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技術常見問題彙總

14.4測試技術常見問題

1、 單元測試主要內容是什麼?

單元測試大多數由開發人員來完成,測試人員技術背景較好或者開發系統軟件時可能會安排測試人員進行單元測試,大多數進行的單元測試都是開發人員調試程序或者開發組系統聯合調試的過程。討論這個問題主要是擴充一下讀者的視野。

單元測試一般包括五個方面的測試:

(1)模塊接口測試:模塊接口測試是單元測試的基礎。只有在數據能正確流入、流出模塊的前提下,其他測試纔有意義。模塊接口測試也是集成測試的重點,這裏進行的測試主要是爲後面打好基礎。測試接口正確與否應該考慮下列因素:

輸入的實際參數與形式參數的個數是否相同;

輸入的實際參數與形式參數的屬性是否匹配;

輸入的實際參數與形式參數的量綱是否一致;

調用其他模塊時所給實際參數的個數是否與被調模塊的形參個數相同;

調用其他模塊時所給實際參數的屬性是否與被調模塊的形參屬性匹配;

調用其他模塊時所給實際參數的量綱是否與被調模塊的形參量綱一致;

調用預定義函數時所用參數的個數、屬性和次序是否正確;

是否存在與當前入口點無關的參數引用;

是否修改了只讀型參數;

對全程變量的定義各模塊是否一致;

是否把某些約束作爲參數傳遞。

如果模塊功能包括外部輸入輸出,還應該考慮下列因素:

文件屬性是否正確;

OPEN/CLOSE語句是否正確;

格式說明與輸入輸出語句是否匹配;

緩衝區大小與記錄長度是否匹配;

文件使用前是否已經打開;

是否處理了文件尾;

是否處理了輸入/輸出錯誤;

輸出信息中是否有文字性錯誤。

局部數據結構測試;

邊界條件測試;

模塊中所有獨立執行通路測試;

(2)局部數據結構測試:檢查局部數據結構是爲了保證臨時存儲在模塊內的數據在程序執行過程中完整、正確,局部功能是整個功能運行的基礎。重點是一些函數是否正確執行,內部是否運行正確。局部數據結構往往是錯誤的根源,應仔細設計測試用例,力求發現下面幾類錯誤:

不合適或不相容的類型說明;

變量無初值;

變量初始化或省缺值有錯;

不正確的變量名(拼錯或不正確地截斷);

出現上溢、下溢和地址異常。

(3) 邊界條件測試:邊界條件測試是單元測試中最重要的一項任務。衆所周知,軟件經常在邊界上失效,採用邊界值分析技術,針對邊界值及其左、右設計測試用例,很 有可能發現新的錯誤。邊界條件測試是一項基礎測試,也是後面系統測試中的功能測試的重點,邊界測試執行的較好,可以大大提高程序健壯性。

(4)模塊中所有獨立路徑測試:在模塊中應對每一條獨立執行路徑進行測試,單元測試的基本任務是保證模塊中每條語句至少執行一次。測試目的主要是爲了發現因錯誤計算、不正確的比較和不適當的控制流造成的錯誤。具體做法就是程序員逐條調試語句。常見的錯誤包括:

誤解或用錯了算符優先級;

混合類型運算;

變量初值錯;

精度不夠;

表達式符號錯。

比較判斷與控制流常常緊密相關,測試時注意下列錯誤:

不同數據類型的對象之間進行比較;

錯誤地使用邏輯運算符或優先級;

因計算機表示的侷限性,期望理論上相等而實際上不相等的兩個量相等;

比較運算或變量出錯;

循環終止條件或不可能出現;

迭代發散時不能退出;

錯誤地修改了循環變量。

模塊的各條錯誤處理通路測試:程序在遇到異常情況時不應該退出,好的程序應能預見各種出錯條件,並預設各種出錯處理通路。如果用戶不按照正常操作,程序就退出或者停止工作,實際上也是一種缺陷,因此單元測試要測試各種錯誤處理路徑。一般這種測試着重檢查下列問題:

輸出的出錯信息難以理解;

記錄的錯誤與實際遇到的錯誤不相符;

在程序自定義的出錯處理段運行之前,系統已介入;#p#分頁標題#e#

異常處理不當;

錯誤陳述中未能提供足夠的定位出錯信息。

2、 如何理解強度測試?

