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部影视,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是这个月才开始玩的豆瓣。

刚进去就看见可以标记看过的电影,我就去标了,结果竟然有400多部。这几天陆陆续续的补标,到现在为止已经达到了700多部,基本已经没有什么遗漏。只是看着这么多电影,不禁感叹自己花在看电影电视剧上的时间居然有这么多。

不过,别看数据吓人,其实后来好好看看,有的片光一个就有好多部,比如名侦探柯南剧场版二十多部、哈利波特八部、吸血鬼日记八部,还有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比如葫芦娃、黑猫警长、天书奇谭、鸭子侦探,再加上各种肥皂剧、港片、日剧、韩剧、美剧、综艺、动漫,其实可能大部分人去标记都有出乎意料的结果。

只是看着标记的片,我却发现好片没有多少,大部分都是些一般般没什么水准的片,虽然很多在看的时候已经快进了,但依然浪费时间和精力。于是我就想整理自己的观影史,把自己看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也算是对人生的一个记录吧,想想当年看电影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而这些电影又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这就相当于有的人会写日记,有的人会把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写个梗概记录下来,否则过着过着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一年年就这么过去了。

这是我做的2018的部分观影记录。


这是到目前为止2019的观影记录。

我看过别人的记录,大部分是写下片名就完了,可是我认为如果真的想好好研究电影,研究自己的心理路程,光是片名是不够的。

星级可以帮助我分析这一年自己到底看了多少好片。我初中的时候就看了不少台湾肥皂剧,整个三年五星的影视没几部。从高中开始慢慢接触经典电影,才知道什么是好片。大学至今狂补了很多片,虽然还是处于小白的状态,但总比以前有进步很多。不是说一定要看经典,经典有时候是沉重的、严肃的,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看,也需要时间消化。而很多剧和综艺都是轻松搞笑的,人们需要这些来调节和减轻生活中苦闷,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如果能减少一点看水剧的时间,多看看好的片,你的视野和心态也会慢慢变的不一样。

年份主要是了解上映是哪一年,也可以推算拍片那几年发生了什么,有助于理解电影的内核。而看的年份可以知道我看的时候在干什么,那时候的生活状态又是什么样的。就好像今后我一看2018年看的《人生一串》,我一定会想起当时远在他乡吃不到家乡的烧烤,大半夜的对着屏幕流口水,一口气把六集全看了,整个过程就两字,自虐。

好的导演和演员可以顺藤摸瓜地带出一大串好的电影,即省了找好电影的时间,也可以通过了解导演和演员来了解他所拍的电影。很多人看过《海上钢琴师》,但是却不知道它的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还拍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天堂电影院》,这两部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打开豆瓣可以发现,他拍的电影很多在8分以上,我们可以顺着解决,哦不,观赏。

同理,好的演员也是笔巨大的财富。这里说的好演员不只是出名的,很多你没有听过名字,却总发现哪哪都有他的配角,也很有可能是资深的老艺术家。比如王双宝,我一开始没留意这个演员,后来发现他在《无人区》和《疯狂的赛车》里面都出现了,就点进去看了一下。除了这两部,他参与的还有很多作品也是高分。

不管他在这些作品里扮演了什么角色,重不重要, 这些高分作品就可以说明这个演员很会选片,演技肯定也不赖。所以有时候除了主角,可以多了解了解配角,说不定会有惊喜。

国家和类型主要是帮助统计,看看自己看的哪国的片比较多,喜欢什么类型的。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Excel来记录,因为容易排序,想怎么排怎么排,以后也会尝试用这些数据做几个图表出来帮助分析,更直观。

最后关于评分,我一开始很纠结电影到底要给几分,有的其实没那么好,但是有时候打的是情怀,甚至只是其中的某一个镜头或者某一首歌打动了我,就是想打5分,可又觉得对不起那些真正经典的电影。后来打多了慢慢就淡定了,就那样吧,想打就打,反正还可以改,毕竟分数的准确性需要通过时间和看的数量来提高,不急。

我打算慢慢整理,现在已经把所有的片名都统计完,只是后面的信息还没有补全,每天花十多分钟补个二三十个,整理完以后每次看完只用往里加数据就行。当然,没有时间和精力的可以不用写那么多类别,按你的需求和喜好来就好; 也可以先不管以前看过的,从现在的开始统计。总之,如果你也想记录你的观影史,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重要的是动起来。

期待你们的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