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日本和尚的書中記載 唐朝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人

前言: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化用”一種常見的文學修辭手法,也可以算作用典的一種。

用典可以用前人故事(用事),例如杜甫“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用了兩個漢朝人的典故,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志向難伸。

用典也可以用前人的語句。用前人的語句又有不同,其中有直接引用,有的是加工以後的化用。

一、引用 直接照搬

例如李賀有一首著名的古體詩:《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首詩中的佳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被無數詩人一字不差地照搬。例如歐陽修的《減字木蘭花》: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楓葉荻花秋索索。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又如這首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在詩詞創作中,這種直接地引用是古人最喜愛用的修辭手法之一。把相同的語句放入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會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有時後引用者作品反而比原作者作品更加出名,例如晏幾道《臨江仙》引用“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原作者翁宏《春殘》詩不怎麼出名,晏幾道的《臨江仙 》卻千古流傳。我們很多人知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也來自主席的七律。

二、化用 點鐵成金

也有經過加工改造後的引用,這種就高級一點,被稱爲“化用”,簡而言之就是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經過自己的藝術改造。例如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一》說杜甫的化用:

張燕公“秋風樹不靜,君子嘆何深”,即杜之“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所本 也;“洞房懸月影,高枕聽江流”,即“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所本也。

張燕公是初唐著名的宰相張說 ,“秋風樹不靜,君子嘆何深”出自他的《和魏僕射還鄉》

富貴還鄉國,光華滿舊林。秋風樹不靜,君子嘆何深

故老空懸劍,鄰交日散金。衆芳搖落盡,獨有歲寒心。

杜甫的這首“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是《天末懷李白》的第一聯: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翁方綱說杜甫的“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化用了張悅“秋風樹不靜,君子嘆何深”,這兩句詩意相似,不過杜甫的“涼風起天末“意境更加高遠,是”點鐵成金“的化用。張、杜這兩首詩都是寫給別人的,抒發了對朋友的關懷心情。

”洞房懸月影,高枕聽江流”,來自於張說的另一首詩《深渡驛》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洞房懸月影,高枕聽江流

猿響寒巖樹,螢飛古驛樓。他鄉對搖落,並覺起離憂。

杜甫“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出自於《客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捲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計拙無衣食,途窮仗友生。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深渡驛》是張說南貶時所做的一首詩,《客夜》是杜甫流落在梓州時的作品,這兩首詩寫的都是自己的窘迫。杜甫化用的這兩句,沒有剛纔“涼風起天末”精彩。

三、古人的引用和化用是一種習慣嗎?

我們在閱讀古詩詞的時候,可以發現這種化用或者引用比比皆是。而且古人用典(包括化用)可不像今天寫博士論文那樣還要必須要註明出處,所以常常有人相互唱和,卻搞不明白對方說些什麼。

前幾天老街寫過一篇文章《彼此酬唱卻搞不懂對方詩意的唐朝詩人》,說的就是這種詩歌用典的趣事。唐朝末年一次宴席上,馬彧、韓定辭兩人唱和完了各自狐疑,很久以後見面時,終於忍不住相互詢問,才搞明白對方的詩意。

南宋文學家周紫芝甚至說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們,大多是仿效,說前人說過的話,走前人走過的路:

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

祖述,就是效法遵循前人的學說或行爲,詩文作品中,就是有指“出處”。

北宋的黃庭堅曾說過:

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後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之能爲文章者,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

黃庭堅的意思是:杜甫和韓愈作詩文,都是引用或者化用前人,只不過後人讀書少,不知道而已,所以都以爲是韓愈杜甫自己的語言。黃庭堅還說,那些善於做文章的人,用古人語言加入自己的詩文中,如同一粒金丹,有點鐵成金的本事(滷水點豆腐?)。

老街以爲晏幾道用翁宏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可算是如此。原句在翁宏詩中,好比金子埋於沙中,被晏幾道取來發出了應有的光芒。

四、作者與述者

宋朝楊萬里《誠齋詩話》中,關於杜甫化用前人作品的現象有這種評價: ”

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杜子美《武侯廟》詩云:「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此何遜《行孫氏陵》雲「山鶯空樹響,壟月自秋暉」也。杜雲:「薄雲巖際宿,孤月浪中翻。」此庾信「白雲岩際出,清月波中上」也。」作者不及述者。“

