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統》考研整理

一、名詞解釋

  1. 書中內容整理
  • MIS 管理信息系統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ERP 企業資源計劃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 CRM 客戶關係管理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DSS 決策支持系統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 BPM 業務流程管理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 OA 辦公自動化系統 office Automation

  • TPS 交易處理系統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 ES 專家系統 Expert System

  • BPR 企業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 BSP 企業系統規劃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 CSF 關鍵成功因素法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 MRP 物料需求計劃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 MRPII 製造資源計劃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 SCM 供應鏈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DBS 數據庫系統 Database System

  • DBMS 數據庫管理系統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 EDI 電子數據交換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 EDP 電子數據處理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 EDPS 電子數據處理系統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

  • CMMI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 SDLC 系統開發的生命週期法 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

  • SADT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技術 Structured Analysis and - Design Technologies

  • CAD 計算機輔助設計 Computer Aided Design

  • CAM 計算機輔助製造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 CIMS 計算機/現代集成製造系統 Computer/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 OO 面向對象 Object Oriented

  • OOA 面向對象分析 Object Oriented Analysis

  • OOD 面向對象設計 Object Oriented Design

  • OOP 面相對象的編程實現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 CASE 計算機輔助軟件工程方法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 DFD 數據流程圖 Data Flow Diagram

  • UML 統一建模語言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 IDSS 智能化決策支持系統

  • GDSS 羣體化決策支持系統

  • MPS 主生產計劃

  • XML 可擴展標記語言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 BI 商業智能 Business Intelligence

  • ECP 電子商務平臺 Electronic Commerce Platform

  • IS 基礎設施系統 Infrastructure System

  • KMS 知識管理系統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 WMS 倉庫管理系統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 HRMS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 HCM 人力資本管理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 SRM 供應商關係管理 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PLM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 DM 需求管理 Demand Management

  • RFID 無線射頻識別

  • SQL 結構化查詢語言

  • LAN 局域網

  • WAN 廣域網

  • VPN 虛擬專用網絡

  • ISO9000 國際標準化組織

  • 6 σ 六西格瑪,旨在生產過程中降低產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數,防止產品變異,提升品質。

  • E-R方法 實體-聯繫方法

  • 1NF 2NF 3NF 第一、二、三範式

2、補充整理(來源於互聯網)
  1. 信息:指加工以後對人們的活動產生影響的數據。

  2. 數據: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狀態以及相互關係等進行記載的符號。

  3. 信息化: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活動各領域普遍採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資源,使得人們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各種媒體,使用和傳遞所需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現代化的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增強國力的過程。

  4. 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

  5. 系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爲了某些目標結合而成的有機整體。

  6. 信息系統:是以計算機、網絡及其它信息技術爲核心,爲實現某些系統目標,對信息資源進行處理的信息。

  7. 管理:管理者或管理機構,在一定範圍內,通過計劃、組織、控制、領導等工作,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實現組織預定目標的過程。

  8. 虛擬組織:是由若干獨立實在的企業組成的臨時性、動態的“虛擬”的企業。

  9. 組織扁平化:是指通過組織結構的調整,消減中間管理層數量的工作過程。

  10. 企業流程再造(BPR):是對企業流程所進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以使企業的速度、質量、服務和成本等關鍵業績指標獲得根本性的改善。

  11. 企業流程:是指生產或服務過程中的一連串活動的工作流程。

  12. 企業資源規劃(ERP):是一個集合企業內部的所有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和控制,以期達到最有效的計劃和控制,達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統。

  13. 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是對計算機中所存放的大量數據進行組織、管理、查詢並提供一定處理功能的大型系統軟件。

  14. 關鍵成功因素法(CSF):是分析出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圍繞關鍵因素識別企業的主要信息需求和相關工作的規劃方法。

  15. 企業系統規劃(BSP):是根據企業目標制定MIS規劃的方法。

  16. 生命週期:一個信息系統從它的提出、開發、應用到系統的更新,經歷了一個發生、發展和滅亡的循環過程。

  17. 生命週期法:生命週期法要求系統開發按照步驟逐步完成開發任務,對每一個開發階段規定了各自的任務、流程、目標等內容,從而使開發工作規範統一,易於管理和控制。

  18. 原型法:根據用戶提出的基本要求,採用快速技術,在短時間內,開發出一個簡單的帶有實踐性的、可執行的系統原型,交給用戶試用,開發人員根據用戶反饋的信息,對系統原型進行修改、完善,再交給用戶試用,反覆這個過程,直至產生用戶滿意的系統原型爲止。

