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筆記

一、數字推理(加減乘除冪的先後運算)
(一)等差數列
(二)等比數列
(三)平方數列
1、完全平方數列
2、一個數的平方是第二個數
一個數的平方加減一個數等於第二個數
3、隱含完全平方數列
1)通過加減一個常數歸成完全平方數列:0,3,8,15,24,( )
前一個數加1分別得到1,4,9,16,25,分別爲1,2,3,4,5的平方,答案35
2)相隔加減,得到一個平方數列:
例:65,35,17,( ),1
解析:不難感覺到隱含一個平方數列。進一步思考發現規律是:65等於8的平方加1,35等於6的平方減1,17等於4的平方加1,所以下一個數應該是2的平方減1等於3,答案是D。
(四)立方數列
例3:-2,-8,0,64,( )。(2006年考題)
解析:Fn=(n-3)×n3 因此最後一項因該爲(5-3)×53=250 選D
例5:1,32,81,64,25,( ),1。(2006年考題)
解析:逐項拆解容易發現 1,25,34,43,52,?,1。則答案已經很明顯了6的1次冪,即6
(五)加法數列
數列中前兩個數的和等於後面第三個數:Fn+2=Fn+1+Fn
(六)減法數列
前兩個數的差等於後面第三個數:Fn+2=Fn+1-Fn
(七)乘法數列
兩數相乘的積呈現規律:等差,等比,平方等數列
例題2:3/2, 2/3, 3/4,1/3,3/8 ( ) (99年海關考題)
解析:3/2×2/3=1 2/3×3/4=1/2 3/4×1/3=1/4 1/3×3/8=1/8 3/8×?=1/16
(八)除法數列
(九)質數數列
(十)循環數列
1、二級數列
這裏所謂的二級數列是指數列中前後兩個數的和、差、積或商構成一個我們熟悉的某種數列形式。
例18:0,2,10,30,( )。(2007年考題)
解析:後一項與前一項的差爲:2,8,20,再求一次差爲:6,12 ,自然可以推出後一項應該爲:18 答案應該是A:30+(20+18)=68。
2、雙重隔項數列
兩個數列相互間隔而排列成一個數列。
例1: 34 36 35 35 ( ) 34 37 ( ) (2002年考題)
解析:奇數項數列爲遞增:34,35,36,37偶數項數列爲遞減:36,35,34,33因而答案應該是:A。
3、分數數列
數列中數字都是分數形式,一般這種數列分子與分母會呈現一定的規律出現。
例1:2/3,1/2,2/5,1/3,2/7,( )(2003年考題)
解析:分母是等差數列:3,4,5,6,7分子都是2,因而答案應該是A。

4.多項關係數列
數列中相鄰幾項(一般是二項或三項)之間有簡單的函數關係。
例3:1,1,3,7,17,41,( )。(2005年考題)
解析:相鄰三項之間的關係爲:Fn+2=2Fn+1+Fn答案應該是B:41×2+7=99。


二、定義判斷:對象的本質屬性是指決定一事物之所以爲該事物並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屬性。
在考試中,應試者在沒有掌握專業知識的情況下,必須從給出的各種專業定義中進行認真的理解和把握,仔細研究對定義的解釋說明,“弄清楚各個句子之間是限制修飾關係還是選擇關係”,前者是從逐步遞進的關係不斷縮小概念的外延,使內涵更加集中,而後者,則需要從兩個以上的方面進行選擇,符合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正確的,對每一個內涵的解釋都應把握住本質和關鍵。
社會從衆傾向是指當羣體規範被成員接受以後就會成爲控制和影響羣體成員的手段,使成員在知覺,判斷,信念和行爲上表現出與羣體中多數人相一致的現象。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情況中沒有社會從衆傾向的是:( )
A.小李因工作進度慢而被同事們責難,他只好利用業餘時間加班趕上
B.學生小李認爲張老師對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了,但一想老師就是老師,他表面上還是接受了
C.春節長假前,小王準備假期旅遊,但看到同事們都打算回家團聚也決定先回家團聚
D.劉先生在旅遊時看到有幾個遊客自覺地收集垃圾保護環境,心裏很讚賞,但自己卻不好意思做
解析 社會從衆傾向的定義關鍵詞有三個:被成員接受,受到控制和影響,在知覺、判斷、信念和行爲上表現與多數人一致。給出的四個選項,選項A因進度慢被責難而業餘時間加班屬於從衆行爲,選項B小李從張老師的期望值中想到了老師們的期望而接受,屬於從衆行爲,選項C小王看到同事回家也先回家團聚屬於典型的從衆行爲,只有選項D中劉先生接受了遊客的影響而且在知覺上也認識到了,但是沒有采取一致的行爲,所以不屬於社會從衆行爲。

言語理解與表達
正確把握材料中句羣的關係。從2004年開始,這種類型的試題主要是考察應試者對句羣的理解。在給出的一段話中,有對某事件的敘述,有反映作者思想的論說,有的說明某一科學事實,前後的幾句話之間,表現的是一種關係,如遞進關係,條件關係、轉折關係、說明關係、總分關係,解釋關係等,分清句子之間的關係,是掌握句子文意的主要基礎,理解整個句羣的含義,從上下文的語境中進行推斷,這樣纔會選擇正確。