1、句有偶似古人者

詩人作詩有偶然像古人的情況,例如宋朝的王禹偁作桃花詩《春居雜興》: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王禹偁的兒子說:父親,你這首詩很像杜甫的作品啊。王禹偁趕緊找出杜甫的《絕句漫興》: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牆低還似家。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兩詩的用韻和立意幾乎一樣,王禹偁很開心,覺得自己的詩和杜甫相似是莫大的榮幸。這就是”句有偶似古人者“。

2、述之者

述之者就是有意化用前人詩句的人,例如本文舉例的作者中,除了王禹偁都是有意的”述之者“。

3、作者不及述者

楊萬里說”作者不及述者“,就是說後人超越了前人,化用者超越了原作者,他舉例杜甫的”薄雲巖際宿,孤月浪中翻“雖然改編於庾信”白雲岩際出,清月波中上“,但是杜甫這兩句超越了庾信的這兩句。

這和老街前面講的,杜甫“涼風起天末”好過張悅“秋風樹不靜 ”是一個意思。晏幾道“落花人獨立”也是如此。

詩境淺說(與王國維《人間詞話》並稱“詩詞雙絕”)

本書收錄了王勃、駱賓王、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隱等100多位詩人的400餘首詩歌及詩歌摘句,並加以闡釋點評,意在啓發詩歌初學者領略詩歌的聲調格律、字法句法之美。文字淺近純正,點評闡幽發微,是學詩、讀詩的指路之書。

俞陛雲詩詞歌賦

4、三偷

化用被唐朝的僧人皎然解釋爲三偷:其上偷勢,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語。在皎然眼裏,述者似乎不太光彩。

偷語就是簡單的引用,有完全照搬(如落花人獨立);有略微改動的照搬,例如黃庭堅詩云:“人家圍橘柚,秋色老梧桐”改編自李白“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只改“煙寒”爲“家圍”二字。

偷意是比較高級的化用,多一些增減或語法的調整,例如剛纔舉例的杜甫與庾信。又如宋朝寇準的”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這兩句把韋應物“野渡無人舟自橫”改成了兩句。

偷勢較難理解, 皎然所舉“偷勢”例子是王昌齡的詩:“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悟彼飛有適,嗟此罹憂患。”取自嵇康《送秀才入軍》詩:“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五、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人

古人爲什麼能夠隨時引用化用前輩的詩句呢?當然有人腦子好,博覽羣書,都在腦子裏存着,但是這類天才也不可能把所有典故書史記得清清楚楚。類似於王勃提筆而成《滕王閣序》是在令人不敢相信。

前些天老街寫過一篇《今日惟觀對屬能 宋朝人爲什麼笑話李商隱作詩是獺祭魚》,轉錄了宋朝吳炯 《五總志》的一段話:

唐李商隱爲文,多檢閱書史,鱗次堆集左右,時謂爲獺祭魚。"

他說李商隱作詩文喜歡羅列典故,腦子不夠用時當然就必須翻書,所以李商隱寫文章時眼前擺滿了書籍備查,所以被人笑話獺祭魚。

還有更有意思的,來自日本的空海和尚寫過一本《文鏡祕府論》,記載了不少唐朝的詩歌理論空海和尚說唐朝詩人的有個好習慣,隨身帶有前人詩歌的手抄本,自己作詩的時候如果苦思不得,就打開“錦囊”看一看:

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人,詩語精妙之處,名爲隨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興若不來,即須看隨身卷子,以發興也。”

今天我們人人都有手機,古人豈不是羨慕死.....

結束語

空海和尚所記載的“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人”。未必是原句照抄,也可能有化用,也可能學習前人表達眼前意境使用的詞語、句法等,所謂“即須看隨身卷子,以發興也”也可以理解爲觸發自己的靈感。

老街一開始學習嘗試作詩時,有不少作品是在閱讀古人詩詞時有感而發,雖沒有處於實際景物之中,但是古人作品中的意境常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王國維有寫境和造境之說,雖然是虛境同樣也能觸發聯想“以發興也”。

無論怎麼“偷”,如果“述者強於作者”,或者能另闢蹊徑別開生面,說明偷的人“可謂善學前人者矣(周紫芝竹坡詩話)”,在古人那裏,其實還是鼓勵和提倡的。

@老街味道

從魏晉到明清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爲什麼應該這樣讀?

唐詩爲何符合宋朝的平水韻?如何用平水韻和詞林正韻作詩填詞?

以岳飛《滿江紅》爲例 簡單說說如何依譜填一首《滿江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