  19. 面向對象:按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系統思維方法,採用基於對象的概念建立模型,模擬客觀世界分析、設計、實現軟件的辦法。

  20. 對象:是客觀世界裏的任何實體的抽象,是客觀世界實體的軟件模型,由數據和方法兩部分組成。

  21. 封裝:將對象的數據和操作(方法)合併在一起,稱爲封裝。

  22. 類:是對一類相似對象的描述,這些對象具有相同的屬性和行爲、相同的變量和方法實現。

  23. 繼承:把若干個對象類組成一個層次結構的系統,下層的系統具有和上層父類相同的特性,稱爲繼承。

  24. IT外包:是將組織中與信息相關的活動,部分或全部交給組織外的信息服務提供者來完成。

  25. 供應鏈:指具有供求關係的上下游企業所構成的組織鏈條。涉及產品設計、生產以及將產品傳遞到市場上的所有企業構成供應鏈。

  26. 供應鏈管理:是指協調供應鏈中生產、存貨、選址以及運輸活動,從而在市場達到響應速度和效率的最佳組合。

  27. 電子商務:狹義上講,電子商務是指網上進行交易活動,包括通過Internet買賣產品和提供服務。廣義上講,電子商務是指利用網絡來解決商業交易問題,降低產、供、銷成本問題,開拓新市場,創造新商機,通過新的網絡技術手段,從而增加企業利潤的所有商業活動。

  28. 數據流程圖:是一種用戶便於用戶理解、分析系統數據流程的圖形工具。它擺脫了系統的物理內容,精確地在邏輯上描述系統的功能、輸入、輸出和數據存儲等。

  29. 外部實體:是指系統以外與系統有聯繫的人或事物。

  30. 數據流:表示流動的數據,它可以由一項或一組確定的數據組成。

  31. 數據處理:實際表示的是一種處理功能。

  32. 數據存儲:表示數據保存的地方。

  33. 業務流程優化:根據系統調查階段瞭解到的情況,從業務全過程的角度摸清現狀、找出問題的關鍵點,對業務流程進行徹底的分析和改進。其實質是對業務流程進行重組。

  34. 數據字典:對於數據流程圖中的每個符號,通過表格和文字的描述定義它們的細節,而這些描述和定義所組成的集合就是數據字典。

  35. 數據元素:是最小的數據組成單位,即不可再分的數據單位。

  36. 數據結構:數據結構的描述重點是數據之間的組合關係,即說明這個數據結構包括哪些成分。

  37. 模塊:是指獨立命名並且擁有明確定義的實體。

  38. 模塊化:即把系統功能自頂向下地、由抽象到具體地劃分爲多層次的獨立功能模塊,每個模塊完成一個特定的功能,一直分解到能簡單地用程序實現爲止。

  39. 模塊結構圖:又稱系統結構圖、控制結構圖,是用一組特殊的圖形符號按照一定的規則描述系統整體結構。

  40. 耦合性:指多個模塊間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的程度,主要是從模塊外部考察模塊獨立性。

  41. 內聚性:指一個模塊內部各項處理相互聯繫的密切程度,主要是從模塊內部考察模塊獨立性。

  42. 模塊的大小:是實現模塊所需編寫程序的行數。

  43. 扇出係數:就是一個模塊直接調用其他模塊的個數。

  44. 扇入係數:就是直接調用該模塊的模塊個數。

  45. 代碼:是用數或字符代表事物的名稱、屬性和狀態等的符號,它以簡短的符號形式代替具體的問題說明,惟一地標識系統中的某一事物。

  46. 視圖:是面向用戶呈現出的虛表。在數據庫中並沒有視圖的數據存儲,視圖是由數據庫操作處理出來的一部分數據庫存儲文件。

  47. 數據庫的安全性保護:是防止機密數據被泄露,防止無權者使用、改變或有意破壞數據。

  48. 數據庫的完整性保護:是保護數據結構不受損害,保證數據的正確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49. 系統的吞吐量:是指每秒鐘執行的作業數。

