,代管主機,或甚至是一個雲類型服務。這爲現有站點的未來成長釋放了地面空間,既解決了規模問題,又可能將資本的花費向後推遲很多年。還有一種方法,對於老舊的數據中心,要開始把關鍵工作遷移出本地,從而減少停機風險和業務中斷,同時還解放了老的數據中心,用於額外的工作(非關鍵性的),或是用於緩慢的,原地的改造項目。

5. 客戶服務器: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的個人電腦世界裏,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主要都是停留在桌面(一些大型和複雜的應用程序,比如ERP位於服務器上,可從客戶端遠程使用)。如今,一切都變了!操作系統以及應用程序在需要時可以在PC或服務器或到PC的流上執行。架構的選擇取決於用戶的需要和實施期限。

關於Windows 8的部署,90%的企業將繞過大規模部署,並只將重點放在具體平臺(例如,移動設備,平板)上的Windows 8部署的優化上。服務器一直在經歷着長期的演化過程。它們從獨立的基座演變到機架式的機櫃。x86服務器硬件演變的最新階段便是刀片服務器。它把硬件從原先的機櫃中帶有內部外設的獨立服務器,變成一個帶有公用背板,散熱和電力資源的單獨機箱中放有更密集的服務器的形式。一個真正的組件設計可以允許單獨添加更小的部件,比如處理器,內存,存儲和I/O元件。

由於刀片的發展,還有服務器提供商的市場推廣,把刀片定位爲服務器進化中下一個最先進的技術,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成爲最終的服務器解決方案。要更多的審視這些因素——所需密度,電源/散熱效率的要求,高可用性,工作量等——來發現刀片,機架真正的優勢有哪些。隨着設備使用的增加和專用服務器開始出現(比如分析平臺),繼續這種演變將會分成多個方向。

6. 物聯網:

這是一個概念,它描述了當消費電子類設備或有形資產這樣的物理物品連接到互聯網時,互聯網會如何發展。這一願景與概念已存在多年了;然而,被連接的物品的數量和類型以及識別,感知和通信的技術都在加速。關鍵的進展包括:

嵌入式傳感器:檢測變化的傳感器(比如,加速度傳感器,GPS,指南針,攝像頭)不僅嵌入到移動設備中,還嵌入到了越來越多的地方和對象上。

圖像識別:圖像識別技術力求辨別物體,人,建築,場所,標誌和任何其他對消費者和企業有價值的東西。裝有攝像頭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把這種技術從工業爲主的應用推向廣大消費者和企業應用。

近距離無線支付: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可以讓使用者通過在兼容的接收器前輕搖他們的手機就能完成支付。一旦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被嵌入到大量的手機上用於支付,公共交通,航空,零售和醫療這樣的行業就可以尋找其他該技術提高效率和客戶服務的領域。

7. IT應用設備管理失控:

在組織爲應用的功能要求提供解決方案時,它們通常會被設備所吸引,但它們也會在管理功能需要額外投入(時間或軟件)時排斥設備。因此,成功的設備產品不僅要提供一個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它們還必須要有最低的管理開銷。

儘管歷史成功與失敗參半,廠商還是不斷將設備推向市場,因爲設備模式對廠商來說代表了一種獨特的機會,可以對解決方案棧有更多的控制,還能在銷售中贏得更大的利潤。簡而言之,設備不會立刻消失。但設備上的新進展是虛擬設備的引入。虛擬設備可使服務器供應商在一個可控的環境下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棧,而不用提供任何實際的硬件。我們看到虛擬設備的日益普及並滿懷期待看到各式各樣的虛擬設備產品在未來五年內出現。然而,虛擬設備的發展不會讓物理設備消亡;像物理安全性,專門的硬件需求和生態關係這樣的問題會讓物理設備的需求繼續出現。

設備技術的瘋狂使用讓一些供應商和用戶產生了很大的擔憂——尤其是對於物理設備。嚴格地說,像甲骨文的Exadata或VCE Vblock這樣的高度集成的平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設備;這些是廠內集成系統,需要一定程度的配置和調試,即便是在軟件棧集成好以後;它們永遠不會符合“比薩盒”的經典概念。雖然這種系統不會當成設備來買,但它們肯定會按設備的方式來賣。其他許多物理設備會更忠實於這一概念——它們會是即插即用設備,只提供非常明確的一套服務。

8. 運營複雜性:

IT複雜性的來源很容易發現。它們包括啓動一個Oracle數據庫,向其中輸入初始化參數的數量(1600),使用思科交換機的手冊的頁數(2300)。複雜性增加了,那麼,當我們結合幾個要素再看呢,比如運行在VMware上的Microsoft Exchange。使這一複雜性更糟的是我們並沒有物盡其用:歷史研究表明,IT組織實際上只使用一個系統大約20%的特性和功能。這導致了大量的債務,其高維護成本爲把本可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項目所需的資金轉移到這上面來。

9. 虛擬數據中心:

當我們進入虛擬化的第三階段(第一階段: MF/Unix,第二階段:x86),我們發現虛擬化實例的比例越高,分佈和連接的網絡節點的工作量移動性越大,驗證了fabric和雲計算是可行的架構。隨着越來越多的基礎設施的虛擬化,我們正在重塑IT基礎設施。我們在未來將看到更多可能性,"fabric"最終會智能到分析自己有違建立最佳路徑策略規則的屬性,將它們更改以匹配變化的條件,無需費力的參數調整。X86虛擬化是現代化的數據中心背後最重要的技術創新。有了它,我們看待計算機,網絡和存儲的方式將會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從物理硬件到邏輯與解耦應用的轉變。

10. IT需求:

對數據中心的環境影響有了更多的認識,就出現了一系列的數據中心效率指標的需要。大部分都已經提過了,包括電源使用效率(PUE)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效率(DCiE),試圖在總交付設施電力與IT設備可用電力之間對應直接關係。雖然這些指標出於在數據中心之間比較的目的,會提供高級別的基準,但它們不提供任何標準來顯示隨時間逐步改進的效率。它們不允許監測電力供應的有效利用——只是電力供應和電力消耗的差異。

例如,一個數據中心電源使用效率評分可能是2.0,一個平均等級,但如果數據中心經理決定開始使用虛擬化把平均服務器利用率從10%增加到60%,而數據中心將更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那麼整體的電源使用效率可能完全沒變。查看能耗的一個更有效的方式就是分析現有IT設備的有效電能利用率,相對於那個設備的性能來說。雖然這直觀上可能很明顯,典型的x86服務器運行在非常低的利用水平時,會消耗總能源的60%到70%。提高利用水平在功耗上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影響,而真正顯著的影響是在每千瓦有效性能上。

把IT資源推向更高的每千瓦有效性能可以產生雙重效果,改善能源消耗並延長現有設備的壽命。PPE指標就是設計用於獲得這種效果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