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與智慧養老“擦出花火”

        我國老齡化加速, “養老”這一詞與每一個人都有着切身關係,所以備受國家和社會的關注。日前,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發佈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擬打造100個示範基地100家領軍企業。業內人士預計,到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規模有望達到22萬億元,智慧養老、信息化養老等新形式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將迎新風口。衆多安防人士期待能在這個風口飛起。

                           

  一.現狀分析

  據統計,中國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2.02億,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在全球,當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7%時,已經算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我國現在就已佔到了14%。2025年到2030年中國將會進入深度老齡國家,傳統的家庭模式也會成爲過去。未來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的比例將會大幅度提升,家庭規模在縮小。如何解決老齡化帶來的養老等社會問題?

  過去我國養老主要關注傳統的硬件投入,比如建立養老機構、增加養老牀位,但實際的投入在我國依然還有較大差距,而且也對老人心裏造成很大的陰影。在當今社會,養老也將趨於智能化,而安防也將在智慧養老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二.政策支持

  2013年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推進健康與養老服務工程建設的通知》和《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重要政策文件,都對養老服務與醫療衛生服務結合提出了明確要求。2016年11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衛生計生委、民政部等部門《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4號。《意見》提出到2020年,符合國情的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建立,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實現有序共享,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綜合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基本形成。《意見》提出要強化信息支撐。鼓勵各地探索基於互聯網的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提高服務的便捷性和針對性。

  基於國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我國養老市場的潛力巨大,安防行業衆多企業尤其是智能樓宇企業看準了這個市場發展的機遇,紛紛推出相關產品及解決方案,從2015年行業的各種展會上就可以發現,智能養老終端成爲各個樓宇對講企業發力的重點。其中利用移動信息手段,實現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與互聯網技術、雲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綜合應用,成爲行業關注的熱點。

  
三.安防與智慧養老
  一般而言,智慧養老就是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各類傳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處於遠程監控狀態,以維護老年人生活的安全和健康。其核心在於用先進的管理和信息技術,比如傳感網、3G移動通訊、雲計算、WEB服務、智能數據處理等IT手段,從而將老人、政府、社區、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等緊密聯繫起來。

  
而安防能在哪些方面做出貢獻呢?

  1.求救報警器
  求救報警器可以讓老人隨身攜帶,或者掛在老人胸前或者手腕,一旦發生危險立即報警,引起鄰居的關注的同時自動連線子女並呼叫救護車,在最短的時間內未老人提供幫助。

  2.紅外報警器
        紅外線報警器,是一個體溫感應儀,可以安裝在洗手間或老人常去的地方,如果老人連續四五個小時沒有在感應儀前通過,報警器就會自動報警,服務中心可馬上撥打老人家中電話,如果沒人接聽,可通知相關人員前往。

  3.煙感報警器
  煙感報警器,可在煤氣泄漏或失火時報警,以便更好地處理事故、保護老人的安全。

  4.智能手環
  智能手環除了安裝定位系統,還應該具有如蘋果、小米手環一樣的健康管控功能,方便子女和醫生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才能更好爲老人服務更好地吸引購買。筆者調查得知,目前市場上針對老年人的可穿戴設備並不多。智能養老設備不同於年輕人使用而定智能設備,智能養老設備一定要從老年人需求出發,簡易操作、精準化、符合老人的使用習慣纔是適合老人的產品。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在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和子女工作越老越忙的當今社會,如何更好地照顧老人,成爲社會關注的重點,安防行業與智慧養老的結合,一定會讓智慧養老更加智能化,讓老人更好地安享晚年。
文章轉載鏈接:華強智慧網 http://news.hqps.com/article/201702/249825.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