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S-DR模式(Centos7)

實驗環境:
三臺CentOS7    實驗環境爲內網地址,生產環境中爲外網地址
LVS:192.168.245.142
Node1:192.168.245.129

Node2:192.168.245.128

DR模式中所有網絡必須在一個物理網段!

圖片.png

DR模式-準備工作:

【1】首先安裝apache,並開啓。

    yum install -y httpd

圖片.png

圖片.png


【2】關閉相關防火牆策略(僅實驗環境)三臺主機相同操作

圖片.png


【3】在lvs server上 安裝LVS

圖片.png


【4】配置虛擬網卡 LVS爲虛擬獨立網卡   Node server 爲虛擬橋接網卡

LVS 虛擬網卡配置:

圖片.png.

圖片.png


開啓路由轉發功能: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Node1 虛擬橋接網卡設置(Node2配置相同):

子網掩碼最好設置爲全網,否則可能出現不知名的錯誤。

圖片.png

圖片.png

關閉Web server上的 arp響應(從內核參數中修改):

設置路由:!!!!!!!!!!!!!!!!! 

[root@node1]route add -host 192.168.245.13 dev lo:1
[root@node1]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root@node2]route add -host 192.168.245.13 dev lo:1
[root@node2]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圖片.png

圖片.png


arp_ignore=1 用來丟棄lo上arp包,如果不丟棄,就會收到請求,從而忽略了LB(負載均衡器)

arp_anonunce=2 因爲client請求的是VIP的地址,後端VIP地址與LB地址相同,此參數是爲了忽略client的直接請求,而是由LVS來調度。


配置LVS:


圖片.png

-d -t //刪除與後端連接的條目

-D -t //刪除一條LVS記錄




圖片.png

圖片.png


常用負載均衡算法:

-s rr //輪詢

-s wrr //加權輪詢

-s lc  //最少連接數

-s wlc //加權最少連接數

-s sh  //源散列法   根據第一次session來調度


加權輪詢:

圖片.png

訪問5次三次由Node1處理 二次由Node2 來處理。



總結:生產模式中常用爲DR模式

NAT模式:分發器分發給後端的server 後端server返回結果給分發器  結果由分發器在返給client 這樣會導致LVS server瓶頸

DR模式返回的結果不需要經過分發器  後端返回結果時 會根據mac地址直接給client

TUN模式:必須使用全部公網資源,此模式比DR模式多了IP封裝的開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