例文1、(2005年考試試題一)
我們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衆的興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寫得“鬱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筆。科學的飛速發展,爲文學寫作提供了一座富礦。相信有眼光的文學家一旦領略科學題材的廣闊富饒,便會陶醉在它的無限風光中樂而忘返。
這段文字談論的是( )。
A.科普文章對作家的依賴 B.科學和文學的互相激勵作用
C.科學和文學互相依賴的關係 D.科學發展爲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解析 題意要求是概括出整個句羣的含義,從第一句談的是科普文章即文學不能令公衆產生興趣,第二句是談作家寫作科普文章要有文采,第三句談科學爲文學提供了基礎,最後一句談文學家只要深入到科學題材,就能引起公衆的興趣。所以主要是圍繞科學與文學的關係而談的,二者是相互依賴的,正確答案爲C。

判斷推理之圖形推理(把握住“特徵”聯想相關維度屬性)
在觀察中主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圖形中筆畫的增減;旋轉的方向;移動的位置;圖形之間是否存在疊加或分離;在外形上是否相似一致等。
1、圖形的數量呈現一定的變化。這種數量變化是筆化數目或者相同,或者存在着簡單的規律性,如遞增關係,遞減關係,表現形式有英文字母的筆化,漢字的筆化,有的還表現爲偏旁或聲調相似或遞進關係。
2、圖形的方向、角度和重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的規律表現爲第一組圖形中後面一個是第一個圖形在向着某個角度旋轉而形成的,第三個圖形是第二個圖形向某個角度旋轉後形成的,由此可以推出變化的規律並推斷出符合要求的選項;或者是給出的幾個圖形各不相同,但是圖形的重心變化有規律,由此可以推出正確的選項。
3、圖形中存在相同之處。在第一組圖形中,每一個圖形是不同的,但在每一個圖形中,都包含着相同的部分,那麼在第二組給出的兩個或三個圖形中,也包含着相同的部分,需要在四個備選項中選擇出共有的部分並呈現一定的規律性。
4、圖形存在加減變化。第一組圖形中,第三個圖是前兩個的相加,或者第三個是第一個圖形減去第二個剩下的部分,按着這種規律,尋找合適的選項是容易判斷的。
5、圖形的順序發生了變化。這種類型的試題在考試中是比較多的,考生應多加強練習。第一組中包含幾個不同的圖形,但包含着一些相同的因素,在第二組圖形中,找出與第一個圖形相似的規律。這種圖形變化還包括圖形中有些部分在排列中順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圖形,有相對或相反的規律,在第二組中也需要找出這種規律。
6、圖形中陰影存在着移動或虛實的變化。在圖形推理試題中,經常含有陰影的圖形,而且陰影或虛實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判斷時,應儘快找到兩組圖形之間的相似形,需要注意的是必須看清出陰影的變化順序和前後兩組的相似形。虛實的變化有的存在着圖形的重疊和對稱。
7、摺紙盒圖形 從2004年開始,在圖形推理中,增加了一類新題型,即給出一個平面的圖形,按着適當的摺疊方式折成一個立體的形狀圖 ,選出符合要求的立體圖形,該類型的試題主要考察空間思維能力,以體現思維的想象力。
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呈現這樣的特點:一是試題的備選答案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即各個選項幾乎都是有道理的,但有道理並不等於與這段陳述直接相關。正確的答案應與陳述直接有關,即從陳述中直接推出。二是試題中所給陳述內容的確定性。有的陳述合乎常理,有的不太合乎常理。但應試者必須明確,這段陳述在這次試題中被假設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
常見的邏輯錯誤:1、偷換概念;2、因果倒置;3、以偏概全;4、兩不可;5、自相矛盾;6、循環論證;7、同語反覆;8、循環定義;9、轉移論題
類比推理:
全同關係是指兩個概念的外延全部相重合。如“中國最長的河流”與“長江”就是全同關係。
真包含於關係是指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與另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如“老師”與“大學老師”就是真包含於關係。
真包含關係是指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與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如“人”與“男人”之間就是真包含關係。
交叉關係是指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與另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如“大學生”與“青年”之間就是交叉關係。
全異關係是指兩個概念的外延上沒有任何重合部分,如“老人”與“少年”之間就是全異關係。

統計資料中常用術語:
“番數”和“倍數”混淆,番數=基數×2 。
“增長”和“增加”混淆,“增加”一詞所表示的是絕對數,“增長”一詞所表示的是相對數,是報告期數字減去基期數再與基期數相比較(用百分數或倍數表示)。
“百分數”與“百分點”混淆,表示構成的變動幅度不宜用百分數而應用百分點。

統計圖表:
1.讀資料時,最好帶着題中的問題去讀,注意摘取與試題有關的重要信息。這樣一方面有利於對資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減少答題時重複看資料的時間。
2.適當採用"排除法"解決問題。資料分析題的備選答案,通常有一兩項是迷惑性不強或極易排除的,往往通過圖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結論就可以排除;在進行計算時,往往通過比較數值大小.位數等可排除迷惑選項。
3.注意統計圖表中的統計單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