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本無英雄

我們來談一談,這部衝擊奧斯卡的,號稱《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牛逼的戰爭片。

血戰鋼鋸嶺

來到桂林的第二天,開始下起了雨,時大時小,和朋友逛着東西巷的時候還談論着前一天在餐館,因爲吃出了一條可愛的蟲子而見識到的傲人的桂林火鍋老闆,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人的傲氣,是因爲有一技之長,還是有一方勢力,但一個人如若真的有一身的傲氣,別人見識到的,只會是他隱忍之後所釋放的勇往不復。

走在青磚橫石的桂林老街上,頂着從酒店借的雨傘,我和我的朋友們在冷清的尋找着影院,因爲路生的原因,我們到影院時,電影已經開始了5分鐘。我們藉着屏幕光,在三排坐下,血戰,還沒開始。

我所看到的開始,道斯蒙徳-多斯(男主)正在被父親訓罵,屏幕上正好映出的是他看着家裏牆上的一幅畫,作爲一個基督教徒,多斯從小就被那幅畫上的字:“殺戮是不被允許的”根植了不殺人的信仰理念,這是這部電影所有的起因。多斯的父親是一戰的一個下士,而他活過來了,因爲,他在戰場上舉過槍,殺過人。一戰結束,他成爲一個酒鬼,有了兩個兒子,整天酗酒,家暴,還曾經差點用槍傷了多斯的母親,幸得多斯及時衝過來掰開了槍口,黑漆的手槍在他面前轟鳴一聲,母親蜷縮在沙發上,自己抓着父親和槍,他明白了槍的恐怖,無情,也就是那時起,他對槍產生了牴觸,他不願再拿起槍,出於信仰,也出於回憶。

每個英雄都會遇到一個讓自己想要活下去的姑娘,多蕾絲即是。電影前半部分對多斯的刻畫很深入,無論是對出車禍的路人的照顧,還是對多蕾絲直截了當的示愛,還有對參軍去救人的堅決,我們能很直觀的看到一個不屈於世人,而又超越世人的信仰追求。多斯是個FRESH MAN,他不知道親吻女孩前要詢問對方,也不管對方是否願意,直接上嘴,做事全在自身,全憑一己之力,這可能也是他打動多蕾絲的原因,也是他在鋼鋸嶺無任何武器救下75名戰友和幾個敵方傷員的原因,執着,充滿信念。

參軍前,多蕾絲給了他一本袖珍的聖經,神的指導,還有一張多蕾絲的照片,愛人的期盼。這兩個蒙太奇,在之後不斷的出現,不斷的給予多斯力量,不斷的支撐着他。進入軍營時,他遇到各種性格的戰友。電影裏最難的就是在人多的情況下簡潔有力的刻畫許多人的性格,而導演用一個上士查營的場面,就很清楚的描繪了這一衆人的性格。這時,也是這些戰友們最初對多斯態度的展示。軍營的訓練中,對多斯來說,最難熬的是槍的使用,他無法違背自己的信仰來拿起槍,無論是上士的威脅,上將的敵對,還是可能會把他送進軍事監獄的軍事法庭,他都堅定的對待自己的信仰,不拿槍。他曾經和多蕾絲許諾,第一次休假就回來娶她,可當天,因爲拿不拿槍這一小小的問題,他失信了,婚禮現場,妻子在等待,但她知道,他不是會退縮的人。多蕾絲來到牢房時,他說,如果不能堅守自己的信仰,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還活着。他無謂軍事法庭的審判,但在意的是能否上戰場營救戰友。前面說到火鍋老闆的傲氣,和他這種傲氣比起來,簡直可笑至極。

他的家裏是不想讓他參軍的,那個年代,參軍的結果,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把命丟在戰場上,他父親是死裏逃生的一戰士兵,他了解戰場的殘酷,不想失去兒子,另一個兒子之前說要參軍時,他父親已經很氣憤了,他再鬧這一出,更是傷透了他的心,他父親在戰友們的墓前對多斯說他以後不想在這兒看到他的兒子,他對他是又愛又恨,始終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儘管他覺得兒子的想法不會被軍隊接受,但還是用自己的行動支持了兒子,父親靠着自己和指揮官的戰友關係,特批了兒子不帶任何武器上戰場,把他從軍事法庭上救下來,導演在情感拿捏上確實到位,有人說情感的鋪墊太過冗長,前面的基調過於輕鬆,但事實上這種先揚後抑的手法,卻更能把多斯的堅定,戰場的殘酷,愛情的至上體現出來。

電影一般都會有一個分割事件,這部電影裏,分割事件就是多斯第一次來到鋼鋸嶺。還沒到鋼鋸嶺時,看到的是前一個師的士兵死的死,傷的傷,滿目瘡痍,不忍直視。開戰前,美國的軍艦在海上無數炮擊轟炸,響徹耳邊的爆炸,煙霧瀰漫的嶺上,那裏,是地獄。

