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時間學習,學不進去怎麼辦?

很多時候,很多地方,總會聽到有人說,沒時間學習,學不進去,學不動了。下面我來談談我對學習的看法。


1、學不進去

1.1 爲什麼你學不進去

我認爲“學不進去”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學不進去,還有一種專業技術學不進去。

“真學不進去”主要出現在抑鬱症患者上,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看劇,遊戲,娛樂都提不起興趣,整個人充滿無力與憂傷,建議專業治療,很多時候是生理原因導致的。

還有一種是“專業技術學不進去”,這類人是大多數。(比如我)具體表現爲看電視劇看綜藝可以樂此不疲,熬夜沒問題,付費觀看沒問題;又或者遊戲玩得不亦樂乎,殺殺殺,奶奶奶,耶耶耶,中午休息也會來兩盤。這種學不進去是有希望快速改進的。

一個人,如果能夠專注幾個小時看電視,看小說,或者玩遊戲,說明這個人很有潛力,成爲技術高手是有可能的。你想啊,只要他能堅持,持續,總有一天能成爲高手的。

關鍵問題是,這些人一拿起書,一看到那些學習資料 —— 哎呀,我怎麼好像有些餓了,然後拿出零食開始吃了,或者拿出手機點個外賣;或者哎呀,天氣這麼好,是不是應該出去走走;哎呀,都這麼晚了,該洗洗睡了,睡前聊會兒天,刷會兒劇,刷刷抖音,明天再說吧。

表面原因好像是外部干擾,客觀環境不好,本質上是因爲專業學習這件事情枯燥乏味,是痛苦的,而且缺少短期激勵,無法及時帶來滿足感和愉悅感。

看劇看小說情緒跟着動,或悲傷或歡笑;玩遊戲有互動,有反饋,緊張刺激,要是贏了還有巨大的勝利的喜悅。這些事情都能快速帶來精神上的獎勵和反饋。但是,學習專業技術這件事情,唉……就像硬着頭皮喝了一碗白開水,回頭一看,麻鴨,還有一缸白開水要喝,而且是司馬光砸缸救人那麼大的一口缸。這白開水淡而無味,量又大,而且喝了幾碗啥效果也看不到,想了想,還是去看劇玩遊戲有意思,最終表現爲有心想學,無力學習。

1.2 如何學的進去

我認爲有3個方法:

  1. 內容
  2. 方法
  3. 自身

內容

各類權威指南,還有MDN文檔是非常好的學習資料,可以很好地紮實基礎。但是,這些學習資料如白開水一般枯燥,也沒有標註哪些是精華務必掌握哪些是糟粕可以不用學習。如果你學不進去,不要勉強,果斷放棄之,沒必要讓自己痛苦,去尋找那些二次封裝的比較系統的學習資料。所謂二次封裝,就是指明瞭精華和糟粕,與開發實踐走得很近的學習資料。

去尋找那種“遊戲式”的學習課程,闖關那種,關鍵要系統,這樣的課程其實不少。比如w3cschool的闖關,包含前端,後端,框架等。

去尋找那種所見所得的學習課程,10分鐘以內短小精悍那種,一定要視覺可見,及時反饋,否則你們肯定堅持不下去,比如慕課網,51cto,網易雲課堂,csdn等。個人推介慕課網,本人也是經常上面學習的。

方法

每學一個階段,都要給自己一些獎勵,例如,每看完一篇文章,或者看完一個短視頻教程我就獎勵自己玩一盤遊戲。不過這種獎勵是自己設定的,很容易不遵守。此時可以求助別人,例如女朋友:“哈尼,如果我今天寫完這篇5000字的技術文章,你就請我看電影吧”是不是動力十足。

項目驅動,實例入手。文檔是枯燥的,實例是鮮活的,可以及時反饋的。因此,專業學習,尤其在初期,其實是比較推薦從實例入手學習的,因爲可以立馬看到效果,有成就感,容易產生興趣。等熟練後再去熟悉各類API細節和文檔,就比較容易了。沒必要一開始就去看文檔啥的。

學會任務分解,也就是把一缸白開水放在一個一個的小碗裏,每天喝一碗,也不是不可以,對吧。但是,如果直接對着個大缸就開始喝,喝了一個月,結果缸裏的水好像就沒少,如蚍蜉撼樹,很容易望而生怯的。

學會放縱自己。有時候心情不好,不想學習,不要勉強自己,硬着頭皮去學,既學不到東西,又浪費了時間。這個時候你應該痛快去玩,玩遊戲玩到昏天暗地,追劇追到天荒地老,直到負罪滿滿再去學習。這樣既玩得開心,又學得進去,很奈斯!

