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康震,還有這些名家疑似不懂詩聯格律

曾小云(跟曾老師同步寫徵聯訓練營講師,手機微信同號13576651312)


儘管國學方興未艾,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對聯、詩詞這種文學大花園中的“小衆”文體,真正懂得的人實在太少。除了衆所周知的康震之外,據筆者所知,可能不懂詩聯格律的著名作家至少可以列出以下名單:陳世旭、夏堅勇、王充閭、何香久、汪榮祖、韓兆琦、耿立、諸榮會。

謂予不信,請看這些名家著作中詩聯屢屢誤引的實例:

①路出湖峯野經紆,入門清絕此禪廬。(陳世旭《孤獨的絕唱——八大山人傳》,作家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61頁)

②移樽坐久春燈亂,解榻談深夜月竦。(陳世旭《孤獨的絕唱——八大山人傳》,作家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62頁)

③平生功名浪自期,頭顱至此不難知。(夏堅勇《湮沒的輝煌》,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28頁)

④荊商市上重相見,搖手休問舊姓名。(夏堅勇《湮沒的輝煌》,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126頁)

⑤剩喜門前無賀客,決勝廚傅有懸魚。(王充閭《中國人:品中國歷史人物》,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228頁)

⑥挺起兩根窮骨頭,養就一團春意思。(王充閭《中國人:品中國歷史人物》,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284頁)

⑦鵬搏龜曳隨吾分,佛苦儒酸詎等儔。輕鬆文章新境域,南華一卷妙全收。(王充閭《逍遙遊——莊子傳》,作家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394頁)

⑧書生遇合雖有命,聖代公明豈棄才?(何香久《曠代大儒——紀曉嵐傳》,作家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288頁)

⑨蓬山祕藉臣曾校,禮閣新儀古未聞。(何香久《曠代大儒——紀曉嵐傳》,作家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440頁)

⑩國仇已雪南遷恥,家祭難忘北定時。(汪榮祖《陳寅恪評傳》,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5年第2版,第71頁)

⑪初升紫塞雲將合,照徹滄海波不流。(汪榮祖《陳寅恪評傳》,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5年第2版,第52頁)

⑫平生蒙國士之知,而今鶴翅氋氋,激賞深漸羊叔子; 惟公負獨醒之累,在昔蛾眉謠諑,離憂豈僅屈靈均。(耿立《晚清民國那些人》,現代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48頁)

⑬功名捷徑無心走,處士虛聲盡呼誇。(韓兆琦《中國古代的隱士》,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版,第42頁)

⑭翩然一隻雲間鶴,飛來飛去宰相衙。(韓兆琦《中國古代的隱士》,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版,第43頁)

⑮老夫六六,新妻三三,老夫新妻九九;白髮雙雙,紅顏對對,白髮紅顏齊眉。(諸榮會《薄命是紅顏》,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3年第1版,第64頁)

①句出自釋晦山《宿鶴林寺》,“經”應爲“徑”。②句出自饒宇樸和釋晦山《宿鶴林寺》之作,“竦”應爲“疏”。③句出自陸游《宿武連縣驛》,“平生”應爲“平日”。④句出自查慎行《送趙秋谷宮坊罷官歸益都四首·其一》,“荊商”應爲“荊高”(荊軻、高漸離),“問”應爲“呼”。⑤句出自於謙《初度》,“門前”“廚傅”應爲“門庭”“廚傳”。有作“門前”“廚內”者,或爲另一版本。另,“決勝”應爲“絕勝”。⑥句爲曾國藩的一副對聯,錯在上下聯倒置,原文爲:“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至於“養就”“挺起”之異,或亦爲版本之故。⑦句出自李浣《漆園懷古》,“搏”應爲“摶”,“鬆”亦有誤,但查詢不到出處,亦難以揣測,故存疑。⑧句出自紀昀《甲辰會試定榜後題所未中諸卷》,“有”應爲“由”。⑨句出自紀昀《嘉慶丙辰正月再預千叟宴恭紀四首·其四》,“藉”應爲“籍”。⑩句出自陳寅恪《乙酉八月十一日晨起聞日本乞降喜賦》,“時”應爲“詩”。⑪句出自陳寅恪《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海”“波”互乙,下句應爲“照徹滄波海不流”。⑫句爲嚴復挽郭嵩燾對聯,“氋氋”應爲“氋氃”,形容毛鬆散貌;“深漸”應爲“深慚”,深爲慚愧之意。⑬⑭句皆出自蔣士銓傳奇《臨川夢·隱奸》的出場詩,“呼”應爲“力”,“飛來飛去”應爲“飛去飛來”。⑮句爲著名報人崔通約贈聯,“九九”應爲“九十九”,“齊眉”應爲“眉齊眉”。

