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思維速度提升與語言的必然聯繫

中心思想

思維預速則簡。
翻一下就是,想要提升思維速度,則需要簡化思維。

如何簡化思維

如何簡化思維方法有很多,但歸根結底就是使用工具。人類文明的不斷髮展也是因爲工具的不斷升級改造。外在表現比如現在的汽車製造,何須以前的敲敲打打,圖紙輸入電腦,基本一切搞定。這其實就是一種思維的提升,發展到極致就是我想造一臺車,直接在工具中選一個,一切自動化。但這是表現出來的,也不是本文的重點。
本文重點是內在的,純思維層面的。好比解決一道數學題,初中生用方程組,小學生則只能一步一步的推。這就是思維層面的提升。
本文講的是語言方面的提升。運用得當,思維速度也許能有10%以上的提升也不一定。
讀者朋友回想一下我們平時思考問題的方式,無非便是語言。比如說“我想回家”,那我腦海中必然會不自然的回想起“我想回家”這四個字(或者語音)。這其實就是語言。可以這麼說,語言是思維的基礎。沒有語言,思維必將受限。
大千世界,物種萬千,爲何獨獨人類能成爲這萬物之靈長,便是因爲語言,因爲原始的人類的發音系統與世間萬物不一樣。因爲人類在無窮的進化中,進化出了一個完美的發音系統。人類能發出的音節是世間最豐富的。有一個觀點是“人類語言能力或進化於音節發音和手勢組合”,這一點我很贊同。但人類更大的優勢是音節發音,否則爲何同爲靈長類的猴子與大猩猩思維落後人類那麼多。以上便是語言的重要性。
那麼在語言層面來說如何簡化思維呢,簡單來說就是簡化語言。
中國古代爲何能成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爲他的語言。往往一個字、一個單詞、一個成語、一個短語等,翻譯成英文便是冗長的一堆。這難道還不能體現中文的博大精深嗎?也許有人會反駁我,西方文明又有文明古國,關鍵是現代科技比我們強。這個其實就是現狀,也是很多人崇洋媚外的原因。但我要說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現在他們的確強,可其實我們本該更強。只是被扼殺了而已。有點歷史知識的應該都知道,中國古代資本主義萌芽於明代,遠比西方要早。知識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扼殺了中國的發展。這是在是一種悲哀。卻也體現出中文對於思維的促進作用是大部分語言難以企及的。但是卻也不能盲目自信,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各種語言,組合成新的完美的,利於思維的思維語言。舉個例子:表達完美的意思,中文直接一個“好”字,只有一個字節。英文是“perfect”“nice”,均是三個字節。同樣是一個單子,意思相似,卻完全差了三倍的速度,這在腦海中思考的時候會不會更快。當然其他語言也有很多優秀的部分,比如阿拉伯數字,爲何能被時間公用,究其原因,只因一個簡字。大道至簡,古人誠不欺我也。
所以說語言的不斷簡化必將促進思維速度的提升。
舉幾個編程方面的例子,比如編程方面的“log4j”,許多剛學編程的會把它讀成log 四 j,其實正確讀法是log for j。這便是語言簡化的一種方式,這也是外國那些編程語言先驅者智慧的一種體現。再比如本人最近看到的一個 62進制轉換成10進制的簡單寫法“str62to10”,看着多簡潔明瞭。若是思維上也能運用這類簡化的組合語言,思考的速度何止提升10%。
當然,目前將結合各類語言是不現實的,這需要精通各種語言,並且做到很好的總結才行。但有一點卻是我們自己都可以做到的,那便是合理的運用中文,尤其是成語之類的短語,一句話可表達很長一段意思。若能將這些運用好,個人思維必將大增。
若是有人能將這類語言整理成冊,寫成一套思維語言。如此,國家也必將飛速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也將更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