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精神--困難之如來神掌

羅文精神

安德魯·羅文的故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美西戰爭即將爆發,爲了取得戰場上的主動權,羨國總統麥金萊急需一名合適的送信人,把信送給古巴的加西亞將軍。軍事情報局向總統推薦了安德魯·羅文。羅文在接到總統交給他的“送信”任務後,馬上無條件地立即執行,並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種種困難,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戰勝了艱難險阻,終於在預定的時間內把信送到。

第一章時間緊迫,馬上行動吧

——像羅文一樣自動自發

自動自發,不做工作“機器人”

重擔在肩,懷有滿腔熱忱

海上歷險記:等待機會不如創造機會

“不能停留一步”:工作上,做自己的主人

“是的!先生”:成就高度,需要自信

什麼是自動自發?

自動自發就是在沒有人要求、強迫你的情況下,自覺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羅文接受任務後,沒有問這問那,而是憑着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適應環境和形勢,隨機應變,審時度勢,順利完成了工作任務。

目前,我們的工作也是如此,當上級把事情交給我們的時候,他只提出了目標和要求,至於如何處理好這件事情,如何把事情辦好、辦細,就需要我們發揮自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特別是在獨當一面的時候,每項工作都需要我們自己獨立思考。只有在工作中具備這種強烈的主動性,才能成爲現代企業需要的具備責任心和自動自發精神的好員工!

第二章 擦亮槍桿,準備戰鬥

——準備,爲將來的成功爭取主動權

一切失敗的根源:準備不足

“準備越充分,越能戰勝對手”:準備是成功的保證

多一分準備,少一分風險

“知己知彼,則百戰不殆”:準備贏得先機

第三章 忠誠與敬業是成功的脊樑

——忠誠爲本,敬業第一

忠誠,血液中流淌的稟性

職場呼喚忠誠的“羅文”

“我必須不辱使命”:敬業精神源於一腔忠魂

“我感到無上的光榮”:像敬重生命一樣敬重工作

第四章 讓責任感駕馭內心的“戰鬥”

——勇挑重擔,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的人

“考驗我的時候到了”:勇於負責,爲老闆排憂解難

鎖定責任,才能鎖定結果

“羅文值得載入史冊”:責任與成功成正比

“你一定要把信送到”:扛起責任,勇敢前行

第五章 堅決執行,保證完成任務

——軍令如山,服從領導聽指揮

“別猶豫不決,立即採取行動”:接到任務,立即執行

“爲了確保萬無一失”:完美執行,從細節開始

“我的任務終於完成了”:赴湯蹈火,執行到底

左腦服從,右腦創造

第六章 成功從來不相信藉口

——沒有完不成的任務,只有找不完的藉口

困難不會因藉口而消失

“即使槍口對準我也不放棄”:困難當前,絕不輕言放棄

“儘快從陶醉中清醒”:戒除懶惰

“不要去找什麼藉口”:爲自己設立無藉口月

第七章 和團隊並肩作戰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羅文的成功是團隊的成功

“我們每一個人都嚴陣以待”:大難來臨一起飛

“我的生命屬於祖國”:集體利益高於一切

第八章 “我的鬥爭開始了”:敢於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

——不甘失敗、敢於拼搏的鐵的雄心

做鴻鵠而不是麻雀,遠大志向是內在驅動力

挑戰險境,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

“雞蛋碰石頭也要碰”:敢於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

海岸強渡:卓越就是比別人更敢於冒險

第九章 逆境中磨鍊出的“烈火雄心”

——培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意志

“幽默始終伴隨着我”:擁有對消極情緒的免疫力

“漫長的黑夜終會過去”:直面困難,成就強者

“我一定要成功”:信念在挫折中發光

“保持着最大的警覺”:沒有危機感纔是最大的危機

“再堅持一會兒就能見到太陽”:用荊棘編織桂冠


水桶理論

“水桶理論”也即“水桶定律”,是指一隻水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是說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爲短板效應。其核心內容爲:一隻水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根據這一核心內容,“水桶理論”還有兩個推論: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水桶才能盛滿水。其二,只要這個水桶裏有一塊不夠高度,水桶裏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演變一:一個水桶的儲水量,還取決於水桶的直徑大小

  每個企業都是不同的一個水桶,因此,水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直徑大的水桶,其儲水量自然要大於其它水桶。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在進入市場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樣的,有的基礎紮實,有的基礎侷促,有的資源面廣,有的資源面窄,這都對企業的最初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演變二:在每塊木板都相同的情況下,水桶的儲水量還取決於水桶的形狀

  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長相同的條件下,圓形的面積大於方形的面積。因此圓形水桶是所有形狀的水桶中儲水量最大的,它強調組織結構的運作協調性和向心力,圍繞一個圓心,形成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圓。

