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點公司總經理劉旭:很快會有更大的內幕要揭開

新聞來源:北方週末報
2009年2月17日,《科技日報》刊發了題爲《一項重大原始創新何以大難不死——北京東方微點公司起死回生始末》的特稿,對發生在兩家國內計算機殺毒軟件公司北京東方微點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微點公司)和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瑞星公司)的糾葛進行了報道。之後,《北京晚報》又以《殺 毒業最大丑聞是如何炮製的》爲題進行了深入報道,並將此事稱爲“中國計算機殺毒業界最大的醜聞”。

       上述報道由於涉及“國產殺毒軟件老大”瑞星公司,還牽扯其他3家業內著名的殺毒軟件公司,致使中國計算機殺毒行業一片譁然。對此,《北方週末報》記者在中國硅谷——北京中關村進行了爲期一週的採訪。

       《科技日報》報道稱,2005年,瑞星公司爲阻止微點公司具有競爭力的同類產品上市,採用行賄手段買通政府官員,炮製了“微點傳播計算機病毒”這個假案,拘留部分微點公司員工,阻止微點公司的“微點主動防禦軟件”上市。

       據《北京晚報》報道,原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處處長於兵,在2005年7月初接受了瑞星公司的請託,指令他人“鏟”了微點公司。其時,北京江 民新科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金山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啓明星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部分牽涉其中,涉嫌作假證。

       事件的主角、微點公司總經理劉旭,在接受《北方週末報》記者採訪時十分明確地表示:“我們既是受害者,也是舉報者之一。”

       受害是指全國首例故意傳播網絡病毒的假案;舉報是指2008年7月,微點公司向北京市紀委實名舉報原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處長於兵、案件隊副隊長張鵬雲、產品管理科副科長齊坤存在徇私枉法等問題。

       據《科技日報》稱,警方現已查明,於兵涉嫌收受瑞星公司賄賂、利用職務便利貪污公款,涉案金額巨大,於2008年9月10日被北京市檢察院批准逮捕;齊坤 涉嫌收受瑞星公司常務副總趙四章的賄賂,當年10月7日,張鵬雲、齊坤被北京市檢察院批准逮捕。另外,來自紀檢部門的信息證實,因涉嫌行賄,瑞星公司常務 副總經理趙四章2008年8月1日準備出境時,在首都機場被紀檢機關帶走接受調查,現已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微點公司:田亞葵的頭髮

       就在《科技日報》發表《始末》一文的第二天,該事件涉及的各方逐一進行了表態。

       2009年2月18日,瑞星公司發表的聲明稱:微點創始人劉旭原爲瑞星總經理,在創立新公司微點時帶離一批研發人員,涉嫌“竊取瑞星公司交換病毒庫密鑰 ”,並且矛頭直指發表該文的《科技日報》記者王學武,稱其對“瑞星公司近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功垂涎三尺……不遺餘力地幫助微點做宣傳,並在多篇文章中歪曲事 實,炮製虛假文章,通過打擊瑞星爲微點公司進行商業炒作……”

       次日,微點公司就所謂“假新聞”事件嚴正聲明,再次強調“瑞星公司勾結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原處長於兵等人,製造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全國首例網絡傳播病毒’ 假案,封殺了列入國家863計劃的微點主動防禦軟件上市銷售”,建議關注此案件的人去相關辦案單位徵詢真僞,並稱瑞星公司給微點公司造成了鉅額經濟損失, 微點公司保留進一步追訴的權利。

       2月21日,位於北京海淀區遠大路金源時代購物中心寫字樓16層,由於週六顯得有些冷清。這裏就是微點公司的總部。

       穿過偌大的、滿是小格子的辦公區,《北方週末報》記者見到了“微點傳播計算機病毒案”的當事人田亞葵。這位曾因“網絡傳播病毒案”被警方逮捕關押11個月之久的微點副總經理說:“關於此事,我們公司對外發布都由劉總負責。我就不便多說什麼啦。”

       北京電視臺“法制進行時”欄目2005年的一段視屏顯示,8月30日凌晨,公安機關把光着上身的田亞葵從其住所帶走。公司研發部負責病毒庫保管的崔素輝也遭到了通緝。

       《科技日報》報道稱,田亞葵被刑拘後,由於缺少報案材料,原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處長於兵指使他人到北京另外3家殺毒軟件公司做工作,讓他們分別出具虛假“病毒爆發”報案材料。

       同時,於還指使由瑞星公司副總裁趙四章推薦的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對田亞葵傳播病毒案件涉及的有關損失進行評估,並將該評估結論作爲認定田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和“侵犯商業祕密罪”的主要證據。