強度測試是爲了確定系統在最差工作環境的工作能力,也可能是用於驗證在標準工作壓力下的各種資源的最下限指標。

它 和壓力測試的目標是不同的,壓力測試是在標準工作環境下,不斷增加系統負荷,最終測試出該系統能力達到的最大負荷(穩定和峯值),而強度測試則是在非標準 工作環境下,甚至不斷人爲降低系統工作環境所需要的資源,如網絡帶寬,系統內存,數據鎖等等,以測試系統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的工作狀態,通過強度測試,可 以確定本系統正常工作的最差環境.

強度測試和壓力測試的測試指標相近,大多都是與時間相關的指標,如併發量(吞吐量),延遲(最大\最小\平均)以及順序指標等

強度測試需要對系統的結構熟悉,針對系統的特徵設計強度測試的方法

3、 如何理解壓力、負載、性能測試測試?

性能測試是一個較大的範圍,實際上性能測試本身包含了性能、強度、壓力、負載等多方面的測試內容。

壓 力測試是對服務器的穩定性以及負載能力等方面的測試,是一種很平常的測試。增大訪問系統的用戶數量、或者幾個用戶進行大數據量操作都是壓力測試。而負載測 試是壓力相對較大的測試,主要是測試系統在一種或者集中極限條件下的相應能力,是性能測試的重要部分。100個用戶對系統進行連續半個小時的訪問可以看作 壓力測試,那麼連續訪問8個小時就可以認爲負載測試,1000個用戶連續訪問系統1個小時也可以看作是負載測試。

實際上壓力測試和負載測試沒有明顯的區分。測試人員應該站在關注整體性能的高度上來對系統進行測試。性能測試的相關內容,讀者可以參考10.2.2節。

4、 什麼是系統瓶頸?

瓶頸主要是指整個軟硬件構成的軟件系統某一方面或者幾個方面能力不能滿足用戶的特定業務要求,“特定”是指瓶頸會在某些條件下會出現,因爲畢竟大多數系統在投入前。

嚴 格的從技術角度講,所有的系統都會有瓶頸,因爲大多數系統的資源配置不是協調的,例如CPU使用率剛好達到100%時,內存也正好耗盡的系統不是很多見。 因此我們討論系統瓶頸要從應用的角度討論:關鍵是看系統能否滿足用戶需求。在用戶極限使用系統的情況下,系統的響應仍然正常,我們可以認爲改系統沒有瓶頸 或者瓶頸不會影響用戶工作。

因此我們測試系統瓶頸主要是實現下面兩個目的:

發現“表面”的瓶頸。主要是模擬用戶的操作,找出用戶極限使用系統時的瓶頸,然後解決瓶頸,這是性能測試的基本目標。

發現潛在的瓶頸並解決,保證系統的長期穩定性。主要是考慮用戶在將來擴展系統或者業務發生變化時,系統能夠適應變化。滿足用戶目前需求的系統不是最好的,我們設計系統的目標是在保證系統整個軟件生命週期能夠不斷適應用戶的變化,或者通過簡單擴展系統就可以適應新的變化。

5、 文檔測試主要包含什麼內容?

在國內軟件開發管理中,文檔管理幾乎是最弱的一項,因而在測試工作中特別容易忽略文檔測試也就不足爲奇了。要想給用戶提供完整的產品,文檔測試是必不可少的。文檔測試一般注重下面幾個方面:

文檔的完整性:主要是測試文檔內容的全面性與完整性,從總體上把握文檔的質量。例如用戶手冊應該包括軟件的所有功能模塊。

描述與軟件實際情況的一致性:主要測試軟件文檔與軟件實際的一致程度。例如用戶手冊基本完整後,我們還要注意用戶手冊與實際功能描述是否一致。因爲文檔往往跟不上軟件版本的更新速度。

易理解性:主要是檢查文檔對關鍵、重要的操作有無圖文說明,文字、圖表是否易於理解。對於關鍵、重要的操作僅僅只有文字說明肯定是不夠的,應該附有圖表使說明更爲直觀和明瞭。

文檔中提供操作的實例:這項檢查內容主要針對用戶手冊。對主要功能和關鍵操作提供的應用實例是否豐富,提供的實例描述是否詳細。只有簡單的圖文說明,而無實例的用戶手冊看起來就像是軟件界面的簡單拷貝,對於用戶來說,實際上沒有什麼幫助。

印刷與包裝質量:主要是檢查軟件文檔的商品化程度。有些用戶手冊是簡單打印、裝訂而成,過於粗糙,不易於用戶保存。優秀的文檔例如用戶手冊和技術白皮書,應提供商品化包裝,並且印刷精美。#p#分頁標題#e#

6、 功能測試用例需要詳細到什麼程度纔是合格的?

