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Python--不求甚解與刨根問底

在寫了上一篇文章《零基礎學Python--如何高效的學習》之後,有一些同學表示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認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方法,不能一以貫之。這話沒有錯,但是我們講萬事萬物都有道在其中。我講的是廣度和深度相結合,做廣度的時候就做廣度,做深度的時候就做深度,並且廣度優先。這句話它有三個前提,一是你是中國教育體系出來的學生;二是你的基礎不好,三是你學習的是計算機軟硬件相關領域。

往往很多一本院校的計算機科學畢業的本科生或者碩士生,基礎其實差的很!又比如有學通信的同學來做編程,做軟硬件系統的!其實他們都面對這一個基礎差這樣一個事實,近些年985和211大學出來的一些碩士生基礎相對來說比較好一點,但是對於應付工作來說,仍然是基礎薄弱。

那麼爲什麼會有讀快書不求甚解這個概念呢?如果對於基礎較好的同學,他們基本上在大學階段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廣度,加上基礎牢固,他們已經可以在廣度上不用下太大的功夫,或者說他們可以以求深度的方式來增加廣度。

我舉一個例子,對於嵌入式軟件工程師來說。有一些課程是需要掌握的很好的,比如模擬電子電路、數字電子電路、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概論、算法導論、C語言、面向對象編程等等,如果做通信產品還需要掌握信號與系統等等。每一個部分需要耗費的精力都不是幾個月的事情。如果你這些基礎都不那麼好,你在閱讀一些芯片資料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像在看天書。你在讀代碼的時候就會一頭霧水,你的Debug的時候就會毫無頭緒。因爲你的基礎太差了,萬丈高樓,你連地基都沒打多少。

但是有一件很棒的事情,是在國內和你競爭的同學們,基本上都是這個路數,也許有些個同學部分課程學的還可以,比如有些同學能寫點簡單的算法。但是基本上差距不大。你如果要迅速的脫穎而出,那麼我教你的是大道。並且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剛工作的一兩年是最重要的,基本上脫穎而出的就成爲技術leader了,而沒出來的基本就出不來了!爲什麼?因爲成長慢!爲什麼慢?基礎差並且不得法!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工作了同學都知道,儘管有可能你大學學的還不錯,但是你學的是通信,乾的卻是嵌入式編程。嵌入式編程,不僅要懂軟件,還要懂硬件。光就軟件來說,以中國的教育體系來說,我不認爲有在大學這幾年把知識面打的很寬廣的!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很多的技術在學校是不可能看到的。所以即便是基礎很好的同學,廣度優先深度,廣度深度各自獨立的方法仍然是可取的。

另外再來說一個實際的例子,我一同學,初中全家移民去了美國,在麻省理工吃的烤魚,不,是念的計算機視覺方向的碩士,CS也就是計算機科學專業的本科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唸的。可以說是應該基礎不錯吧!

在美國工作了十多年之後,2015年回到國內一家創業公司擔任CTO。做的是計算機視覺的方向,他和我交流,說感覺太累了,之前一直只會用Matlab編程,現在需要用C/C++,而且要在linux系統上開發,感覺自己的能力不夠,完全帶不動團隊。聊起來發現他之前的經歷過於專注,當然這不妨礙他還是計算機視覺方向的大牛。但是一旦他想做自己的產品的時候,他想要開始學習新東西的時候,他一直以來的學習模式有了巨大的問題。我和他聊了聊我的想法,廣度優先的思路,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思路。他恍然大悟,一個月後他就跟我講,雖然現在自己去做可能還是不行,但是可以去指導團隊做事情了。

工程化和產品化的項目和學校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客觀上講,我不能以點蓋面來說這種方法是普適的。但是我可以肯定是適合中國的教育體系出來的學生的,你如果用因材施教來反駁,我只能再來講講Open your mind的事情。

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的自以爲是正確的東西,我們先不評論形成的這些東西是否是正確的。我會告訴你,其實在人的一生之中,每個人不一樣,但是他們都一直在形成一個叫做自我的東西,這不是一個壞東西,自我是一種認知,是機器與人工智能的終極方向。但是我們在不斷認清自我的階段中,會發現自我中很多的虛假不真實的部分,這個部分大部分是偏見,對自己的偏見,對別人的偏見。這是爲什麼你經常覺得自己三觀很正,或者長得很帥,而別人眼裏你可能是個偏執又自戀的人,和帥沒有半毛錢關係。這個叫做認知偏差,你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你永遠不一樣,當你眼中的自己和真實的自己非常接近的時候,這是一個自我認知達到客觀的過程,是人的成長。自知方能之人,也許你的女朋友會跟你說:你以爲很瞭解我嗎?你其實一點也不瞭解我!認知他人是一件更難的事情,當然我只是舉個例子,程序員應該是沒有女朋友的!那麼我們在認知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就形成了我們的三觀。

聽起來扯的有點遠,但是認知能力決定了你的思想開放程度,我們這裏說的是學習。人在無法分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時候,就會害怕接受別人的思想,害怕被洗腦。而這件事情在你1-3歲的時候永遠不會發生,這就是爲什麼小孩子學東西特別快,小孩子在探索世界的時候,他追求的就是廣度。在你什麼都不會的時候,追求深度是毫無必要的。

爲什麼要談到這個Open的問題?因爲我們大多數人,都存在認知的偏見,尤其是中國人的傳統對我們的認知產生的巨大的影響。我們認爲認真勤奮是好的,我們認爲鑽研是好的,我們認爲好讀書不求甚解是浮躁的表現,是不認真的表現。並且你即便同意了一目十行的閱讀方法,你還是覺得心虛的很。這是一個思想上的巨大的革命,改變自己永遠是最困難的。甚至有的同學會說,囫圇吞棗我可以,但是精益求精我就不行。所以這是一個大道,是我們要掌握到完美平衡點的藝術。

最重要的一點,思維方法和習慣紮根於你的內心和思想,你必須不斷反省才能注意到你是不是又在鑽牛角尖,你看代碼又超過了三級,你又是永遠在看一篇文檔的第三章。

道是最重要的,然後纔是法!

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做量化請關注:AI量化(https://t.zsxq.com/RvfY37y) 星球限時免費,如需加入,請私信我獲得免費邀請碼!

零基礎學習Python與深度學習應用請關注星球:Python與深度學習 https://t.zsxq.com/bUFayZ3

微信公衆號:QTechAI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