自身

這個纔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首先要目光長遠,其次就是想辦法鍛鍊自己延遲滿足的能力。

可能大家聽過著名的“糖果實驗”,1960年由美國心理學家瓦特·米伽爾給一些三四歲的孩子每人發一顆非常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他們可以吃糖,如果馬上吃,只能吃1顆;如果等20分鐘,則能吃2顆。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卻能等待對他們來說是無盡的20分鐘。爲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們閉上眼睛不看糖,或頭枕雙臂,自言自語,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最終他們吃到了2顆糖。

通過對糖果實驗後期的追蹤研究,科學家發現,十幾年後,兩種孩子在情緒與社會性方面的差異非常顯著。剋制型的孩子,顯得社會適應力較強,較爲自信,能夠積極迎接挑戰,不輕言放棄。在追求目標時,也能和小時候一樣壓抑即時得到滿足的衝動。衝動型的孩子,約有1/3缺乏這種特質,容易因挫折而喪失鬥志,遇到壓力容易退縮或者彷徨失措。

專業學習就是一個典型的需要剋制纔能有明顯收益的事情,也就是你延遲滿足能力越強,你日後的收益反而越高。

你一兩天的衝動學習是看不到效果的,你需要持續學習,系統且深入,久而久之才能看到明顯的技術的成長。而且,技術的成長帶來的收益也是悄無聲息,比較漫長的。

大多數的人的技術學習全部來源自工作中的項目開發,因爲這些付出可以有立竿見影的回報,工資和獎金。但是,工作之餘的學習帶來的收益卻像是個黑洞,你看不見摸不着,無法即時反饋,沒有物質獎勵,即使你知道以後會有用,但是一想到漫長付出的艱辛,以及萬一學的東西沒用的心態,導致工作之餘的學習堅持不下去,放棄了,着實可惜。

請記住這句話:技術比人情更可靠,你所學習的技術知識,積累的那些細節和經驗,百分之一百日後可以給你帶來令你欣喜的價值,而且這個價值連綿不絕,持續不斷,越築越高。因爲技術不像人,技術不會欺騙你,而且越基礎的技術越忠誠。

你拼命學習了1年,技術明顯優於其它同事,有點逼數的公司肯定會給你漲工資,不漲,你技術在手,走人便是,一定有地方可以提供給你技能匹配的薪資的。你的技術學習付出一定會有收益,一定要堅信這一點。

有了信心,剩下的就是鍛鍊自己延時滿足的能力。很多人,我就算告訴他,你只要每天系統學習一個小時,1年後工資必增加20%,他還是做不到,就像股市,總有一天會有歷史新高,指數翻翻是必然,但他就是放不到那一天。

這個時候,需要換一種思維方式,1年後工資必增加20%,原來1萬一個月,現在每年多2.4萬,工作10年就是24萬,算下來,也就是你只要每天辛苦學習1小時,每天賬戶裏至少可以增加收入674元,你是不是很樂意去學。那就對啦!專業技術的學習的收益只不過是在日後一起支付給你,爲什麼不去學習呢?只是收益晚幾年到你賬上而已。養老保險是60歲之後到賬你都願意交,這個比養老保險划算1萬倍的終身受益的專業學習付出爲什麼不願意做呢?


2、沒時間學習

魯迅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2.1 大家是不是對“沒時間”有什麼誤解

A:“業餘時間爲什麼不學點其它東西呢?”

B:“平時上班很辛苦,經常加班,沒時間。”

A:“那你平時都什麼時候下班啊?”

B:“要九點……”

A:“那週末呢?”

B:“......”

我就很奇怪了,難道下班回家到睡覺抽個一兩個小時不行嗎?難道週末兩天還有那麼多節假日不是時間嗎?怎麼會說沒時間學呢?是不是大家對“沒時間”有什麼誤解?

後來一番思考,我明白了,是心理賬戶在作祟。

如果今天晚上你打算去聽一場音樂會,票價是200元,在你馬上要出發的時候,你發現你把最近買的價值200元的電話卡弄丟了。你是否還會去聽這場音樂會?實驗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舊去聽。可是如果情況變一下,假設你昨天花了200元錢買了一張今天晚上音樂會門票。在你馬上要出發的時候,突然發現你把門票弄丟了。如果你想要聽音樂會,就必須再花200元錢買張門票,你是否還會去聽?結果卻是,大部分人回答說不去了。

可仔細想一想,上面這兩個回答其實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丟的是電話卡還是音樂會門票,總之是丟失了價值200元的東西,從損失的金錢上看,並沒有區別。之所以出現上面兩種不同的結果,其原因就是大多數人的心理賬戶的問題。