  因此,從做企業來說,企業的每一塊資源都要圍繞一個核心,每一個部門都要圍繞這個核心目標而用力,作爲總經理來說,偏頗任何一個部門都會對水桶的最後儲水量帶來影響。

  有一句話說得好,結構決定力量,結構也決定着水桶儲水量。

演變三:水桶的最終儲水量,還取決於水桶的使用狀態和相互配合

  每個水桶總會有最短的一塊板,最初的水桶理論告訴我們,水桶的儲水量取決於最短板的高度。不過,在特定的使用狀態下,通過相互配合,可增加一定的儲水量,如有意識地把水桶向長板方向傾斜,其儲水量就比正立時的水桶多得多;或爲了暫時的提升儲水量,可以將長板截下補到短板處,從而提高儲水量。

  水桶的長久儲水量,還取決於水桶各木板的配合緊密性,配合要有銜接,沒有空隙,每一塊木板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順序,不能出錯。如果每塊木板間的配合不好,出現縫隙,最終只能導致漏水。

  一個團隊,如果沒有良好的配合意識,不能做好互相的補位和銜接,最終儲水量也不能提高。單個的木板再長也沒用,這樣的木板組合只能說是一堆木板,而不是一個完整的水桶、一個團隊。

  如果把水桶比作企業競爭力的支持元素,那麼儲多少水就是企業的真正競爭力,但是,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靜止的並且是理想的一種假設爲前提:即所有水桶都是放在同等的取水狀態,比如是下雨的天氣,所有水桶都在接收落下來的雨水,並且不管接住的雨水用於何處、如何使用等等。

  因此,這樣一種學術平臺,本身就是缺少實踐的土壤。

  其實,儲水本身是一個動態過程,做企業、做品牌,也並不僅僅是一個儲水的過程,不是儲水越多越好。其實最重要的還在於如何更有效率地儲水和如何使用所儲之水。

演變四:水桶理論的動態演變

  首先,在儲水前要清楚這樣一個疑問,是先有水還是先有桶?先有大水桶還是先有小水桶?按照水桶理論,必然是先有水桶,再有水,然後不斷調整,從小水桶到大水桶,從短水桶到長水桶,沒有哪隻水桶一開始就非常大非常深的。然而在實踐上,也許是先有水再有水桶,或者是先有不成形的水桶,甚至只有幾塊木板,而不是桶,然後通過這幾塊緊缺的壟斷的木板資源,賺到第一桶金,然後才做出第一個水桶。

  其次,儲水量的多少是動態的,目標設定儲多少水,決定於做多少長的木板,而不是越多越好。多了是浪費投資,少了是不求進取。

  儲水量的多少,有時並不是企業競爭的全部,市場競爭並不是所有木板都超過對手,有時爲了競爭需要還故意賣個破碇給對手,而以自己的集中優勢攻別人的相對弱勢取得勝利。就如田忌賽馬。當敵衆我寡時,就需要集中一點予以擊破。這就是相對競爭優勢。

演變五:水桶理論中水的使用演變

  所有的儲水過程,還在於都是爲了讓水得到最大的使用價值,是可資使用的水。

  一個水桶,首先它至少要有兩塊最牢固的木板裝成提柄,以能輕鬆提取。這兩塊長板必須能負荷起整個水桶的重量。這就是板塊的明星效應:光光這水桶的板都一樣長,只是說明你有這個儲水潛力,如何發揮潛力及把它運用出來,必須要有一定的借力,運用提或拉的動作操作起來。

  從水桶本身來說,一個水桶至少要有兩塊木板比其它木板更長更牢固,纔可以在上面裝上借力的提柄,在裝提柄位置的木塊要特別經得起提拉,所謂提綱挈領就是此意。作爲企業,必須要培養核心競爭優勢,以這一二點核心優勢能夠統領整個公司的發展。否則只是作爲一個光溜溜的水桶,實在困難將它提起。

  同樣,一隻太深的水桶,卻裝着太淺的水,這必將將影響水桶的使用效率。這同樣也不是一個企業追求的最終目標。


﹡ 提高專業技能,使自己具備和別人合作的資本和資格。

  ﹡ 提高交際能力,使別人願意接受你。

  ﹡讓自己的心胸再寬廣些,這樣可以多看別人的優點,多檢討自己的缺點。

  ﹡ 保持足夠的謙虛,驕傲自大不利於合作。

  ﹡ 重視、尊重別人,要對別人寄予希望。

  ﹡ 要做讚美別人,不要擔心功勞被別人搶走。

﹡ 要敢於承擔責任,這樣會得到更多的機會。







平衡原理

指物體或系統的一種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物體系統,除非受到外界的影響,它本身不能有任何自發的變化。在不同的科學領域,它有不同的涵義。