這個問題也是測試工程師經常問的問題。有人主張測試用例詳細到每個步驟執行什麼都要寫出來,目的是即使一個不瞭解系統的新手都可以按照測試用例來執行工作。主張這類寫法的人還可以舉出例子:歐美、日本等軟件外包文檔都是這樣做的。

另外一種觀點就是主張寫的粗些,類似於編寫測試大綱。主張這種觀點的人是因爲軟件開發需求管理不規範,變動十分頻繁,因而不能按照歐美的高標準來編寫測試用例。這樣的測試用例容易維護,可以讓測試執行人員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實 際上,軟件測試用例的詳細程度首先要以覆蓋到測試點爲基本要求。舉個例子:“用戶登陸系統”的測試用例可以不寫出具體的執行數據,但是至少要寫出五種以上 情況(),如果只用一句話覆蓋了這個功能是不合格的測試用例。覆蓋功能點不是指列出功能點,而是要寫出功能點的各個方面(如果組合情況較多時可以採用等價 劃分)。

另一個影響測試用例的就是組織的開發能力和測試對象特點。如果開發力量比較落後,編寫較詳細的測試用例是不現實的,因爲根本沒有那 麼大的資源投入,當然這種情況很隨着團隊的發展而逐漸有所改善。測試對象特點重點是指測試對象在進度、成本等方面的要求,如果進度較緊張的情況下,是根本 沒有時間寫出高質量的測試用例的,甚至有些時候測試工作只是一種輔助工作,因而不編寫測試用例。

因此,測試用例的編寫要根據測試對象特點、團隊的執行能力等各個方面綜合起來決定編寫策略。最後要注意的是測試人員一定不能抱怨,力爭在不斷提高測試用例編寫水平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身能力。

7、 配置和兼容性測試的區別是什麼?

配置測試的目的是保證軟件在其相關的硬件上能夠正常運行,而兼容性測試主要是測試軟件能否與不同的軟件正確協作。

配置測試的核心內容就是使用各種硬件來測試軟件的運行情況,一般包括:

(1) 軟件在不同的主機上的運行情況,例如Dell和Apple;

(2) 軟件在不同的組件上的運行情況,例如開發的撥號程序要測試在不同廠商生產的Modem上的運行情況;

(3) 不同的外設;

(4) 不同的接口;

(5) 不同的可選項,例如不同的內存大小;

兼容性測試的核心內容:

(1) 測試軟件是否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統平臺上兼容;

(2) 測試軟件是否能在同一操作系統平臺的不同版本上兼容;

(3) 軟件本身能否向前或者向後兼容;

(4) 測試軟件能否與其它相關的軟件兼容;

(5) 數據兼容性測試,主要是指數據能否共享;

配置和兼容性測試通稱對開發系統類軟件比較重要,例如驅動程序、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等。具體進行時仍然按照測試用例來執行。

8、 軟件文檔測試主要包含什麼?

隨着軟件文檔系統日益龐大,文檔測試已經成爲軟件測試的重要內容。文檔測試對象主要如下:

包裝文字和圖形;

市場宣傳材料、廣告以及其它插頁;

授權、註冊登記表;

最終用戶許可協議;

安裝和設置嚮導;

用戶手冊;

聯機幫助;

樣例、示範例子和模板;

… …

文檔測試的目的是提高易用性和可靠性,降低支持費用,因爲用戶通過文檔就可以自己解決問題。因此文檔測試的檢查內容主要如下:

讀者對象——主要是文檔的內容是否能讓該級別的讀者理解;

術語——主要是檢查術語是否適合讀者;

內容和主題——檢查主題是否合適、是否丟失、格式是否規範等;

圖標和屏幕抓圖——檢查圖表的準確度和精確度;

樣例和示例——是否與軟件功能一致;

拼寫和語法;

