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流浪只是在“浪”

前兩天看了這部電影,電影院人很多,各個角落都有不同分貝的對這部電影的“解說”。我不知道現在的科技到底發展到了什麼地步,也沒有人出來說明這顆星球還能承受多久?電影院裏有這麼多睿智的先知,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是流亡那天的倖存者?

我看過“三體”第一部,還沒有觸及網上推崇的那種宏大的世界觀。我只能粗糙的感受到作者對遊戲世界的環境描寫更入木三分,莊生夢蝶一般。是不是人類的劣根性就在這裏,對謊言的接受度比“真實”更高?即便武斷了些也跑不脫是這意思。

寒冷黎明中的大地上空蕩蕩的一無所有。沒有金字塔,沒有聯合國大廈,巨擺紀念碑也不知去向,只有黑乎乎的戈壁灘延伸到天際,與他第一次進入這個世界時一樣。

——節選自《三體》

叛逆的小孩不知道爲了什麼非得帶着妹妹逃離安全區,爲了裝備不擇手段,謊言敗露就硬搶。雞飛狗跳的追打畫面真的可以用“青春”和“淘氣”一筆帶過嗎?

是我太安分了,回憶裏沒有有關叛逆的部分。這個部分被家裏另一個生命嫁接了,他很好的演繹着任性和不擇手段。也沒有別的老頭可以管教他,他的生命因此“流浪”。

沒有什麼錯誤是理所當然可以被原諒的,一旦錯誤導致周圍人不快樂,他會成比例的喪失周圍人的關心。由愛生恨,賬目分明。

這部電影傳達的內容太多了,世界末日,骨肉分離,犧牲,包容……一切像煙花一樣被安排好了噼裏啪啦的上演。

前段時間看“大黃蜂”,我被刺激的地方是大黃蜂一看見敵人就會衝上去硬剛,打倒再繼續。沒有武俠世界裏的“暗暗思量”和“從長計議”。我說不清這是有關勇氣,還是汽車人創造時就被輸入的天賦。“流浪地球”有異曲同工的奮鬥態度,不太像人。

這還是一部優秀的電影,至少我在看的時侯是被震撼的。吳京衝向木星前說的那段話我也被感動了,這是一個偉大的生命,劉啓不覺得他是個合格的父親,如果可以,我倒不介意和他換一個。“不在身邊”和“傷害”相比,溫柔多了。



剛纔窗外下了十幾分鐘的雪,是下雨的這一週裏出現的另一種天氣,現在下的還是雨。我坐在24度的房間裏回憶這部電影值得被敘述的段落。慢慢覺得值得被推敲的部分好像從來就不是壯觀的特效和驚險的瞬間,那些是屬於觀看時的內容,電影一落幕,這些也就消失了。像是那十幾分鐘的雪,它只能存活那十幾分鍾,現在,我硬要回憶它,一定不是它。

這或許也就是3D電影存在的價值,戴上眼鏡,逃避這個世界兩小時,摘下眼鏡,繼續生活。不必流連。像是出門遇到的對話,永遠是三餐和工作,如果對話的主體成了旅行和書籍,然後第二天還能進行類似對話的話,我們就不會生來孤獨了。

可即便是談到旅行,我也很少聽到有溫度的畫面。沒有山谷海峽,無非機票酒店。


聽說再過些時侯,

遙遠的兩極會有絢爛的極光

愛斯基摩人的冰屋裏會有烤到剛好的鱈魚

魚羣正向赤道洄游,

新西蘭的森林木屋裏獵人剛煨熟一盆土豆

斯里蘭卡的玫瑰到了新的花季

但如果是現在出發,

你也許只能看到冰塊和寒夜,

聽着森林深處可怖的風聲

那你還要不要出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