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分析】《“支持和運維服務”仍然困擾着企業雲的應用》


2015-09-06 張曉東 東方雲洞察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點擊上面的鏈接文字,可以快速關注“東方雲洞察”公衆號


雲服務目前很火,那麼讓我們暢想一下:做爲企業IT部門負責人,你採購並在企業內部部署了一個雲存服務,某一天存儲服務突然出現了故障。那麼你服務的用戶應該打電話向誰求助?內部IT支持人員?雲存儲服務供應商?外包的服務團隊?還是他/她玩技術的表兄弟?

些都是採用公有云或者混合雲的企業IT部門目前問題。對最終用戶來說,IT部門實際上承擔了雲服務代理角色,並通過轉嫁IT服務成本到最終用戶的部門,雲服務作爲一種新型的IT能力提供方式,通常成本較低,因此,無論最終用戶還是企業IT部門都很願意嘗試雲服務的模式。

然而,當面臨最終用戶所需要的支持和運維服務時,雲仍然是一個有點燙手的山芋。企正在努力摸索和建支持和運維服務的新略,使雲的模式提供的IT能力能夠和企業IT流程更好的結合在一起。

對企業來說,通常會遇到以下四類問題

1.   業IT部門承擔了雲服務的代理角色, 但是他們在技術上以及實際的運維經驗方面瞭解有限,當用戶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很多時候只能承擔傳聲筒的作用。大多數時候企業內部IT人員對於公有云服務商的服務只能被動接受。像近期青雲雲主機網絡訪問問題、阿里雲主機刪除用戶節點和數據等等公有云服務問題,最終用戶只能被動的等待雲服務商來解決。

2.   使用公共和混合雲通常意味着內部網和外部其他基施的共同融合服務。外部雲供商並不能提供完整的支持服務,這需要企業內部IT部門承擔很多額外的工作。

3.   當前市場上常見的支持服務模式,通常不能應對複雜度較高的場景。如果你需要支持你的Mac或PC,服務外包沒問題可以做的很好。如果你需要支持復multicloud架構,你不可能找到合適的外包源。這種複雜度需要內部IT部門不斷的積累經驗、培養能力以及改進流程來解決,同時外部的雲服務商也需要不斷的提升服務響應速度和透明度。

4.   支持及運維的成本也是一個制約因素。雲服務通常採用運營費用的模式,每月的費用和使用多少密切相關,然而對很多傳統大型企業來說把這種Pay-as-you-go的模式整合到企業的財務流程中還是有些複雜。誰爲誰付出了什麼,以及什麼? 這是財務流程關心的核心問題,雲服務和混合雲相關的支持服務在其中有些模糊地帶,需要多個部門的協調。

目前大多數企的做法是把內部支持和雲供商的外部支持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在企業IT部門內部內部系件和雲基施服務商提供的服務提供同一個接口人進行處理。這種統一接口的方式是對的,但是,通常企業內部IT HelpDesk在公有云服務支持能力上培養比較困難,因爲要依賴於外部公有云服務商的支持。一個傳聲筒是無法讓最終用戶滿意的,所以有些企業內部用戶也會繞過IT部門直接從公有云服務商那裏獲得支持服務。

當你“雲”時,企業內部IT通常認爲它是“便宜”的,然而實際的支持和運維服務成本卻比較昂貴。因此,支持成本以及支持服務流程的複雜度已經成爲採用或保留雲服務的制約因素之一。如果你採用這種內部支持服務+外部支持服務並行的模式,你又很難向最終客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

我希望我有一個更好的答案,但是現在還沒有,這需要雲服務商、企業IT部門、業務部門用戶等多方的共同進步,很可惜目前只有雲服務商纔有很大的動力去推動。雲的模式逐漸成業IT能力供應的一部分,我找出一個更好的方式。直到那,雲的支持將不再是一個令人痛的問題,也不那麼昂貴,然而這一切這需要時間。



掃描二維碼關注【東方雲洞察】公衆號

實時瞭解深度的公有云市場分析和洞察結果!點擊右上角,在彈出的菜單中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請在公衆號搜索並關注:DongCloudInsight 或 東方雲洞察。需要點對點交流請加微信:jackyzhang523


幫助您瞭解公有云相關的深度洞察結果。帶來極具深度和最新鮮的:雲市場分析、雲機會洞察分析、雲重大事件快評、雲雜談、雲論壇資訊,以及公有云領域最高端的CEO面對面深度研討。

--- 最專注、專業的“公有云洞察”分享;關注全球,聚焦中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