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中一瞥


說實話,天南地北,雲山霧罩,走哪兒侃哪兒是我的強項,然而來岳陽快十年了,沒敢侃一句洞庭湖。

因爲從古至今有成千上萬的著名詩人讚美洞庭湖,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數不勝數。

唐人喜詠洞庭,佳句累累,美不勝收。“南湖秋水夜無眠”(洞庭在嶽州西南,故稱南湖)一句,看來沒有具體精細描繪,卻是天然雕飾的淡語,惹人聯想。夜來湖上,煙之有無,其誰能察?能見“無煙”,則湖上光明可知,未嘗寫月,而已得“月色”,極妙。清秋佳節,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畫,讀者閉目可接,足使人心曠神怡。這種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詩語,淡而有味,其中佳處,又爲具體模寫所難到,絕對是佳句中的佳句。

宋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描寫洞庭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爲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

現代著名學者餘秋雨先生在《洞庭一角》一文中寫到:

於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騷客胸襟的替身。人們對着它,想人生。思榮辱,知使命,遊歷一次,便是一次修身養性。

面對古今聖賢頌歌洞庭的詩句文章,試問:何人還敢再寫洞庭湖?

餘秋雨也只能寫《洞庭湖一角》,我是藉着酒後微醉裝逼寫《洞庭湖一瞥》,實屬膽大妄爲之徒。

前日,偶然機會乘鄰居遊艇,穿洞庭湖,蹬君山島採挖蘆葦筍。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藉機觀湖景纔是我的目的。

所乘遊艇不是旅遊用艇,實屬湖中“的士”,個頭稍大於小遊艇,雖沒有遊艇那樣靚麗,卻讓人感到安全。

由我家小區北有個魚碼頭,碼頭的西側是洞庭湖大橋,東側約三四公里是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橋。北面是一望無際的蘆葦蕩,蘆葦蕩北是長江險地“七弓嶺,”那裏是長江的拐彎處,水下旋渦密佈,自古至今冤死鬼多是在此被龍王爺收走。因此,凡經此地船家無一不萬般小心心駕船。由“七弓嶺”往東北就是三江口,是洞庭湖與長江的匯合處,那裏有著名的城陵磯碼頭。


我們一行由魚碼頭乘水上“的士”由南向北斜穿洞庭湖(高德地圖則顯示是湘江,不知爲何)。此時的洞庭湖屬於枯水期,不過今年春季雨水大,現已開始緩慢漲水。湖面大約有兩公里,小艇由南駛向東北方。

行至湖心,船家放慢速度,第一次從洞庭湖中觀望我家小區,頗有海市蜃樓之感。

由湖中觀洞庭湖大橋方顯出橋的高大壯觀,橋上車流滾滾,猶如電動玩具。多次聽鄰居講洞庭湖有萬噸巨輪,都是遠處觀望,不敢相信。如今駛進才知萬噸巨輪實至名歸,小艇在巨輪面前如螻蟻,由此可見洞庭湖之浩瀚。


東側的杭瑞洞庭湖大橋是2018 年才建成通車的,要比洞庭湖大橋要壯觀的多。

杭瑞洞庭湖大橋全長2.39公里,主跨1480米,是一座雙塔雙跨鋼桁架樑懸索橋,

在鋼桁加勁樑懸索橋中排名國內第一、世界第二。


行進在兩座現代化的大橋之間,看着數艘萬噸巨輪,感慨萬千啊。幾十年前去洞庭湖湖北地區的擺渡船被洞庭大橋取代了,靠風帆拉縴的小運輸船被幾百噸幾千噸上萬噸的貨輪代替了,現代化的進程改變了洞庭湖。

然而,千百年詩詞文苑裏的洞庭湖也隨之而消失,這豈不又是一大遺憾!

昔日洞庭,沙鷗翔集,白帆點點,船頭撒網,魚鷹遨遊,撐篙拉縴之繁榮景象消失在洞庭湖的雲煙深處。

敬畏大自然也是必須的,建設新的更要保留傳統的,感慨與遺憾算是這次湖中一瞥的收穫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