文檔的關聯性——是否與其它相關文檔的內容一致,例如與廣告信息是否一致;

文檔測試是相當重要的一項測試工作,不但要給予充分的重視,更要要認真的完成,象做功能測試一樣來對待文檔測試。

9、 沒有產品說明書和需求文檔地情況下能夠進行黑盒測試嗎?#p#分頁標題#e#

這 個問題是國內測試工程師經常遇到的問題,根源就是國內軟件開發文檔管理不規範,對變更的管理方法就更不合理了。實際上沒有任何文檔的時候,測試人員是能夠 進行黑盒測試的,這種測試方式我們可以稱之爲探索測試,具體做法就是測試工程師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能、領域知識等不斷的深入瞭解測試對象、理解軟件功能,進 而發現缺陷。

在這種做法基本上把軟件當成了產品說明書,測試過程中要和開發人員不斷的進行交流。尤其在作項目的時候,進度壓力比較大,可以作爲加急測試方案。最大的風險是不知道有些特性是否被遺漏。

10、測試中的“殺蟲劑怪事”是指什麼?

“殺 蟲劑怪事”一詞由Boris Beizer在其編著的《軟件測試技術》第二版中提出。用於描述測試人員對同一測試對象進行的測試次數越多,發現的缺陷就會越來越少的現象。就像老用一種 農藥,害蟲就會有免疫力,農藥發揮不了效力。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測試人員對測試軟件過於熟悉,形成思維定勢。

爲了克服這種現象,測試人員需要不斷編寫新的測試程序或者測試用例,對程序的不同部分進行測試,以發現更多的缺陷。也可以引用新人來測試軟件,剛剛進來的新手往往能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11、在配置測試中,如何判斷髮現的缺陷是普通問題還是特定的配置問題?

在進行配置測試時,測試工程師仍然會發現一些普通的缺陷,也就是與配置環境無關的缺陷。因此判斷新發現的問題,需要在不同的配置中重新執行發現軟件缺陷的步驟,如果軟件缺陷不出現了,就可能是配置缺陷;如果在所有的配置中都出現,就可能是普通缺陷。

需要注意的是,配置問題可以在一大類配置中出現。例如,撥號程序可能在所有的外置Modem中都存在問題,而內置的Modem不會有任何問題。

14.5其它常見問題

1、 爲什麼儘量不要讓時間有富裕的員工去做一些測試?

表 面上看這體現了管理的效率和靈活性,但實際上也體現了管理者對測試的輕視。測試和測試的人有很大關係。測試工作人員應該是勤奮並富有耐心,善於學習、思考 和發現問題,細心有條理,總結問題,如果具備這樣的優點,做其它工作同樣也會很出色,因此這裏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要喜歡測試這項工作。如果他是專職的,那 麼肯定更有經驗和信心。國內的小夥子好象都喜歡做程序員,兩者工作性質不同,待遇不同,地位不同,對自我實現的價值的認識也不同,這是行業的一個需要改善 的問題。如果只是爲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或者發現了幾個問題就覺得滿意了,這在任何其它工作中都是不行的。

2、 完全測試程序是可能的嗎?

軟件測試初學者可能認爲拿到軟件後需要進行完全測試,找到全部的軟件缺陷,使軟件“零缺陷”發佈。實際上完全測試是不可能的。主要有以下一個原因:

完全測試比較耗時,時間上不允許;

完全測試通常意味着較多資源投入,這在現實中往往是行不通的;

輸入量太大,不能一一進行測試;

輸出結果太多,只能分類進行驗證;

軟件實現途徑太多;

軟件產品說明書沒有客觀標準,從不同的角度看,軟件缺陷的標準不同;

因此測試的程度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3、 軟件測試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哪裏?

我 們沒有對軟件進行完全測試,實際就是選擇了風險,因爲缺陷極有可能存在沒有進行測試的部分。舉個例子,程序員爲了方便,在調試程序時會彈出一些提示信息 框,而這些提示只在某種條件下會彈出,碰巧程序發佈前這些代碼中的一些沒有被註釋掉。在測試時測試工程師又沒有對其進行測試。如果客戶碰到它,這將是代價 昂貴的缺陷,因爲交付後才被客戶發現。

因此,我們要儘可能的選擇最合適的測試量,把風險降低到最小。

4、 發現的缺陷越多,說明軟件缺陷越多嗎?

