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ps 在2018年的五個趨勢

剛剛過去的2017年對於 DevOps 來說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各個行業都開始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在落地 DevOps 這件事情上有了一些規劃、探索。雖然大家對於 DevOps 究竟是什麼依然未能完全達成一致,但每個企業確實又能找到符合自身能力需求的部分。DevOps 帶有很強的實踐色彩,解決實際問題纔是王道,既然那麼多的 DevOps 工具、流程和方法無法一次性落地,那麼先解決一部分問題總是好的,這也很符合 DevOps 的實踐精神。

2018年,容器技術和 DevOps 這對好兄弟會聯手上演一場大戲,這是業內大家都認同的趨勢。但具體落地的路徑究竟如何,目前都還是經驗積累階段。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衆多的工具、流程和方法中找到一個解決所有問題的“銀彈”固然是不大可能,但總結一些經驗和教訓,對未來做一些預測總歸是有備無患。

趨勢一 統一的自動化流程

DevOps 最直觀的一個價值就是自動化,自動化構建、自動化測試、自動化部署等等。自動化的價值自然是很清晰的,但目前的自動化還是各種工具、各種平臺、各種語言獨立在走自動化之路。比如,公司裏的 Java 項目和 Node 項目,由於其私服都是各自搭建的,倉庫也是各個團隊在維護,自然各個團隊直接都是煙囪式的結構。這種結構的問題在於很多協作變得不可能,比如 Java 項目團隊將倉庫分爲了開發庫、測試庫和發佈庫,制定了一套機制很好地實現了發佈流程自動化的機制,但其他項目還是得重新去構建自己的流程和規範。

DevOps 在2018年的五個趨勢


未來的趨勢肯定是一個倉庫包含所有的語言類型,比如 Java、Node、Python 等等開發語言,統一提供高可用、負載均衡和容災備份等問題,那麼這些倉庫都適用同一套自動化規則。DevOps 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可度量,只有在流程統一的情況下才方便去持續度量,然後發現問題從而持續改進。

趨勢二 基於數據的決策

在規範了自動化的流程後,數據將會變得更有價值,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歷史數據將能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決策建議。每一個數據點的背後,都帶有一個基準數據作爲參照系,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成熟度模型適當調整,但總體來說,數據不再只是反映當前的狀態,更多地是實時與歷史數據、基準數據做對比分析,動態提供建議、風險評估和預測。

DevOps 在2018年的五個趨勢


如上圖所示,在1月23日這段時間,與基準的運行軌跡差別很大,說明計劃外的任務或者 Bug 比較多,那麼意味着工作量評估存在一些問題,可能是 Buffer 設置不合理,或者是對人員的能力評估不準確等等。系統在這些異常點給出一些警示及可能的建議,那麼在下一個 Sprint 開始時,對於用戶的設置提出一些風險及建議。

數據變得有溫度,這是數據應用的最佳實踐,但這背後要有很多的數據分析能力的支撐,所以,DevOps 變得智能將是下一代 DevOps 的顯著特點。

當然,數據決策最直觀的方式還是可視化,在這方面 Capitalone 開源了一款 DevOps 可視化面板 -Hygieia。這款產品是支持高度自定義,且支持多種 DevOps 工具的可視化,如代碼提交頻率,構建情況及質量情況等等,從團隊管理者提供快速的決策支持。

DevOps 在2018年的五個趨勢


趨勢三 加速基礎設施獨立性

容器的興起對 DevOps 有不小的促進作用,這也是未來的趨勢。Mesos 與 Kubernetes 爭雄的時候,很多人認爲 Kubernetes 只是玩具,難以擔當數據中心操作系統的大任。容器編排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管理一堆容器,更重要的目的在於將整個數據中心抽象成一臺服務器。好在 Kubernetes 發展迅猛,從應用運行的角度切入,最終贏得了大家的歡心。Mesos 只是做了更長遠的事情,但未能知所先後,導致發展趨緩。

目前還有很多應用是通過腳本來部署的,當然大部分都採用了 Ansible 等工具,但只是提高了時效性,部署者依然需要關注應用運行的基礎設施是什麼樣的。容器及容器編排技術使得完全可以不關注底層基礎設施,將一個應用扔到服務器的×××大海里,可能在物理機上運行,也可能是虛擬機,可能是 CPU,也可能是 GPU 的,更加不用關心是什麼樣的操作系統。大有“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意味。

DevOps 在2018年的五個趨勢


從最近流行的 Service Mesh 更加佐證了這一觀點,應用和基礎設施的剝離是大勢所趨,只不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Devops 和容器技術是互爲因利乘便的關係,容器是未來應用運行的標準形式,DevOps 也將加速這個潮流。但這並不否認傳統非容器應用的價值,但也一定是朝着與基礎設施無關的方向發展。

趨勢四 更豐富的灰度場景

如果前三個方面趨勢成爲現實,那麼應用發佈的速率將會呈指數上升,發佈日將不再存在,隨時隨地上線,滾動升級將成爲現實,然而大規模、複雜系統的上線靠什麼來保證質量呢? 最近比較流行的混沌工程可能是這方面的一個探索,通過引入一些擾動因素來逐步完善灰度的策略,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持續學習、持續優化的過程,同樣,歷史數據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算法和機器學習開始登場了。

DevOps 在2018年的五個趨勢


Netflix 公司的開源項目 Chaosmonkey 已經有這樣的趨勢,通過隨機地關停虛擬機或者容器去看系統如何做出反應。目前來看,Kubernetes 的應用遷移、彈性擴容、副本集等特性具有很大優勢。但單純從應用層面處理肯定不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層面需要關注,那就是應用的模板-鏡像(或者二進制包),未來的複雜場景肯定是多地域的,那麼數據中心之間的快速自動分發,倉庫高可用、容災備份等也是確保整個灰度系統正常運轉的關鍵要素。

趨勢五 需要更多企業級特性

正如第四點所述,更復雜的灰度場景,需要更多底層的支持。目前一時間還難以實現應用全部容器化,但多種語言、倉庫的高可用、容災和分發是必須滿足的場景。既然應用可以在多個數據中心任意遷移,那麼應用的"母體"也必須可以同步遷移,否則混沌工程必然發生混亂。

DevOps 在2018年的五個趨勢


從目前的工具來看,很少可以達到這種要求,JFrog Artifactory 具有這種全球分發的案例,在2017年 AWS 技術峯會上,HERE Technology 分享了他們的案例,通過這種方式支撐了百萬級別工件量級的分發,每天在系統裏流轉的數據超過 10TB,從市場上的情況來看,他們已經走在了前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