順着嶺前十來米的高空,戰士們要爬上去,在那地獄裏奪取關口,拿下日本,是用無數的生命交換的,多斯的到來,正是他傲氣的發泄之處。子彈飛過的聲音一直沒有停止,在耳邊呼嘯,在戰友身體上停下,他要做的,就是在聽到喊治療兵時無所畏懼的前去營救。包括之前當衆羞辱他和多蕾絲照片,還趁他睡着打得他遍體鱗傷的戰友,還是苛刻,咄咄逼人的中士,無一例外,他都在盡他所能的去幫助,去用生命營救。軍隊第一次撤退之後,只有他留在了鋼鋸嶺,孤身一人,四處尋找未陣亡的隊友,給他們包紮,用自己曾經被教官嘲笑的胸罩繫繩法把受傷的戰友送下嶺去。他一己之力,在地獄般的戰場穿梭,尋找,他腳下踏着的,是信仰的支撐,胸前懷揣嗯,是妻子的掛念,眼前,只有受傷的戰友。他不能丟下他們,不能丟下信念。

那個晚上,他無意鑽入了日本人的地洞,還遇到了一個受傷的日本人,慌張之餘,他還是一視同仁的給他包紮傷口,注射止痛的嗎啡。因爲生命面前,所有人都一樣,都該被平等對待。這也是爲什麼在把戰友送下嶺的中間,還有幾個日本人的原因。因爲需要不斷的拉引繩子,他的手,已經被磨破了,血肉模糊,但他沒有停下,嘴裏唸叨的是one more,please help me get one more!他還想要救人,還想把受傷的戰友送到醫務處。他那被無數人當作笑柄的玉米杆身材,卻在戰火紛飛的鋼鋸嶺扛着一個個傷員穿梭遊走,事實證明,他的傲氣,是無人能敵的。

75個戰友,他一個人救下的。下來後他沖洗自己身體上的血跡時的那個場景,讓我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贖》裏男主逃出監獄淋的那場雨,同樣是對身體的洗刷,同樣是一種對信念的執着,對自己的救贖。中士說,別人不瞭解你的信仰,但他們知道,你的信仰有多堅定!

我的座位兩邊都是情侶,看到這裏時,女的都依偎在了男的懷中,左邊的是我朋友,女孩對於這種血腥的場面無法接受,靠在男孩肩上偷偷的哭,哭溼了男孩的肩,這個女孩,因爲暈血的緣故,對電影的情感一下子提到了感動的地步,甚至,還有些代入感,她害怕這種電影,害怕戰爭的殘殺。而我的右邊,那彷彿是一個老闆帶着小三來的,女的只顧着靠在男的肚子上,時不時看看屏幕,時不時被突然的音效嚇着,完全沒有來看電影的形象,彷彿只是找一個地方和情人聚會罷了。我在中間,一邊沉浸在血戰之中,一邊觀察他們,對於沒有信念的人來說,這部電影,無非又是一場戰爭,而已,右邊的情侶便是,他們無法進入電影,去感受子彈的聲音是如何呼嘯的,日本人是怎樣屠殺的。而多斯的心情,他們是不能理解的,他們理解不了他爲什麼堅持不帶槍上戰場,理解不了爲什麼整個軍隊要在多斯進行完10分鐘的祈禱後才進攻,理解不了這世上,英雄的定義!

本片導演拿手的就是戰爭片,而這次,爲了更真切的表現鋼鋸嶺的地獄情景,他和他的團隊,幾乎沒有用特效的拍完了這部電影,演員無限接近爆破點,火燒的是真真切切的演員………劇本的創作也十分接近原著,甚至連救下戰友時說的話都相同。電影可以分爲兩部分,前半部分的光線都是明亮的暖色,即便在軍事法庭,在牢房,都是在鋪墊斯性格的輔助,而後半部分,戰場上硝煙瀰漫,戰火紛飛,全是陰暗的冷色,一明一暗,一揚一抑。

這世上,真的沒有英雄。多斯也只是個爲了信念煎熬的人,但他堅定他的信念,他明白自己該盡的職責,他知道,他要救死扶傷,儘可能多的救下戰友們。不帶槍,甚至不會用槍的他,唯一一次拿起槍,還是因爲要拿着戰友逃離。人若真的心有念想,而且不打放棄之心,這個人,也能像多斯一樣,爲了信念而煎熬!

出影院時,已經1點過了,凌晨的桂林,還在飄着雨,我走在路上,踏着積水的地方,把水花濺起來,像炮火落地炸開一樣,只不過,我在這城市的戰火中,還沒找到讓我立跟的那種信仰,和其他大多數年輕人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