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QL 從入門到實踐

本文首先介紹了 GraphQL,再通過 MongoDB + graphql + graph-pack 的組合實戰應用 GraphQL,詳細介紹瞭如何使用 GraphQL 來進行增刪改查和數據訂閱推送,並附有使用示例,邊用邊學印象深刻~

如果希望將 GraphQL 應用到前後端分離的生產環境,請期待後續文章。

1. 概述

前端的開發隨着 SPA 框架全面普及,組件化開發也隨之成爲大勢所趨,各個組件分別管理着各自的狀態,組件化給前端仔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煩惱。比如,組件需要負責把異步請求的狀態分發給子組件或通知給父組件,這個過程中,由組件間通信帶來的結構複雜度、來源不明的數據源、不知從何訂閱的數據響應會使得數據流變得雜亂無章,也使得代碼可讀性變差,以及可維護性的降低,爲以後項目的迭代帶來極大困難。

試想一下你都開發完了,產品告訴你要大改一番,從接口到組件結構都得改,後端也罵罵咧咧不願配合讓你從好幾個 API 裏取數據自己組合,這酸爽 😅

在一些產品鏈複雜的場景,後端需要提供對應 WebApp、WebPC、APP、小程序、快應用等各端 API,此時 API 的粒度大小就顯得格外重要,粗粒度會導致移動端不必要的流量損耗,細粒度則會造成函數爆炸 (Function Explosion);在此情景下 Facebook 的工程師於 2015 年開源了 GraphQL 規範,讓客戶端自己描述自己希望的數據形式,服務端則返回客戶端所描述的數據結構。

簡單使用可以參照下面這個圖:

比如前端希望返回一個 ID 爲 233 的用戶的名稱和性別,並查找這個用戶的前十個僱員的名字和 Email,再找到這個人父親的電話,和這個父親的狗的名字(別問我爲什麼有這麼奇怪的查找 🤪),那麼我們可以通過 GraphQL 的一次 query 拿到全部信息,無需從好幾個異步 API 裏面來回找:

query {
  user (id : "233") {
    name
    gender
    employee (first: 10) {
      name
      email
    }
    father {
      telephone
      dog {
          name
      }
    }
  }
}

返回的數據格式則剛好是前端提供的數據格式,一分不多,是不是心動了 😏

2. 幾個重要概念

這裏介紹幾個對理解 GraphQL 比較重要的概念,其他類似於指令、聯合類型、內聯片段等更復雜的用法,參考一下 GraphQL 官網文檔 ~

2.1 操作類型 Operation Type

GraphQL 的操作類型可以是 querymutationsubscription,描述了客戶端希望進行什麼樣的操作

  1. query 查詢:獲取數據,比如查找,CRUD 中的 R
  2. mutation 變更:對數據進行變更,比如增加、刪除、修改,CRUD 中的 CUD
  3. substription 訂閱:當數據發生更改,進行消息推送

這些操作類型都將在後文實際用到,比如這裏進行一個查詢操作

query {
  user { id }
}

2.2 對象類型和標量類型 Object Type & Scalar Type

如果一個 GraphQL 服務接受到了一個 query,那麼這個 query 將從 Root Query 開始查找,找到對象類型(Object Type)時則使用它的解析函數 (Resolver) 來獲取內容,如果返回的是對象類型則繼續使用解析函數獲取內容,如果返回的是標量類型(Scalar Type)則結束獲取,直到找到最後一個標量類型。

  1. 對象類型:用戶在 schema 中定義的 type
  2. 標量類型:GraphQL 中內置有一些標量類型 StringIntFloatBooleanID,用戶也可以定義自己的標量類型

比如在 Schema 中聲明

type User {
  name: String!
  age: Int
}

這個 User 對象類型有兩個字段,name 字段是一個爲 String 的非空標量,age 字段爲一個 Int 的可空標量。

2.3 模式 Schema

如果你用過 MongoOSE,那你應該對 Schema 這個概念很熟悉,翻譯過來是『模式』。

它定義了字段的類型、數據的結構,描述了接口數據請求的規則,當我們進行一些錯誤的查詢的時候 GraphQL 引擎會負責告訴我們哪裏查詢有問題,和詳細的錯誤信息,對開發十分友好。

Schema 使用一個簡單的模式語法編寫,稱爲模式描述語言(Schema Definition Language, SDL),我們可以用一個真實的例子來展示一下一個真實的 Schema 文件是怎麼用 SDL 編寫的:

# src/schema.graphql

# Query 入口
type Query {
    hello: String
    users: [User]!
    user(id: String): [User]!
}

# Mutation 入口
type Mutation {
    createUser(id: ID!, name: String!, email: String!, age: Int,gender: Gender): User!
    updateUser(id: ID!, name: String, email: String, age: Int, gender: Gender): User!
    deleteUser(id: ID!): User
}