  50. 系統的響應時間:指的是從用戶向系統發出一個作用請求開始,經系統處理後,給出應答結果的時間。

  51. 系統的可靠性:指系統連續無差錯工作時間。

  52. 集中式系統:是集設備、軟件和數據於一體的工作模式。

  53. 分佈式系統:是將整個系統分成若干個在地理上分散的配置,業務可以獨立處理,但系統在統一的工作規範和技術要求下運行。

  54. 程序的可維護性:一個軟件系統或組件可以被修改的容易程度。

  55. 程序的可靠性:是指程序和系統的安全可靠,如數據存取的安全可靠、通信的安全可靠、操作權限的安全可靠等。

  56. 程序的可閱讀性:程序不僅要求邏輯正確,是計算機能夠執行,而且應該層次清楚,便於人們閱讀。

  57. 程序效率:是指計算機資源能否被有效地使用。

  58. 個人複查:指某個編程人員檢查自己編寫的程序。

  59. 走查:是指測試人員通過人工測試方法檢查程序中的錯誤。

  60. 會審:將編程人員的講解與走查結合在一起。

  61. 黑盒測試:也稱功能測試,將被測程序看作黑盒子,只檢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規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適當地接受輸入數據併產生正確的輸出信息。

  62. 白盒測試:也稱結構測試,它將被測程序看作透明的白盒子。該方法按照程序的內部結構和處理邏輯來選定測試用例,對程序的邏輯路徑及過程進行測試。

  63. 水波效應:指一個模塊的修改而導致隱含缺陷、錯誤的放大以及一連串的新錯誤的出現。

二、簡答與論述

(一)、歷年考題整理(標章節號的來源於課後題)
  • 簡答

1. 舉例說明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例子?2018

2. 【D5章】系統設計的主要原則是什麼?2018
(1)系統性原則。在系統設計中要從整個系統的角度進行考慮,注意保證系統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靈活性及可變性原則。靈活性是指系統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3)可靠性原則。可靠性指系統抵禦外界干擾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擾時的恢復能力。
(4)經濟性原則。經濟性是指在滿足系統要求的前提下,不僅追求給用戶帶來一定的效益,還應儘可能減少系統不必要的開銷。

3. 【D5章】簡述模塊化設計的核心思想。舉例說明系統聚合實現高內聚、低耦合。2017
(提高模塊的獨立性,減少各子系統之間的依賴程度)

4.信息系統安全和控制組織框架的要素有哪些?2017

5.可行性分析的步驟有哪些?2016 A

  • 確定系統的規模與目標
  • 明確用戶主要信息需求
  • 提出擬建系統的初步方案
  • 提出並評價可能的替代方案
  • 給出還項目做還是不做的選擇,同時確定方案
  • 制定項目開發計劃
  • 撰寫可行性分析報告
  • 向用戶審查小組與指導委員會提交結果

6. 如何理解企業組織和信息系統的關係?2016 A

組織變化促使信息技術發展,組織的約束條件制約信息系統的變革,信息系統對組織的戰略支持,信息技術爲企業變革提供支持

7.信息系統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2016 B

  • 信息網絡系統廣泛地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通過國家或國際的通信系統,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不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電子化書信的往來將人們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對文娛與新聞的獲取將由被動接受變爲主動選取,個性化風格得以增強。電子貨幣與自動購銷系統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消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消費習慣。信息系統的應用使團體工作不必面對面地坐在一起。人們可以在家裏辦公,並隨時保持與同事之間的聯繫。信息系統滲透到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一方面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給社會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例如,在全球範圍內,隨着文化交流的擴大、交流內容的增加與交流方式的便捷,會使某些民族文化受到衝擊。人們由直接交流變爲間接交流,將在某種程度上淡薄感情色彩等等。總之,信息系統的應用已迅速地改變人們生活與工作格局,對人們的習慣、習俗和心理產生深遠的影響。
  • 目前亟須面對的根本性問題:
    如何深刻認識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技術系統,又是一個社會系統。
    如何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爲信息系統的應用創造有利條件。
    如何用信息技術來促進企業管理。
    如何提高企業文化,培養新一代的工作人員,使之適應新技術應用和企業轉型的挑戰。
    政府部門如何促進信息系統的應用和發展。