人們在腦海中,把電話卡和音樂會門票歸到了不同的賬戶中,所以丟失了電話卡不會影響音樂會所在的賬戶的預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舊選擇去聽音樂會。但是丟了的音樂會門票和後來需要再買的門票都被歸入了同一個賬戶,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元聽一場音樂會了。人們當然覺得這樣不划算了。

說沒時間學習其實也是這麼回事。有一部分人,把工作和生活區分得很開,心裏面有一個工作時間賬戶,還有一個生活時間賬戶,其中工作時間賬戶是每週40小時,如果經常加班,每天在公司待10個小時,顯然,工作賬戶中的時間不僅用光,而且是嚴重透支,而專業學習也是工作範疇,相當於要從生活賬戶裏面再劃時間到工作賬戶,心理上會覺得不划算,就不願理去學習,問其原因,答曰“沒時間”,其實指的是我計劃用來工作的時間已經用完了。

實際上,錢就是錢,只要金額一樣就是一樣的,千萬不要房子98折你覺得開發商沒誠意,白菜3折覺得賺大發了。假設200萬的房子前者可以節省4萬塊,夠你買一輩子的白菜的啦!肯定是前者賺大發呀!

時間就是時間,只要跨度一樣她就一樣,沒有區別。你每天路上通勤1~2個小時不以爲然,偶爾下班晚一個小時卻暴跳如雷!不是很奇怪嗎?

大家可以用來學習的業餘時間是如此充裕,根本就輪不到通過“擠海綿”來預留。

雖然說了這麼多,但我知道的,沒用的,沒時間就是沒時間,如果隨便講兩句話就能提高,世界上就不在有普通人了。

所以有必要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講爲什麼要從生活時間賬戶裏劃一部分時間到工作時間賬戶。

2.2 爲了有更好的生活

問問自己,我工作是爲了什麼?

有人是爲了成就人生價值,這樣的人自驅能力都很強,不需要看本文;有人是爲了打發時間,畢竟家裏有礦,請出門左轉不送;更多的人是爲了錢,爲了養家餬口,爲了更好的生活。

沒有任何問題,這麼想挺好,有慾望就能有動力。

現在再問問問自己,我現在的生活好嗎?過得開心嗎?

如果你覺得不錯,無憂無慮,那繼續保持就好了。但是如果你現在生活不好,佔用糟糕的生活時間用來學習,改變現在不好的生活狀態,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犧牲一點生活娛樂時間,用來學習,提高自己,投資自己,以後賺更多的錢,不就有更好的生活了?什麼車釐子,買買買,什麼香奈兒,買買買,豈不爽哉!互聯網行業相對公平,專業成長的付出必有回報,想要擺脫現在不如意的生活,持續學習吧,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貧賤夫妻百事哀。所有家庭矛盾的本源都是錢。請記住這兩句話,爲了更好的生活,想要擺脫現在的困境,少點娛樂,多點學習,一點也不過分,況且本身就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啊。

不過如果你希望躺在家裏就能升職加薪,出門右轉,起點小說圓你美夢。

2.3 金錢換時間換更多的金錢

如果你還是不願意犧牲生活時間用來學習,那還是有辦法的,那就是通過金錢換時間換更多的金錢。

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就可以用金錢購買,很多年輕人租房子住,爲了省房租,住得離公司比較遠,上下班通勤加起來甚至快2個小時。在我看來,鉅虧的買賣,說愚蠢也不爲過。

我建議剛畢業的年輕人一定要住在公司附近,最好步行10分鐘以內就能上班。不要說爲了省千把塊錢房租住在很遠的地方。

沒錯,對於剛就業的小年輕多1000塊錢的房租是不小的成本,但這1000塊錢用來買30個小時(每個工作日節約1.5小時),那是絕對划算的,30塊錢買一個小時,媽呀,做夢都要笑醒,想想看你的時薪是多少,這個時間用來工作產出,或者自我學習成長,絕對是賺的呀,而且還是相比當下收益,考慮到你工作表現和升職加薪帶來的日後收益,10倍收益不止,目標要長遠,要學會看到隱性收益。

時間是沒有心理賬戶的,年輕時候的時間和年長時候的時間是等同的,年輕時候你1000塊錢買30個小時你覺得貴,等你中年時候再看就不貴了,等你年老瀕死時候想要再花1000塊錢買30個小時,抱歉,雖然你覺得比白菜還便宜,但是已經買不到了。年輕時候的時間和年老時候一樣值錢,花錢買時間,穩賺不賠。而且這是個良性循環,買來的時間可以換成更多的金錢,更多的金錢可以買更多的時間,例如買個小車上下班更方便更省時間;醫院掛號都是掛幾百塊錢的特需少排隊;有資本不需要應付無聊的應酬;請阿姨幫忙打掃衛生做飯等。