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測試工程師在沒有找到缺陷前會絞盡腦汁的思考,但是找到一個後,會接二連三的發現很多缺陷,頗有個人成就感。其中的原因主要如下:

代碼複用、拷貝代碼導致程序員容易犯相同的錯誤。類的繼承導致所有的子類會包含基類的錯誤,反覆拷貝同一代碼意味可能也複製了缺陷。#p#分頁標題#e#

程序員比較勞累是可以導致某些連續編寫的功能缺陷較多。程序員加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因此體力不只時容易編寫一些缺陷較多的程序。而這些連續潛伏缺陷恰恰時測試工程師大顯身手的地方。

“缺陷一個連着一個”不是一個客觀規律,只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如果軟件編寫的比較好,這種現象就不常見了。測試人員只要嚴肅認真的測試程序就可以了。

5、 所有的軟件缺陷都能修復嗎?所有的軟件缺陷都要修復嗎?

從技術上講,所有的軟件缺陷都是能夠修復的,但是沒有必要修復所有的軟件缺陷。測試人員要做的是能夠正確判斷什麼時候不能追求軟件的完美。對於整個項目團隊,要做的是對每一個軟件缺陷進行取捨,根據風險決定那些缺陷要修復。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沒有足夠的時間資源。在任何一個項目中,通常情況下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都是不夠用的,而且在項目中沒有預算足夠的迴歸測試時間,再加上修改缺陷可能引入新的缺陷,因此在交付期限的強大壓力下,必須放棄某些缺陷的修改。

有些缺陷只是特殊情況下出現,這種缺陷處於商業利益考慮,可以在以後升級中進行修復。

不是缺陷的缺陷。我們經常會碰到某些功能方面的問題被當成缺陷來處理,這類問題可以以後有時間時考慮再處理。

最後要說的是,缺陷是否修改要由軟件測試人員、項目經理、程序員共同討論來決定是否修復,不同角色的人員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以做出正確的決定。

6、 軟件測試人員就是QA嗎?

軟件測試人員的職責是儘可能早的找出軟件缺陷,確保得以修復。而質量保證人員(QA)主要職責是創建或者制定標準和方法,提高促進軟件開發能力和減少軟件缺陷。測試人員的主要工作是測試,質量保證人員日常工作重要內容是檢查與評審,測試工作也是測試保證人員的工作對象。

軟件測試和質量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都是爲了提高軟件質量而工作。

7、 如何減少測試人員跳槽帶來的損失?

在IT行業裏跳槽已經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而且跳槽無論給公司還是給個人都會帶來一定的損失。測試隊伍也無疑會面臨跳槽的威脅,作爲測試經理管理者,只有從日常工作中開始做起,最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建議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加強部門內員工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學習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基本要求,是知識互相轉移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可以把個人擁有的技術以知識的形式沉積下來,也就完成了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轉化。

通常情況下,企業能爲員工提供足夠大的發展空間時,如果不是待遇特別低,員工都不會主動離開企業。因此我們要想留住員工,管理者就應該把員工的個人成長和企業的發展聯繫起來,爲員工設定合理發展規劃並付諸實現。不過這項要求做起來比較,要有比較好的企業文化爲依託。

8、 測試產品與測試項目的區別是什麼?

習 慣上把開發完成後進行商業化、幾乎不進行代碼修改就可以售給用戶使用的軟件成爲軟件產品,也就是可以買“賣拷貝”的軟件,例如Windows 2000。而通常把針對一個或者幾個特定的用戶而開發的軟件成爲軟件項目,軟件項目是一種個性化的產品,可以是按照用戶要求全部重新開發,也可以修改已有 的軟件產品來滿足特定的用戶需求。項目和產品的不同特點,決定我們測試產品和測試項目仍然會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質量要求不同。通常產品的質量要高一些,修復發佈後產品的缺陷成本較高,甚至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而做項目通常面向某一用戶,雖然質量越高越好,但是一般只要滿足用戶要求就可以了。

測試資源投入多少不同。做軟件產品通常是研發中心來開發,進度壓力要小些。同時由於質量要求高,因此會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資源。

項目最後要和用戶共同驗收測試,這是產品測試不具有的特點。

此外,測試產品與測試項目在缺陷管理方面、測試策略制定都會有很大不同,測試管理者應該結合具體的環境,恰如其分的完成工作。

9、 和用戶共同測試(UAT測試)的注意點有哪些?