       《北方週末報》記者就此向北京市公安局求證,但對方以案件尚在偵查階段爲由拒絕。

       2007年7月28日,田亞葵走出看守所時,前來接他的劉旭見到的是“一個滿頭白髮的小老頭”。

       “那些日子啊,不堪回首,我現在的頭髮都是染的,在裏面(看守所)真的是一夜白了頭啊。”田亞葵捋了捋已經半禿頂的頭髮對《北方週末報》說。

       另一方的瑞星也在煩惱着。《假報案假損失假鑑定 瑞星巨資行賄 多家防病毒公司作假》,這是《北京晚報》2月17日15版的副題。文中提到的多家防病毒公司,其中就有北京江民新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金山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

      2009年2月23日,瑞星公司市場總監馬剛在接受《北方週末報》記者採訪時迴應:《科技日報》所報道的內容,瑞星公司一無所知。“我們於18日向他們發出了律師函,現在該報和《北京晚報》的網站上已經撤下了稿子。”

       《北方週末報》記者電話聯繫到科技日報社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稱,他們收到了瑞星公司的律師函,但怎麼迴應他們無法告知,具體處理此事由採寫該稿件的記者負責。“王學武是報社廣告部的,你可以直接聯繫他。”截稿前,本報未與王學武取得聯繫。 

江民公司: 此事很無聊

       2月24日,本報記者電話聯繫到北京江民新科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江民,王明確表示此事很無聊,不想做評論。

       而在此之前的2月17日,江民公司也發表了一個聲明。聲明中稱,《科技日報》和《北京晚報》誣陷說江民公司等3家公司分別出具了“虛假的病毒暴發”報案材 料,江民公司作爲一家遵紀守法、誠實經營的中國知名軟件企業,從來沒有針對某公司做過虛假的報告和材料,更未提到“微點公司”名字及其涉足相關“微點公司 ”案件當中。由於相關媒體的不實報道,嚴重侵害了我公司的名譽,我公司將保留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的權益。 

瑞星公司:我們幹得不是很好嗎?

       網上有傳言稱,瑞星公司目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公司賬目被查封,最高領導人王新失蹤,副總趙四章因涉嫌賄賂和恐嚇勒索等犯罪行爲被批捕,大量員工流失,國內第一大殺毒軟件廠商正面臨風雨飄搖的境地。

       有報道稱,最近半年瑞星公司有大量工程師流失,向同行業內的其他殺毒軟件公司投遞簡歷,這其中包括瑞星的一些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

       2月23日,北京中關村的中科大廈,在市場網絡部傳播專員李婷的引領下,《北方週末報》記者參觀了這個現有600多員工的公司。記者看到,從12層到14層的瑞星公司裏的職員都在緊張忙碌地工作着。

       “那些傳說我們公司倒閉的消息,不用我解釋什麼,您自會明白。”瑞星公司市場總監馬剛對《北方週末報》記者說。

       “至少我們還不像是外界所傳言的員工都作鳥獸散了吧?這不,我們幹得不是很好嗎?”已在瑞星工作了5年的李婷和本報記者開着玩笑說。

主動防禦技術是我們最先提出的

北方週末報:對於瑞星的聲明,你們怎麼評價?
劉旭:首先,瑞星有沒有幹這些壞事,他們最清楚。對王學武的指控,據瞭解最近要起訴,王將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關於其他,我們的聲明已說得很清楚。
現在講瑞星不正確。它現在有好幾家,最早的瑞星公司叫“北京瑞星電腦科技開發公司”已經消失了。現在,幾家公司之間都沒有關係,沒有任何法律關聯,是完全獨立的不同的公司,這就是我們所聲明的“掏空公司資產”。

以王新爲法人的公司有好幾家,現在的瑞星叫“北京瑞星國際軟件有限公司”,和原來的瑞星是兩碼事。他把最主要的一家,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瑞星公司改名爲 “北京藝進娛輝”。爲什麼要變更?不言而喻。所以我們進入舉報階段很快就會明白。

至於王學武,我不便多說。

北方週末報:“微點主動防禦軟件”的知識產權是否完全屬於微點公司?整個研發過程全部是微點工作人員的自主創新嗎?該軟件佔據什麼樣的國內國際地位?

劉旭: “微點主動防禦軟件”的知識產權,百分之百是微點公司的。整個的開發過程,全部是微點自主設計、自主編程並已得到國家相關認證部門的批准。

原先實際上是以特徵掃描技術做爲主要核心,它的缺陷是對新出現的病毒無法防禦。我們這個軟件在國際上第一次開創了主動防禦的概念,有效防範新出現的病毒。這項技術是微點最先提出,也是最先實現的,在國際上至今仍處於領先地位。

北方週末報:這次和瑞星的糾葛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競爭?