我一個朋友,大學期間,學習花了十來萬。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花這麼多錢是一種浪費。他說,值的,我花錢買學習資料,買會員,不需要費時間去找一些盜版的,而且還不知道質量如何,學了不好,還浪費了大把的時間。很多知識書上,文檔上都有,但是我通過對比學習,使我進步的更快。我買了2萬的電腦使我的編碼更快,不在死機。這些花費我可以在未來,幾個月就可以賺回來。當未來我再次回頭時,我已超越了大部分的同齡人。

你的一生中,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什麼時候你能學會花錢買時間,你就走在了快速上升的階梯上了。

2.4 如何才能節約時間

工作頭幾年節約時間的做法:

  1. 不玩遊戲不看劇;
  2. 不社交;
  3. 不線下購物。購物不聊天不砍價直接買,買到不合適從不退貨,將就或再買一個;
  4. 不打扮;
  5. 住公司附近;
  6. 不自己做飯做菜,外面吃;
  7. 不自己洗衣服,洗衣店;
  8. 大小號使用離門最近的坑位;
  9. 上大號必帶筆看書;
  10. 大瓶裝水,可以減少去飲水機次數;
  11. 決不排隊買東西;

省下來時間用來學習與創作,提高自己同時不斷創造價值。

人生如此寶貴,不要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

業餘學習

今年,我基本上是10點纔到家,回到家後,我會鍛鍊下身體,俯臥撐,卷腹等。然後一定會開電腦忙點東西,當然不是一開電腦就追劇什麼的。研究新特性,研究基礎細節,或寫寫博客。現在感覺年級大了,平時基本上都是12點前睡覺,週末最晚不超過1點。

週末兩天是難的的學習時間,因爲難的有大段時間,可以深入的學習。不過有時候也出去走走,看看電影什麼的,或者打會兒遊戲,哈哈。

週末兩天是重要的學習時間,因爲有難得的大段時間,可以深入學習與創作。不過偶爾打個遊戲,看個電影,吃個大餐啥的。其餘時間就是在學習。我很喜歡放假,不是因爲可以玩,而是因爲放假可以有大段連續的時間寫代碼,哈哈。


3、學習祕笈

我認爲學習的祕笈就是要抓住學習的本質,瞭解你要學習內容的本質,瞭解自己學習的優勢和潛力,瞭解人爲什麼能夠記住知識,記憶本質是什麼,認知本質是什麼等。

這些統稱爲學習的能力,而所謂的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但是這個學習能力是通用的。

我覺得要想有超強的學習能力,關鍵是要多看書,各個方面的優秀書籍,有利於你明白事物的運行規律,抓住事物的本質,看清最終的發展方向。

別聽那些什麼“讀書無用論”的狗屁說法,多讀書,有時候你學習不得勁,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其它知識積累不足,認知不清晰導致。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是爲了知道某個事的表面是什麼,而是要通過表象去探索其內在的本質和原理。真正的學習,從來都不是很輕鬆的,而是那種你知道得越多,你的問題就會越多,你的問題越多,你就會思考得越多,你思考得越多,你就會越覺得自己知道得少,於是你就會想要了解更多。如此循環,是這麼一種螺旋上升上下求索的狀態。

但是,這種循環,會在你理解了某個關鍵知識點後一下子把所有的知識全部融會貫通,讓你赫然開朗,此時的那種感覺是非常美妙而難以言語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問自己,這個技術出現的初衷是什麼?是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爲什麼那個問題要用這種方法解?爲什麼不能用別的方法解?爲什麼不能簡單一些?

這些問題都會驅使你像一個偵探一樣去探索背後的事實和真相,並在不斷的思考中一點一點地理解整個事情的內在本質、邏輯和原理。

一旦理解和掌握了這些本質的東西,你就會發現,整個複雜多變的世界在變得越來越簡單。你就好像找到了所有問題的最終答案似的,一通百通了。


4、小結

客觀地審視自己。找到自己的長處,不斷的在自己的長處上發展自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幹什麼。不然,目標設置的過高,自己達不到,反而讓自己難受。職場上,最好的審視自己的方式,就是隔三差五的去外面面試,看看自己再市場上有什麼樣的級別。如果你超過了身邊的大多數人,你不妨選擇的更加的激進一點,否則還是按部就班吧!

最後,只要做到一件事,你必然會成功,那就是“堅持”!只要你能堅持,就可以超過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