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通過信息化提高工廠工業化效率?

關於怎樣通過信息化提高工廠工業化效率問題,我有3點想法:

  1. 1、在企業的供應鏈中引入物聯網技術,爲企業決策者實時,準確,智能的提供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準確信息。如:智能倉庫,智能車間等。

  2.       其中智能倉庫是通過物聯網的RFID技術及各種智能設備應用到倉庫管理中的入庫、堆放、定位、盤點、出庫過程中,確保倉庫數據的正確性和實時性。並能對倉庫物品進行實施跟蹤和預警。還可以使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倉庫溫度,溼度,防火,防盜等提供遠程監控,實時告警。

  3.      智能車間通過物聯網技術,對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併產生實時數據反饋給應用系統;並能提供車間工人管理,通過獲取的數據挺高工作效率。

  4.      能車間管理系統是一套多種軟硬件結合,基於對企業的人、機、料、法、環等製造要素全面精細化感知,並採用大規模、多種物聯網感知技術手段,支持生產管理科學決策的新一代智能化製造過程管理系統。

  5. 2、在企業ERP系統的基礎上,引進BI系統。而BI系統將企業中現有的數據轉化爲知識,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業務經營決策的工具,能實時準確的向公司決策層提供決策信息。商務智能系統數據來源包括業務系統的訂單、庫存、交易賬目、客戶和供應商信息等,以及企業所處行業和競爭對手的數據、其他外部環境數據。而這些數據可能來自企業。BI功能如:顧客分析系統,爲及時調整商品的品類和價格定位、調整和監控供應商的經營行爲、及時訂貨補貨以及總體經營定位等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客戶關係管理,盈利分析,降低成本等方面。

  6. 3、提供新的工作模式,如通過ssl ***能夠保障移動辦公人員訪問公司業務系統的安全性,另外可以開發一些信息app,使在外出差的情況下能夠企業的信息,從而進行遠程辦公,提高工作效率。

  7. 4、通過無紙化辦公,解決不同公司分部之間文件發放和審批工作,通過廠區生產區,倉儲區,辦公區無線覆蓋,提高工作效率。

  8.    BI商務智能其實就是通過計算機技術,實現從數據到信息、從信息到知識、從知識到決策、由決策到財富的精細化運營過程。商務智能的定義,從業務上可以劃分爲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告訴企業發生了什麼——提供事先預製好的報告、企業平衡記分卡或綜合管理“儀表盤”,利用集中管理的關鍵績效指標(KPI),解決企業運營績效問題,監控企業的發展,實現複雜的報告用簡單的方式表象出來。當利用“儀表盤”和記分卡時,用戶可以擴充到很多的部門和客戶,但是發生了什麼是瞭解企業過去幹了什麼。
          第二個層次是讓企業探索爲何發生——也叫例外分析,業務部門可以從固定的報表、報告和一些關鍵的KPI中,可以得到很多相關的信息,但是當他們發現問題時,需要了解爲何發生了這些問題。這時,就需要即席查詢和在線分析(OLAP)。業務分析員經常需要自己根據問題的需要完成自己的分析和報告。在很多情況下,業務分析員和決策制定者需要一套商務智能的工具,通過訪問集成好的數據倉庫,獲得需要的信息。
          第三個層次是讓用戶實時看到現在發生了什麼——這個層次是實時的信息分析。企業決策層建立當前情況下的業務戰略和決策。爲了該層次的成功,幾乎需要獲得實時的數據,查詢可以回答及時發生的問題。由此,運營模式和業務流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例如:當客戶因某種原因對服務不滿時,需要退出服務或者產品時,相關客戶服務人員發現這個客戶是企業的大客戶時,他應該迅速將情況發短信息給該客戶的大客戶經理,大客戶經理很快查找到該客戶的消費記錄,馬上和客戶聯繫,爭取挽留客戶。而不是當客戶流失後才着急和客戶聯繫。
          第四個層次是幫企業預見即將發生什麼——客戶發現僅僅瞭解現在還遠遠不夠,將來會發生什麼,風險的預測和評估是非常重要的。還需要統計分析的功能,來幫助分析客戶的細分、預測客戶的行爲、預言客戶業務的趨勢、辨認欺詐行爲等等。需要這種模型的客戶羣是非常大的,由於它需要複雜的算法、統計模型和大量的數據,所以需要支持大數據量的處理能力,像並行算法和網格計算是極其必要的。
          第五個層次是“我希望發生什麼”——決策是由系統提供的,系統的數據是由運營系統得到的。例如由Web頁獲得,或者由基於市場條件和用戶需求進行的特價、促銷活動得到。所以可以建立清楚的決策和業務政策,讓事件沿着正確的軌跡、朝着預定的方向行進,達到預期的目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