# Subscription 入口
type Subscription {
    subsUser(id: ID!): User
}

type User implements UserInterface {
    id: ID!
    name: String!
    age: Int
    gender: Gender
    email: String!
}

# 枚舉類型
enum Gender {
    MAN
    WOMAN
}

# 接口類型
interface UserInterface {
    id: ID!
    name: String!
    age: Int
    gender: Gender
}

這個例子就是一個簡單的 Schema 文件了,從 Query、Mutation、Subscription 的入口開始定義了各個對象類型或標量類型,這些字段的類型也可能是其他的對象類型或標量類型,這樣組成了一個樹形的結構,而用戶在向服務端發送請求的時候,沿着這個樹選擇一個或多個分支就可以同時獲取多組信息。

注意:在 Query 查詢字段時,是並行執行的,而在 Mutation 變更的時候,是線性執行,一個接着一個,防止同時變更帶來的競態問題,比如說我們在一個請求中發送了兩個 Mutation,那麼前一個將始終在後一個之前執行。

2.4 解析函數 Resolver

前端請求信息到達後端之後,需要由解析函數 Resolver 來提供數據,比如這樣一個 Query:

query {
  hello
}

那麼同名的解析函數應該是這樣的

Query: {
  hello (parent, args, context, info) {
    return ...
  }
}

解析函數接受四個參數,分別爲

  1. parent:當前上一個解析函數的返回值
  2. args:查詢中傳入的參數
  3. context:提供給所有解析器的上下文信息
  4. info:一個保存與當前查詢相關的字段特定信息以及 schema 詳細信息的值

解析函數的返回值可以是一個具體的值,也可以是 Promise 或 Promise 的數組。

一些常用的庫可以幫省略一些簡單的解析函數,比如一個字段沒有提供對應的解析函數時,會從上層返回對象中讀取和返回和這個字段同名的屬性。

2.5 請求格式

GraphQL 最常見的是通過 HTTP 來發送請求,那麼如何通過 HTTP 來進行 GraphQL 通信呢

舉個栗子,如何通過 Get/Post 方式來執行下面的 GraphQL 查詢呢

query {
  me {
    name
  }
}

Get 是將請求內容放在 URL 中,Post 是在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情況下,將 JSON 格式的內容放在請求體裏

# Get 方式
http://myapi/graphql?query={me{name}}

# Post 方式的請求體
{
  "query": "...",
  "operationName": "...",
  "variables": { "myVariable": "someValue", ... }
}

返回的格式一般也是 JSON 體

# 正確返回
{
  "data": { ... }
}

# 執行時發生錯誤
{
  "errors": [ ... ]
}

如果執行時發生錯誤,則 errors 數組裏有詳細的錯誤信息,比如錯誤信息、錯誤位置、拋錯現場的調用堆棧等信息,方便進行定位。

3. 實戰

這裏使用 MongoDB + graph-pack 進行一下簡單的實戰,並在實戰中一起學習一下,詳細代碼參見 Github ~

MongoDB 是一個使用的比較多的 NoSQL,可以方便的在社區找到很多現成的解決方案,報錯了也容易找到解決方法。

graph-pack 是集成了 Webpack + Express + Prisma + Babel + Apollo-server + Websocket 的支持熱更新的零配置 GraphQL 服務環境,這裏將其用來演示 GraphQL 的使用。

3.1 環境部署

首先我們把 MongoDB 啓起來,這個過程就不贅述了,網上很多教程;

搭一下 graph-pack 的環境

npm i -S graphpack

package.jsonscripts 字段加上:

"scripts": {
    "dev": "graphpack",
    "build": "graphpack build"
}

創建文件結構:

.
├── src
│   ├── db                    // 數據庫操作相關
│   │   ├── connect.js        // 數據庫操作封裝
│   │   ├── index.js        // DAO 層
│   │   └── setting.js        // 配置
│   ├── resolvers            // resolvers
│   │   └── index.js
│   └── schema.graphql        // schema
└── package.json

這裏的 schema.graphql 是 2.3 節的示例代碼,其他實現參見 Github,主要關注 src/dbsrc/resolverssrc/schema.graphql 這三個地方

  1. src/db:數據庫操作層,包括 DAO 層和 Service 層(如果對分層不太瞭解可以看一下最後一章)
  2. src/resolvers:Resolver 解析函數層,給 GraphQL 的 Query、Mutation、Subscription 請求提供 resolver 解析函數
  3. src/schema.graphql:Schema 層

然後 npm run dev ,瀏覽器打開 http://localhost:4000/ 就可以使用 GraphQL Playground 開始調試了,左邊是請求信息欄,左下是請求參數欄和請求頭設置欄,右邊是返回參數欄,詳細用法可以參考 Prisma 文檔

