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r 官方中文教程學習筆記(不斷更新)

導航預覽

shift + 鼠標中鍵 = 平移
z = 切換到wireframe模式,再按一次切換到solid模式

  • 數字鍵盤 5Orthographic mode (無num_pad可以在file的input裏設置)
  • 1 – front
  • 3 – right side
  • ctrl + 3 – left
  • ctrl + 1 – bottom
  • 7 – top
  • ctrl + 7 – bottom
  • 9 – any reverse
  • 2、4、6、8 – 一定量的旋轉
  • 0 – 切換到當前相機的視角
  • T/N – 打開左右兩側menu (左側工具欄,右側屬性欄)

選擇與變化

鼠標右鍵 – 選擇一個物體
shift + 鼠標右鍵 – 選擇多個物體
**File - input ** 可以設置選擇物體是左還是右鍵。
A – 選擇全部東西
B – 進入Box選擇模式 鼠標左鍵選擇物體,鼠標中鍵不選擇物體
鼠標右鍵 – 取消一個操作
C – 進入Circle選擇模式 鼠標左鍵選擇物體,鼠標中鍵不選擇物體
G – 進入Grab模式,鼠標拖動即可實現模型的移動 左鍵確定右鍵取消
R – 進入Rotate模式
S – scale模式 縮放物體
alt + S – 恢復初始scale
alt + R – 恢復初始角度
alt + G – 恢復初始位置
G 之後 X – 沿着X軸運動
G 之後 Y – 沿着Y軸運動
G 之後 Z – 沿着Z軸運動
同理R、S也可以實現沿着某一個座標軸變化。

R + R – 自由旋轉

底部快捷鍵也可以使用

添加及刪除物體

選擇物體後按x – 刪除
shift + A – 添加物體 其位置會選擇在左鍵那個光標所在處

層與可見性

H – 隱藏物體
alt + H – 顯示所有物體[僅限於當前層]
在Outline裏可以設置可見性與隱藏性
層在底部可以看到
選擇物體後按M可以將物體移動到其他層內(鼠標或者數字鍵盤)
總共有20層
1 - 0 是1 - 10層
alt + 1 - 0 是 11 - 20 層
隱藏和層管理是不一樣的

界面概覽

渲染層:渲染圖片用的設定
渲染層分頁:設定創建渲染層把你的場景分到不同的層裏面渲染出來,用來給之後做合成
場景:主/副攝像機 / 全局設定:單位
世界環境
選擇物體後會有:

  • 物體分頁,涵蓋物體屬性
  • 物體約束分頁
  • 修改器分頁 功能強大 非常有用
  • 網格模型數據分頁: 是物體的核心,物體看上去是什麼樣子取決於此,這些數據包括頂點信息、頂點組、形狀鍵、UV圖
  • 材質分頁 :材質可以理解爲顏色,着色之類,還有貼圖紋理分頁與之是相互聯繫的
  • 粒子設定 :強大
  • 物理分頁 :包括碰撞、力場、軟體、流體、煙霧、布料模擬、動態繪圖、剛體限制

時間軸 : 給動畫用的 Alt + A 開始動畫
大綱 : 層次結構

每一個面板都是可以調整的,右上角拉出一個新的面板,左下角可以選擇面板的種類。
移動面板的原則:你要拖動的面板需要與你要移除的面板的接觸面邊長相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