揣測以上詩句聯語引用出錯的原由,或因字形(含繁體字、異體字)相似而誤,如①句“徑”、“經”之誤,②句“疏” (疎)、“竦”之誤,⑤句“傳”(傳)、“傅”之誤,⑦句“摶”(摶)、“搏”之誤,⑨句“藉”、“籍”之誤,⑩句“時”、“詩”之誤;或因讀音相近而誤,如⑧句“由”、“有”之誤;或因詞義相似而誤,如③句“平日”、“平生”之誤,④句“問”、“呼”之誤;或因抄錄或記憶有誤,如⑥句上下聯倒置,⑫句“氋氋”、“氋氃”之誤,⑮句“九九”、“九十九”之誤,“齊眉”、“眉齊眉”之誤。

按理,作者在撰寫和修改文稿時,只需覈對原文即可避免錯誤,但或許所本原文即有誤。是否有可能在不用或未經覈對的情況下即可及時發現問題呢?有!藉助詩詞、對聯格律即爲重要一途。

如果創作者和編校者具備詩詞、對聯格律的一般常識,根據平仄規則,就不難發現,①句“路出湖峯野經紆”,②句“解榻談深夜月竦”,③句“平生功名浪自期”,④句“搖手休問舊姓名”,⑪句“照徹滄海波不流”,⑬句“處士虛聲盡呼誇”,⑭句“飛來飛去宰相衙”,其平仄格式皆應爲仄仄平平仄仄平;⑦句“鵬搏龜曳隨吾分”,⑧句“書生遇合雖有命”的平仄格式皆應爲平平仄仄平平仄;“輕鬆文章新境域”的平仄格式應爲仄仄平平平仄仄。而根據平水韻,①句“經”爲平聲,應爲仄聲字,根據詞義不難推知應爲“徑”。②句“竦”爲仄聲,亦應改爲平聲字。根據詩中其他幾個韻字“車”“珠”“餘”可推知,全詩押平水韻“六魚”韻部,而“疏”恰與其他韻字同一韻部,且詞義相合。③句“生”爲平聲,應爲仄聲字。④句“問”爲仄聲,應爲平聲字。⑦句雖“搏”似可解爲“搏擊”,然音爲仄聲,明顯違律,故應爲平聲字。⑧句“有”爲仄聲,應爲平聲字。⑬句“呼”爲平聲,應爲仄聲字。⑭句“來”爲平聲,應爲仄聲字;“去”爲仄聲,應爲平聲字。同樣,根據對仗規則,亦不難發現,⑤句“門前”“廚傅”這樣寬鬆的對仗,不大可能出自講究對仗精工的古人詩作。一查,果然發現問題,“廚傅”應爲“廚傳”之誤。廚傳,指古代供應過客食宿、車馬的處所。《漢語大詞典》註音chú chuán,有誤,“傳”不讀平聲,應讀仄聲。如劉克莊《十和賀太淵得雄二首·其二》:“客中往往煩廚傳,倘許攜將酒與魚。”蘇泂《遣興》:“旅館蕭條廚傳少,江妃來遺一雙魚。”兩詩中的“傳”皆應讀仄聲,否則違律。根據對聯尾字上聯爲仄、下聯爲平的一般規則,⑥句上聯平聲尾字“頭”肯定有誤,若知下聯尾字“思”在此古音讀仄聲,即可推知作者誤將上下聯倒置。⑩句“恥”對“時”名詞相對略寬,並無不可,語義亦通;然考察用韻,該詩第二句“何幸今生見此時”韻字爲“時”,若非特意,七律一般不可能重複用韻,故兩者必有一處有誤。⑫句“氋氋”不能對“謠諑”,否則犯不規則重字之忌;作爲律句,“激賞深漸羊叔子”的平仄安排亦應同詩,即爲仄仄平平平仄仄,而“漸”是仄聲,故應爲平聲字。⑮句“九九”不能對“齊眉”,否則亦犯不規則重字之忌。