3.2 Query

首先我們來試試 hello world,我們在 schema.graphql 中寫上 Query 的一個入口 hello,它接受 String 類型的返回值

# src/schema.graphql

# Query 入口
type Query {
    hello: String
}

src/resolvers/index.js 中補充對應的 Resolver,這個 Resolver 比較簡單,直接返回的 String

// src/resolvers/index.js

export default {
    Query: {
        hello: () => 'Hello world!'
    }
}

然後我們在 Playground 中進行 Query

# 請求
query {
  hello
}

# 返回值
{
  "data": {
    "hello": "Hello world!"
  }
}

這裏拿到了 hello world 返回值,hello world 總是如此愉快,下面我們來進行稍微複雜一點的查詢

一個查詢入口 users 查找所有用戶列表,返回一個不可空但長度可以爲 0 的數組,數組中如果有元素,則必須爲 User類型;另一個查詢入口 user 接受一個字符串,查找 ID 爲這個字符串的用戶,並返回一個 User 類型的可空字段

# src/schema.graphql

# Query 入口
type Query {
    user(id: String): User
    users: [User]!
}

type User {
    id: ID!
    name: String!
    age: Int
    email: String!
}

增加對應的 Resolver

// src/resolvers/index.js

import Db from '../db'

export default {
    Query: {
        user: (parent, { id }) => Db.user({ id }),
        users: (parent, args) => Db.users({})
    }
}

這裏的兩個方法 Db.userDb.users 分別是查找對應數據的函數,返回的是 Promise,如果這個 Promise 被 resolve,那麼被 resolve 的數據將被作爲結果返回。

然後進行一次查詢就可以查找我們所希望的所有信息

# 請求
query {
  user(id: "2") {
    id
    name
    email
    age
  }
  users {
    id
    name
  }
}

# 返回值
{
  "data": {
    "user": {
      "id": "2",
      "name": "李四",
      "email": "[email protected]",
      "age": 18
    },
    "users": [{
        "id": "1",
        "name": "張三"
      },{
        "id": "2",
        "name": "李四"
      }]
  }
}

注意這裏,返回的數組只希望拿到 idname 這兩個字段,因此 GraphQL 並沒有返回多餘的數據,怎麼樣,是不是很貼心呢

3.3 Mutation

知道如何查詢數據,還得了解增加、刪除、修改,畢竟這是 CRUD 工程師必備的幾板斧,不過這裏只介紹比較複雜的修改,另外兩個方法可以看一下 Github 上。

# src/schema.graphql

# Mutation 入口
type Mutation {
    updateUser(id: ID!, name: String, email: String, age: Int): User!
}

type User {
    id: ID!
    name: String!
    age: Int
    email: String!
}

同理,Mutation 也需要 Resolver 來處理請求

// src/resolvers/index.js

import Db from '../db'

export default {
    Mutation: {
        updateUser: (parent, { id, name, email, age }) => Db.user({ id })
            .then(existUser => {
                if (!existUser)
                    throw new Error('沒有這個id的人')
                return existUser
            })
            .then(() => Db.updateUser({ id, name, email, age }))
    }
}

Mutation 入口 updateUser 拿到參數之後首先進行一次用戶查詢,如果沒找到則拋個錯,這個錯將作爲 error 信息返回給用戶,Db.updateUser 這個函數返回的也是 Promise,不過是將改變之後的信息返回

# 請求
mutation UpdataUser ($id: ID!, $name: String!, $email: String!, $age: Int) {
  updateUser(id: $id, name: $name, email: $email, age: $age) {
    id
    name
    age
  }
}

# 參數
{"id": "2", "name": "王五", "email": "[email protected]", "age": 19}

# 返回值
{
  "data": {
    "updateUser": {
      "id": "2",
      "name": "王五",
      "age": 19
    }
  }
}

這樣完成了對數據的更改,拿到了更改後的數據,並且給定希望返回哪些字段。

### 3.4 Subscription

GraphQL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可以進行數據訂閱,當前端發起訂閱請求之後,如果後端發現數據改變,可以給前端推送實時信息,我們用一下看看

