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月書單

丟人那,二月份居然只讀了一本書!

那我就先找找理由吧......

首先,鯊鯊從1月底就放假了好伐!

幸福的鯊鯊 一月底就回家了。

然後,2月15號纔開工啊!

也就是說,鯊鯊有半個月的時間是在家裏混吃等死,混吃等死的人怎麼會有時間看書呢?一定是在忙着打發七大姑八大姨,然後忙着解釋,現在是在做什麼工作,準備定居在哪一類的問題。

所以怎麼會有時間看書呢?

所以最終鯊鯊只看了一本書。

《牛棚雜憶》

這是季羨林老先生著的一本關於文化大革命的一本小書。

季羨林,1935年在德國主修印度學,二戰一結束,就輾轉取道回到闊別10年的祖國懷抱,1946年被聘請爲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

中國解放後,季羨林繼續擔任北大東語系教授兼系主任,從事系務、科研和翻譯工作。

一直文化大革命爆發,季羨林在這十年浩劫中遭到迫害,後被平反。

《牛棚雜憶》就描述了季羨林在北大,被打成走資派,被打成反革命分子,遭受的一系列廢人待遇。

在這本書中他細緻地描述了自己被批鬥的全部過程,被批鬥的流程,喊的口號,自己被批鬥時遭受的刑罰。

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季羨林笑稱自己是士可殺,也可辱。

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虐待致死的不及其數,當然也有不願受辱而選擇自絕於人民的,譬如老舍,譬如傅雷夫妻。

但是季羨林“苟且偷生”,活了下來。

也正是活下來的季老先生,我們得以看見,文化大革命中殘忍的事實。

季先生在文中寫,曾經期待能有人將這十年浩劫所遭受的苦難寫出來,但是期待來期待去,並沒有人這樣做。

於是,想了想,“我就是一個被害者嘛。我爲什麼竟傻到守株待兔專期待別人行動而自己卻不肯動手呢?期待別人不如期待自己,還是讓我自己來吧。”

於是就有了《牛棚雜憶》。

書中有很多關於批鬥的細節描寫,比如叫這些“反革命分子”以怎樣的姿勢接受批鬥,叫這些“反革命分子”怎樣勞動,勞動的時候吃什麼,睡在哪。

作者筆下的場景一幕幕都非常真實,客觀。

作者說,曾經在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的人,都有一股怨氣。那些迫害過別人的人十年過去後,當無事發生過,我們的國家似乎也鼓勵這樣,大家都假裝沒有任何事情發生過。

但是,過去的事情給我們的教訓就是,有些事情不能發生第二次,也正是有了上一次血的教訓,我們才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歷史不能遺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