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蔣曉雲

我是因爲《掉傘天》認識作家蔣曉雲的。

說認識,並不是我認識蔣女士本人,而是說從此知道這個作家。

在圖書館看見《掉傘天》,首先是被封面吸引了,白色的書面上,一把洋傘,每一幀是不同花色不同風格的布料,但花樣都是花朵或葉子,紅色、橙色、紫色和白色或大或小的花朵,配着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綠葉。這種封面設計讓人想起自然,想起生活,想起幽幽的情調,我一看就喜歡上了。

翻開書瞅一眼文字,細膩,流暢,於是就借回來了。

看序言,是夏志清寫的。老實說我朦朦朧朧得覺得夏志清是個著名人物,但是不太確切,應該是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這個人名,但又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致記得不很確切。迄止看見說是四十年代的時候夏志清發現了張愛玲,我的神經才驚醒起來,這纔去看了夏志清的概略,原來是六十年代初就出版《中國現代小說史》的著名文學批評家。夏先生在耶魯大學獲得英語博士學位,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中國現代小說史》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我一向更喜歡寫文學作品的作家,寫文學史的作家則不太能記得住,盡然這些作家也一樣地很有學問。

夏先生說蔣曉雲是繼他發現張愛玲後又發現的一位極具才華的作家,因此我對蔣曉雲的作品給予很大的期望,但也有點將信將疑:還是看作品。一開始看,感覺夏先生言過其實,心裏說這個文字怎麼能跟張愛玲比呢?迄止看了更多的文字,才感覺夏先生的斷言還是很有基礎的。

《掉傘天》是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掉傘天》是其中的一篇,全書也採用了這個名字。書中收錄了《姻緣路》、《窈窕淑男》、《小花》、《青青庭草》、《終身大事》、《春山記》、《閒夢》、《牛得貴》、《樂山行》、《幼吾幼》、《快樂頭家娘》、《口角春風》、《掉傘天》、《驚喜》、《宜家宜室》、《隨緣》以及《宴》三部曲。

這些中短篇小說中,內容多與戀愛、嫁娶和婚姻生活有關,非常生活化。難得的是作者不但文筆好,而且是人物心理刻畫的高手,就在不經意的描述中,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幕幕電視劇畫面的場景就出現在讀者的腦海裏。

據說八十家年代初蔣曉雲的小說剛面世獲獎時,夏先生興沖沖地寄了一份給張愛玲,並寫了一封信,言談中有把蔣曉雲跟張愛玲比較的意思,這種舉動惹得張愛玲有點不高興。彼時蔣曉雲才茅廬初出,在文壇上剛剛暫露頭角,年齡也才二十出頭,而張愛玲已經成名很多年了,已經快進入老年,對於這種比較不高興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我們可以從中窺見蔣曉雲的才華是如何了得,幾乎是就要看見一顆文學巨星冉冉升起了。可在這時蔣曉雲自己打了退堂鼓,她選擇擱筆退出文學圈子,去美國留學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在美國的高科技行業做了高管。自此三十年間沒有出版作品。

直到蔣女士從高科技公司退休之後,這才轉回頭來又扎進了文學,2011年出版長篇小說《桃花井》,同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掉傘天》,後來又出版了民國素人志系列《百年好合》、《四季紅》等。

蔣女士談起當初爲什麼退出文學圈子,說是因爲當初感覺文學這條道路很艱難,一方面是稿費並不多,另一方面是很難得到人們的認識,提起剛成名時跟影星林青霞參加同一聚會,圍着林青霞的人熙熙攘攘,而自己則門前冷落,由此決定另闢蹊徑。蔣女士年輕時雖不是大美人,但也是眉清目秀,端莊大方,又才高八斗,二十出頭的年紀,年輕氣盛,不服氣也是可以理解的。

張愛玲有句名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而蔣曉雲覺得,自己的人生首先要有一襲華美的袍。不一樣的出身,不一樣的際遇,造成不一樣的選擇,都是可以理解的。

張愛玲的作品中,有一些已經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如《色.戒》、《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等,有些很成功,如《色·戒》,有些不甚成功,如《金鎖記》就還有很大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這都不妨礙這些作品有搬上銀幕或屏幕的巨大價值。

同樣的,我在蔣曉雲的作品中,也發現了這樣的潛質。民國素人志系列中的作品,經過編劇整合後,蠻可以搬上熒屏。蔣女士祖籍湖南嶽陽,在臺灣出生長大,成年後在美國生活,如此大跨度的人生經歷給蔣女士作品帶來不一樣的視角,作品搬上熒屏必應受到觀衆的賞識。

同時也可以讓蔣女生人生的袍更華美一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