照例,首先在 Schema 中定義 Subscription 的入口

# src/schema.graphql

# Subscription 入口
type Subscription {
    subsUser(id: ID!): User
}

type User {
    id: ID!
    name: String!
    age: Int
    email: String!
}

然後補充上它的 Resolver

// src/resolvers/index.js

import Db from '../db'

const { PubSub, withFilter } = require('apollo-server')
const pubsub = new PubSub()
const USER_UPDATE_CHANNEL = 'USER_UPDATE'

export default {
    Mutation: {
        updateUser: (parent, { id, name, email, age }) => Db.user({ id })
            .then(existUser => {
                if (!existUser)
                    throw new Error('沒有這個id的人')
                return existUser
            })
            .then(() => Db.updateUser({ id, name, email, age }))
            .then(user => {
                pubsub.publish(USER_UPDATE_CHANNEL, { subsUser: user })
                return user
            })
    },
    Subscription: {
        subsUser: {
            subscribe: withFilter(
                (parent, { id }) => pubsub.asyncIterator(USER_UPDATE_CHANNEL),
                (payload, variables) => payload.subsUser.id === variables.id
            ),
            resolve: (payload, variables) => {
                console.log('🚢 接收到數據: ', payload)
            }
        }
    }
}

這裏的 pubsub 是 apollo-server 裏負責訂閱和發佈的類,它負責收到訂閱的時候返回一個異步迭代器,並且在後端覺得需要發佈訂閱的時候向前端發佈 payload,這裏的 withFilter 的作用是過濾掉不需要的訂閱消息,詳細用法參照訂閱過濾器

首先我們發佈一個訂閱請求

# 請求
subscription subsUser($id: ID!) {
  subsUser(id: $id) {
    id
    name
    age
    email
  }
}

# 參數
{ "id": "2" }

然後我們用剛剛的數據更新操作來進行一次數據的更改,那麼我們將獲取並打印出 pubsub.publish 發佈的 payload,這樣就完成了數據訂閱。

在 graph-pack 中數據推送是基於 websocket 來實現的,可以在通信的時候打開 Chrome DevTools 看一下。

4. 總結

目前前後端的結構大概如下圖。後端通過 DAO 層與數據庫連接,服務於主要處理業務邏輯的 Service 層,爲 Controller 層提供數據源併產出 API;前端通過瀏覽器 URL 進行路由命中獲取目標視圖狀態,而頁面視圖是由組件嵌套組成,每個組件維護着各自的組件級狀態,一些稍微複雜的應用還會使用集中式狀態管理的工具,比如 Vuex、Redux、Mobx 等。前後端只通過 API 來交流,這也是現在前後端分離開發的基礎。

如果使用 GraphQL,那麼後端將不再產出 API,而是將 Controller 層維護爲 Resolver,並且和前端維護一套 Schema,這個 Schema 將用來生成接口文檔,前端直接通過 Schema 或生成的接口文檔來進行自己期望的請求。

經過幾年一線開發者的填坑,已經有一些不錯的工具鏈可以使用於開發與生產,很多語言也提供了對 GraphQL 的支持,比如 JavaScript/Nodejs、Java、PHP、Ruby、Python、Go、C# 等。

一些比較有名的公司比如 Twitter、IBM、Coursera、Airbnb、Facebook、Github、攜程等,內部或外部 API 從 RESTful 轉爲了 GraphQL 風格,特別是 Github,它的 v4 版外部 API 只使用 GraphQL。據一位在 Twitter 工作的大佬說硅谷不少一線二線的公司都在想辦法轉到 GraphQL 上,但是同時也說了 GraphQL 還需要時間發展,因爲將它使用到生產環境需要前後端大量的重構,這無疑需要高層的推動和決心。

正如尤雨溪所說,爲什麼 GraphQL 兩三年前沒有廣泛使用起來呢,可能有下面兩個原因:

  1. GraphQL 的 field resolve 如果按照 naive 的方式來寫,每一個 field 都對數據庫直接跑一個 query,會產生大量冗餘 query,雖然網絡層面的請求數被優化了,但數據庫查詢可能會成爲性能瓶頸,這裏面有很大的優化空間,但並不是那麼容易做。FB 本身沒有這個問題,因爲他們內部數據庫這一層也是抽象掉的,寫 GraphQL 接口的人不需要顧慮 query 優化的問題。
  2. GraphQL 的利好主要是在於前端的開發效率,但落地卻需要服務端的全力配合。如果是小公司或者整個公司都是全棧,那可能可以做,但在很多前後端分工比較明確的團隊裏,要推動 GraphQL 還是會遇到各種協作上的阻力。

大約可以概括爲性能瓶頸和團隊分工的原因,希望隨着社區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完善,會漸漸有完善的解決方案提出,讓廣大前後端開發者們可以早日用上此利器。


網上的帖子大多深淺不一,甚至有些前後矛盾,在下的文章都是學習過程中的總結,如果發現錯誤,歡迎留言指出~

參考:

  1. GraphQL | 一種爲你的 API 而生的查詢語言
  2. JSON-RPC 2.0 規範 - wiki . leozvc
  3. GraphQL 爲何沒有火起來? - 尤雨溪的回答 - 知乎
  4. GraphQL什麼鬼 | kazaff's blo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