劉旭:這次實際上超出了普通商業競爭的範疇,已經上升到了刑事犯罪的層面了。國際上還沒出現一種以犯罪手段,來打壓一種創新產品的,至少我沒聽過。爲了壓制創新而採用這種犯罪行爲,世界罕見。 

現在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好戲在後邊

北方週末報:您到底是怎麼離開瑞星的?你可是“瑞星殺毒”的創始人啊。

劉旭:我持有股份的公司,實際上是成立於1998年的“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也是王新。它和我先前提到的“北京瑞星電腦科技開發公司”是兩回事,後者是我帶頭研發病毒卡的公司。他們沒有法律上的關聯,只是股東的交叉。

1997年-2003年的時候,我先後擔任了這兩家公司的總經理。這時候我和王新的分歧出現了。2003年2月12日,我和王吵了一架,當時就提出了辭職。在離開瑞星以來,我沒有對此發表過言論。過去的事情啦,有些東西沒有必要說得那麼透,主要的分歧是理念不同。

至於“經營不善”,這個問題應該要瑞星來回答。我剛任“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時候,帳上總共只有十幾萬元,手下只有7個人,是誰把瑞星公司 搞到全國殺毒市場老大地位的呢?所以說,他們胡說八道的東西,我不去迴應。後面我們有自己的安排,很快會有更大的內幕要揭開。現在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好戲 在後邊。我在聲明裏該透露的都透露了,我相信有些人看後心裏會更清楚。

北方週末報:拉走高層另立山門,沒有競業禁止的顧慮嗎?

劉旭:我們本身在福建就有一家福建東方微點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是北京的母公司,成立於2004年底。北京微點準確成立的時間是2005年1月27日,而我是2003年出來的。這期間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一言難盡。本來不想成立公司,而王新把原來的瑞星分拆得不像樣子。

關於帶走高層人員和禁業,先問你瑞星有沒有過禁業補償?中關村管委會有個條例,北京市政府批的,裏面很清楚地提到關於競業限制及保密協議的簽訂。如果你瑞 星認爲有問題爲什麼不來告我,再說了,田亞葵那些人是2004年初出來的,公司是2005年才成立的。另外,中關村內高層之間的跳槽是很多的,也不是我劉 旭一個人。按中關村管委會條例約定,你禁業的話,必須要有補償,但現實是沒有,

北方週末報:據說您和王新合作了12年,爲何弄到現在的地步?

劉旭:是的,我們合作整整12年。合作過程中肯定都有磕磕碰碰,這都很正常。我原籍福州,是78級福州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5年,然後去中科院數學研究所上了2年研究生,由於和王新的母親在一個所,後來通過他母親介紹認識了王新。

王新高中文化,但他的想法多,也有好多長處。我們從1991年開始合作,期間我爲當時公司做的工作,媒體已經報道過了,我也不想多談了,否則又有人說我炒 作啦。現在有媒體說是我把 “老東家”告上了法庭是不準確的,我也是當時瑞星的股東呀。至於說後來我向有關部門報案,這是我的權利。

北方週末報:和瑞星的糾葛,牽扯到了其他幾家殺毒公司,大有引發公憤之嫌,您怎麼看待這事?

劉旭:“惡意打壓高科技創新產品”、“賄賂執法人員”、“炮製僞證誣告剷除對手”,這已經是鐵證如山。很快就會有公安機關的證實。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北方週末報:中國的防毒軟件市場做了這麼多年,除國內不斷涌現出優秀的殺毒專家外,國外殺毒產品也紛紛搶佔中國市場,難道都沒有掌握你所說的主動防禦技術嗎?

劉旭:是的,主要原因在於門檻高。從2005年至今,我們的主動防禦軟件不斷更新,國內外其它的防毒軟件公司產品和我們仍有很大差距。用過我們產品的人應 該很清楚。我們不想炒作。如果一家公司(我不想點名了,否則有炒作或打壓別的公司的嫌疑)所謂的主動防禦給用戶發出報警信息時,稱發現某某程序正在給系統 安裝全局掛鉤,問你允許不允許,用戶不會明白的,它卻把這個叫做主動防禦。本來你殺毒應該完成的工作,現在讓用戶來判斷、來做,這叫主動防禦嗎?

主動防禦是什麼?它是要明確告訴你這個程序的性質是病毒,並告知你這個是未知病毒。所以說成熟的主動防禦所具備的條件,應該是給用戶確切的判斷,對病毒有明確的判斷,是或者不是,而不是讓用戶去判斷,否則用戶購買你的殺毒軟件幹什麼。

可以明確告訴你,這麼長時間啦,它們還沒有這方面的研發能力,至少說現在還沒研究出來。

北方週末報:您爲什麼對舉報這麼有信心?

劉旭:還是那句話,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作爲這起假案受害單位,瑞星公司給微點公司造成了鉅額經濟損失,我們的副總蒙冤受屈,微點公司不能坐以待斃。同時我們對國家社會、法律充滿信心,這麼醜陋的東西最終也能揭露出來,雖然過程比較坎坷,這也是國家有希望的一種表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