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机化思维(二)--【软件和信息服务】2015.03

(接续上篇-10043-去小机化思维(一))

上次分析了去小机化迁移的前两个方面:1.迁移时机的选择和优势考量;2.硬件系统的迁移评估。下面接下来分析另外的四个方面,包括:3.基础软件迁移评估;4.应用软件迁移评估;5.数据迁移评估;6.云化的评估选择。


3.基础软件迁移评估: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标准套件,这些基础软件往往都有Linux版本和小型机版本,因此从小型机迁移到x86的Linux平台只需要在x86平台上安装相应的软件版本就可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进行数据迁移,从小型机上将数据迁移x86平台的系统即可。当然,因为大多传统基础软件都是垂直扩展的设计,要真变成云计算模式的水平扩展,要重新修改应用设计,这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另外,像数据库等传统软件,往往在支撑核心应用,去小机化的同时是否可以进行云化也要综合评估,因为此类核心系统去小机化和云化都存在较大风险,需要评估到底是分两步走还是一步到位。这需要考虑数据库类软件的负载和迁移的复杂性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当然,因为小型机版本的同一软件往往价格是x86平台上同样软件的好几倍,因此基础软件的去小机化可以大大节约基础软件的许可证费用,这往往是很多基础软件厂商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们阻挠这种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4.应用软件的迁移评估:应用软件包括CRM、ERP、SCM、HRM等等,种类繁多,各个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各异,要分别进行评估。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类软件是否有x86版本,如果只有小型机版本,就要考虑原来的软件厂商是否能提供帮助进行迁移等等。一般来说,应用软件的迁移往往比基础软件更复杂,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实际业务。现在业界已经对此类业务推出了各种全面的迁移服务,建议用户能针对性的进行评估、准备详细的迁移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的走好应用软件的迁移。


5.数据迁移评估:数据的迁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应用临时出现中断还可以接受,但是一旦发生数据丢失,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一些核心部门的数据,如金融机构、保险、***等。当然,用户往往已经有各种数据保护方案,包括:RAID磁盘阵列保护、备份、容灾等。但是针对数据的迁移还是要认真评估,详细了解其中各个环节风险,充分做好预案,包括:到底是设备搬迁还是数据迁移、数据的完整性保障、数据迁移的工具和步骤等。不过最好还是要数据存储的厂商来完成这些迁移的工作,因为今天的存储阵列等已经很复杂了,不当的迁移操作都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6.云化的评估选择:去小机化思维的真正方向还是云化,因为仅仅去小机化还不能满足现在各个业务的实际需求,只有云化才能真正推动系统走向第三平台,从而引入社交化、大数据等新理念,一起推动业务的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云化评估要考虑应用负载弹性需求、应用依赖性、应用的关键性、应用的类型、迁移的难度、合规性要求等,业界比较知名的CIM(Cloud Intimacy Model)是很好的评估模型,可以应用CIM进行系统、综合评估,从而规划出不同应用的云化路径。


最后,无论是去小机化还是云化,都要仔细规划,分步实施。关于云化、去小机化的几点实践体会:

1)一次性云化所有的系统不是好选择:很多用户通过多年积累,往往有大量不同时代的应用,需分批次来云化。实在不能云化的应用还是慢慢将此类应用淘汰,选择更易于云化的应用平台。

2)业务云化不适合大干快上:云化评估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每个应用的实际情况各异,即使利用了CIM评估,也并非完美无缺,而是要掌握好云化的节奏,控制好风险才能确保云化的成功。

3)云化的安全风险常常被夸大:很多人谈到云化,张口闭口都是安全风险。其实,在企业内部进行私有云部署,上面的安全和传统安全没有多大的差异,只是资源动态弹性分布了,其实就是云计算出现前大家称的“NGDC(Next generation Data Center)”,安全还是企业自己完全掌控的。当然,走到公有云,也不见得安全就糟糕了,公有云往往是非常专业的人士来设计和运营,远比一般小企业自己运营IT系统专业。当然,对于大型企业,往往自己的安全比较周全,放在自己的数据中心感觉更安全而已。

4)去小机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去小机化绝对不是一场风暴,要想清楚去小机化的目的。如果去小机化目的不明确,还是不去的好,因为时下流行的“No Zuo No Die”也适用于企业。



总之,去小机化思维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要想清楚目的、理清楚思路、设计好路径、详细规划、分步实施,才能真正获得去小机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而不是空欢喜一场。去小机化思维,你想好了吗?



注:如果想了解@云界漫步 对云计算的最新观点,请直接订阅“中国云梦”微信公众号。也可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订阅。订阅”中国云梦“后,直接回复”10044“阅读该文。本文已经发表在2015年3月刊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杂志上,也可以购买杂志阅读本文。

wKioL1UOiIewxKLQAAEOBNi5uT4067.jp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