以上名家著作詩聯引用錯誤,有的作者深諳詩詞、對聯格律,如王充閭先生既是散文大家,又是詩詞大家,並非沒有發現錯誤的能力,如他發現“鬆”字“於平仄不協,恐爲誤植”,但不敢肯定所錯爲何字,只好“暫從方誌所載”(第394頁);或作品面世多年,如《湮沒的輝煌》所收文章從首次刊發到初版再到臺灣版、修訂版、再版,已逾二十年。附帶說一下,陳世旭先生還將八大山人的《題梅花冊》詩“三十年來處士家”的語意節奏錯斷爲“三十年來/處/士家”,將“處士”一詞拆開,將“士家”誤解爲:“魏晉時期,兵士及其家庭稱爲‘士家’,其社會地位略高於奴婢而低於平民。”(第129頁)夏堅勇先生還將傳爲花蕊夫人的七絕《述國亡詩》(一作《蜀臣王承旨詩》)誤認爲七律。(第27頁)按理不應出錯,甚至一錯再錯,但遺憾皆未能及時發現並糾正。

看來,在創作、編校引用詩句聯語的書稿時,創作者和編校者不僅要認真、反覆覈對,也很有必要涉獵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一類的普及讀物;實在弄不明白,亦不妨求助於詩聯格律校驗工具。另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上引陳世旭、王充閭、何香久三位先生的著作同列《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該叢書爲中國作協組織實施的重大國家出版工程,在120餘部的體量中引用有大量的古詩文。確保引用詩文的準確性,關乎叢書的整體質量,這需要從創作到校對等各方面嚴格把關。


跟曾老師同步寫徵聯訓練營即將開營,現在開始報名。3月初開班,到8月份結束,共計180天。教學內容包括12節精品課、一對一輔導、《對聯話》品評等9大內容。爲了確保一對一的效果,限額招生。請有興趣的聯友加微信羣13576651312

12節精品課程的主要內容:

前    言  一個小獎就能賺回學費,你也可以試學這門對聯課

第一節  用13年寫徵聯的經驗和教訓,換你直走正路、少走彎路

第二節 關於徵聯的那些事兒,不寫徵聯也可以瞭解下

第三節  “搜”用終生、“韻”用自如的對聯神器,原來可以這樣用

第四節  對聯寫作入門的“潛規則”,你寫的每副聯都是這麼“潛”過來的

第五節  如果學聯者人手一份《對聯話》和《楚望樓聯語》,還會出現那麼多“錦繡”對“輝煌”嗎

第六節  困擾、爭論多年的對聯平仄問題,這裏一句話就總結清楚了

第七節  還在用詞性和結構衡量對聯的對仗嗎?再不走出誤區就晚了

第八節  不洞悉對聯的本質,寫到100歲你的水平還在原地

第九節  對聯就是“自帶光環”的螢火蟲,這個妙喻背後蘊含着什麼

第十節  對聯上下聯之間是什麼關係?這裏有一個你絕對沒有聽過的說法

第十一節  什麼是“聯料”?成聯是這樣“聯”成的

第十二節  雅俗不是判別“聯家語”的標尺

詳情見以下鏈接:

一個小獎就能賺回學費,你也可以試學這門對聯課

我們的口號有兩個。一個是端端正正學清聯,大大方方寫徵聯;一個是一個人走得快,一羣人走得遠。朱自清先生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讓我們開門接福,邁步爭春!

先了解一下,請看以前的六節付費課程,共計33元。爲與即將推出的12節新課相統一,到訓練營正式開班時,這6節課將調整爲每節20元。想學的聯友和學員儘快上簡書付費學習:

第一課:玉田寺徵聯這樣寫,可以大大增加獲獎機會

第二課:“東方太陽城”徵聯,曾老師是這樣寫太陽神殿對聯的

第三課:用這一祕笈,曾老師不止“八大山人杯”徵聯獲獎

第四課:緩解寫徵聯用詞不到位問題,用這招見效快

第五課:關於寺廟楹聯寫法,這或許是舉例最多的文章之一

第六課:春聯是寫作門檻最低、獲獎最易的一類楹聯,同意的請拿起筆來

先預熱一下,請加曾老師的微信13576651312。你不來,我不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