軟件產品在投產前,通常都會進行用戶驗收測試。如果用戶驗收測試沒有通過,直接結果就是那不到“Money”,間接影響是損害了公司的形象,而後者的影響往往更嚴重。根據作者的經驗,用戶驗收測試一定要讓用戶滿意。#p#分頁標題#e#

實際上用戶現場測試更趨於是一種演示。在不欺騙用戶的前提下,我們向用戶展示我們軟件的優點,最後讓“上帝”滿意並欣然掏出“銀子”纔是我們的目標。因此用戶測試要注意下面的事項:

(1)用戶現場測試不可能測試全部功能,因此要測試核心功能。這需要提前做好準備,這些核心功能一定要預先經過測試,證明沒有問題纔可以和用戶共同進行測試。測試核心模塊的目的是建立用戶對軟件的信心。當然如果這些模塊如果問題較多,不應該進行演示。

(2)如果某些模塊確實有問題,我們可以演示其它重要的業務功能模塊,必要時要向

用戶做成合理的解釋。爭得時間後,及時修改缺陷來彌補。

(3)永遠不能欺騙用戶,矇混過關。道理很簡單,因爲軟件是要給用戶用的,問題早晚會暴露出來,除非你可以馬上修改。

和用戶進行測試還要注意各種交流技巧,爭取不但短期利益得到了滿足,還要爲後面得合作打好基礎。

10、如何編寫提交給用戶的測試報告?

隨着測試工作越來越受重視,開發團隊向客戶提供測試文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很多人會問:“我們可以把工作中的測試報告提供給客戶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爲提供內部測試報告,可能會讓客戶失去信心,甚至否定項目。

測試報告一般分爲內部測試報告和外部測試報告。內部報告是我們在測試工作中的項目文檔,反映了測試工作的實施情況,這裏不過多討論,讀者可以參考第9章的相關內容。這裏主要討論一下外部測試報告的寫法,一般外部測試報告要滿足下面幾個要求:

根據內部測試報告進行編寫,一般可以摘錄;

不可以向客戶報告嚴重缺陷,即使是已經修改的缺陷,開發中的缺陷也沒有必要讓客戶知道;

報告上可以列出一些缺陷,但必須是中級的缺陷,而且這些缺陷必須是修復的;

報告上面的內容儘量要真實可靠;

整個測試報告要仔細審閱,力爭不給項目帶來負面作用,尤其是性能測試報告。

總之,外部測試報告要小心謹慎的編寫。

11、開發人員老是犯一些低級錯誤怎麼解決?

這種現象在開發流程不規範的團隊裏特別常見,尤其是一些“作坊式”的團隊裏。解決這種問題一般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從開發管理入手,也就是從根源來解決問題。可以制定規範的開發流程,甚至可以制定懲罰制度,還有就是軟件開發前做好規劃設計。

另一方面就是加強測試,具體做法就是加強開發人員的自己測試,把這些問題“消滅”在開發階段,這是比較好的做法,讀者可以參考第13章試案例分析的“13.1.2缺陷反覆出現,誰的責任”小節,13.1.2專門討論了這類問題的方法。

此外,還可以通過規範的缺陷管理來對開發人員進行控制,比如測試部門整理出常見的缺陷,讓開發人員自己對照進行檢查,以減少這類低級錯誤的發生。

開發人員犯錯誤是正常的現象,作爲測試人員一定不能抱怨,要認認真真的解決問題纔是上策。

12.測試工具在測試工作中是什麼地位?

國 內的很多測試工程師對測試工具相當迷戀,尤其是一些新手,甚至期望測試工具可以取代手工測試。測試工具在測試工作中起的是輔助作用,一般用來提高測試效 率。自動化測試彌補了手工測試的不足,減輕一定的工作量。實際上測試工具是無法替代大多數手工測試的,而一些諸如性能測試等自動化測試也是手工所不能完成 的。

對於自動測試技術,應當依據軟件的不同情況來分別對待,一般自動技術會應用在引起大量重複性工作的地方、系統的壓力點、以及任何適合使用程序解決大批量輸入數據的地方。然後再尋找合適的自動測試工具,或者自己開發測試程序。一定不要爲了使用測試工具而使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