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系統日常管理

1. 監控系統性能

在CentOS系統中,一些命令的輸出,有助於快速定位性能瓶頸,檢查出所有資源(CPU、內存、磁盤IO 等)的利用率(utilization)、飽和度(saturation)和錯誤(error)度量

1.1 top

如果我們在系統維護的過程中,需要查看 CPU 使用率,並根據相應信息分析系統狀況。可以通過 top 命令來查看 CPU 使用狀況

在命令行中輸入 “top” 即可啓動 top ,運行後如下圖所示:

clip_image002

第一行中的“load average”爲當前系統負載的平均值,後面的三個值分別爲1分鐘前、5分鐘前、15分鐘前進程的平均數,一般的可以認爲這個數值超過 CPU 數目時,CPU 將比較吃力的負載當前系統所包含的進程;

第三行cpu(s)分別表示了 CPU 當前的使用率

第四行(Mem):分別表示了內存總量、當前使用量、空閒內存量、以及緩衝使用中的內存量

1.2 iostat

如果我們往某塊磁盤拷貝數據出現了卡頓的現象時,我們可以使用iostat來查看輸入輸出設備的負載情況。

輸入iostat -xz 1 10命令,表示開始監控輸入輸出狀態,-x表示顯示所有參數信息,1表示每隔1秒監控一次,10表示共監控10次。

其中rKB/s表示讀入,wKB/s表示每秒寫入,這兩個參數某一個特別高的時候就表示磁盤IO有很大壓力,util表示IO使用率,如果接近100%,說明IO滿負荷運轉

clip_image004

2. 內核管理

2.1 當我們獲取系統內核版本時,可以通過uname –r 命令進行獲取

clip_image006

我們也可以通過uname –a 的命令獲取關於內核的全部信息

clip_image008

2.2 修改內核參數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去實現。第一種是可以通過更改/proc/sys對應的文件達到修改內核參數的目的(修改過後,保存配置文件就馬上自動生效),不過重啓機器後之前修改的參數值會失效。第二種是通過修改/etc/sysctl.conf內的內核參數來永久生效。保存修改文件後要執行 sysctl –p 命令使參數值修改立即生效。

如果我們想改變路由轉發的狀態,就可以更改配置文件/proc/sys/net/ipv4/ip_forward的默認值 IP轉發的默認值爲0

clip_image010

我們還可以通過在/etc/sysctl.conf中添加/proc/sys/net/ipv4/ip_forward對應的變量來永久改變內核參數。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對應的變量爲net.ipv4.ip_forward

規則是/proc/sys省略 “/ “改爲 “.”

修改/etc/sysctl.conf之後一定要執行sysctl –p 命令使配置文件生效

clip_image012

/proc/sys詳細說明鏈接

https://blog.csdn.net/TiaoZhanJi_Xian/article/details/4687438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04e0d00102vl3w.html

3. 系統啓動過程

clip_image014

BISO自檢

1) 開機BIOS自檢,加載硬盤。

啓動引導器GRUB2

2) 讀取MBR,進行MBR引導。

3) grub引導菜單(Boot Loader)。

clip_image016

linux內核初始化

4) 加載內核kernel。

執行本地系統第一個進程systemd

5)systemd查找系統配置的默認目標或從內核命令行傳遞的默認目標

6)systemd啓動默認目標default.target的所有單元並自行解決單元間的依賴關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