但永遠遵循一個四字原則:動、等、定、變。

動:平衡不是一潭死水,是動態的。拿一個蓄水池舉例,它是有進水和出水的。

等:平衡中得到的與失去的總保持相等。就好像進水總等於出水,才能保持水面高度不變。

定:保持平衡的特點就是,平橫總保持穩定。

變:當平衡的一邊改變時,另一邊也會隨之改變以達到新的平衡。

在力學系統裏,平衡是指慣性參照系內,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仍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繞軸勻速轉動的狀態,叫做物體處於平衡狀態,簡稱物體的“平衡”。因穩度的不同,物體的平衡分爲:穩定平衡、隨遇平衡、不穩定平衡三種情況。

①對立的兩個方面、相關的幾個方面在數量或質量上均等或大致均等:收支平衡|產、供、銷總體平衡|生態平衡。

②幾股互相抵銷的力作用於一個物體上,使物體保持相對的靜止狀態:保持身體平衡|飛機失去了平衡。

③平穩安適:心理平衡。



5510

1

50g50g50050g



鮎魚效應

老漁夫的祕密

很久以前,挪威人從深海捕撈的沙丁魚,總是還沒到達岸邊就已經口吐白沫,漁民們想了無數的辦法,想讓沙丁魚活着上岸,但都失敗了。

然而,有一條漁船總能帶着活魚上岸,他們帶來的活魚自然比死魚的價格貴出好幾倍。

這是爲什麼呢?這條船又有什麼祕密呢?

原來,他們在沙丁魚槽裏放進了鮎魚。鮎魚是沙丁魚的天敵,當魚槽裏同時放有沙丁魚和鮎魚時,鮎魚出於天性會不斷地追逐沙丁魚。在鮎魚的追逐下,沙丁魚拼命遊動,激發了其內部的活力,從而活了下來。

這就是“鮎魚效應”的由來,“鮎魚效應”的道理非常簡單,無非就是人們通過引入外界的競爭者來激活內部的活力。

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一開始在挪威和日本也僅有少數幾個老漁夫才能知道。

自從“鮎魚效應”的祕密被大家知道以後,已經被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人天生是懶惰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天生是懶惰的,都儘可能逃避工作;他們大部分沒有雄心壯志和負責精神,寧可期望別人來領導和指揮,就算有一部分人有着宏大的目標,也缺乏執行的勇氣。

他們對組織的要求與目標漠不關心,只關心個人,其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相矛盾;他們缺乏理性,不能自律,容易受他人影響;他們工作的目的在於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與安全需要。只有少數人勤奮、有抱負、富有獻身精神,他們能自我激勵、自我約束。

人們之所以天生懶惰或者變得越來越懶惰,一方面是所處環境給他們帶來安逸的感覺,另一方面,人的懶惰也有着一種自我強化機制,由於每個人都追求安逸舒適的生活,貪圖享受在所難免。

此時,如果引入外來競爭者,打破安逸的生活,人們立刻就會警覺起來,懶惰的天性也會隨着環境的改變而受到節制。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

柏拉圖曾指出:“人類具有天生的智慧,人類可以掌握的知識是無限的。”人類大約有90%~95%的潛能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開發,我們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等待發掘。

所謂“潛能”通常是指一個人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存在的發展可能性。根據人的生長規律,由於在生命成長的各個階段以及遺傳基因的不同,每個人都具有各種潛能。潛能開發的本質是把你天生的智慧潛能循循誘導出來,激活你已擁有的知識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

人的潛能是十分巨大的,我們能做的比我們想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在自我發展方面,“你想什麼,什麼就是你”!加拿大病態心理學家漢斯·塞耶爾在《夢中的發現》一書裏做出了一個十分驚人也極其迷人的估計:人的大腦所包容智力的能量,猶如原子核的物理能量一樣巨大。從理論上說,人的創造潛力是無限的,不可窮盡的。

被尊爲“控制論之父”的維納認爲,每一個人,即使是做出了輝煌成就的人,在他一生中所利用大腦的潛能也還不到百億分之一。他還認爲,人腦原則上能儲存大量信息,每個人的大腦,能記憶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儲存的全部信息。

因此,人的自我完善與道德超越是永遠沒有極限的,做事沒有終結,好事越多越好,貢獻越大越好。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釋放自己的潛能呢?

要釋放人的潛能,就需要進行潛能激發,讓人進入能量激活狀態。如果一個組織中所有成員的能量都處於激活狀態,那麼它可以帶來核聚變效應。

潛能激發的前提是相信所有人都具有巨大的潛能,而且這些潛能還沒有被釋放出來。雖然人們可以通過自我激勵來開發潛能,但更可靠、更適用的方法是通過外因的激發帶來能量的釋放。因爲自我激勵需要堅強的意志力,而外因的激活則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而且它的激發本身帶有一種競技遊戲的效果。

“鮎魚效應”是最經典的潛能激發案例,所以一個組織中需要有幾條“鮎魚”,“鮎魚”本身未必有多大能量,但他可以給整個組織帶來能量釋放的連鎖反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