8.闡述虛擬企業的主要特徵?2016 B
(1) 通過計算機網絡與中間商、承包商、合作伙伴保持聯絡
(2) 可以把每個夥伴的優勢集中起來,設計、製造、銷售最好的產品
(3) 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機動性和反應的靈敏性
(4) 各公司之間很難確定邊界
(5) 在虛擬組織的環境下,組織與管理上非常依賴於信息技術

9. 什麼是數據、什麼是信息?二者之間有何區別?2015 4分
信息是加工處理後的數據,是對決策有價值的數據,是數據所要表達的內容;數據是信息的表達形式,只是一種描述符號。信息必然是數據,但數據未必是信息,信息只是數據的一個子集。

10.建設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1) 合理地確定信息系統的目標
(2) 企業具備一定的科學管理基礎
(3) 具備一定的物質資源保證
(4) 領導重視,業務人員配合
(5) 開發方配備結構合理的開發隊伍。

11.結構化分析與設計方法有哪些特點?
(優點:在調試,可讀性和可維護性方面有很大的改進
缺點:代碼重用性不高,以過程爲中心設計新系統,除了一些標準函數,大部分代碼都必須重新編寫)

12.什麼是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週期?系統轉換是否表示另一個週期的開始?爲什麼?
(結構化生命週期法:採用自頂向下的方法把複雜的全局性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局部問題,解決了複雜大系統的開發難題。)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週期指:一個信息系統的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運行與維護的全過程。
系統轉換不表示另一個週期的開始。
系統轉換是指以新系統轉換原系統的過程。

13.什麼是測試?成功的測試是否指被測試的軟件中沒有錯誤,從而說明軟件無潛在錯誤存在,說明你的看法?
爲了發現程序中的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 。
系統測試的意義不僅在於發現系統內部的錯誤,還可以通過某些測試方法,瞭解系統的響應時間、事物吃力吞吐量、載荷能力、失效恢復能力以及系統實用性等指標,從而對整個系統作出綜合評價。

  • 論述

1. 某商場根據供應商送來的發貨單及貨物,經與訂貨合同文件對照後,審覈發貨單,當發現與合同不符的發貨單及貨物退回供應商。對合格的發貨單及貨物,則將發貨單存檔;然後對貨物開入庫單,將入庫單及貨物送交倉庫,並向財務科發出付款通知。試繪製數據流程圖與數據字典。2018

2.假設你公司有一個電子商務網站用來銷售商品並且接受信用卡支付。請討論該網站可能面臨的安全威脅及其潛在的影響有哪些?可採用哪些信息技術來降低這些風險?2017

3.【D3章】詳細描述信息系統開發週期的每一個步驟。2016

  • 系統規劃:系統規劃階段要從用戶提出的初始要求出發,派遣有關人員進行初步調查。
  • 系統分析:系統分析是信息系統開發最關鍵的環節,解決的是“做什麼”以及“應該做什麼”的問題。
  • 系統設計:系統設計是運用系統分析成功併爲系統實施提供基礎的重要一環,主要任務是進行新系統的物理設計,解決的是“怎麼做”的問題。
  • 系統實施:主要任務是將新系統付諸實踐。主要任務包括:系統硬件的購置與安裝、程序的編寫與調試、系統調試和轉換。
  • 系統運行與維護:進行分析系統的日常運行維護,評價系統的運行效率,對運行費用和效果進行監理審計。

4.管理信息系統運行與維護階段的系統維護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工作。請論述爲什麼要進行系統維護?如何進行系統維護?2015
系統維護不僅是修改代碼,更重要的是對修改工作的組織和控制,以避免修改帶來的混亂,同時,爲以後進一步修改做好必要的測試和記錄工作,進而保證管理信息系統正常而可靠地運行,並能確保系統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注意要:減少代碼修改的隨意性;提供必要的資源;測試需要按照規則;注意對文檔的維護;修改工作規範化。

5.請通過實例論述企業一把手在開發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作用?2015
企業一把手在管理信息系統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1、在系統開發初階段,他們的支持與否決定了系統開發是否能夠順利進行。2、他們爲系統的開發提供資金、人員和設備配置,若是沒有這方面的支持,系統的開發很難進行下去。

(二)、課後題+書中重點(按章節整理)
  •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統基礎

1. 信息系統的構造:系統輸入、處理部分、輸出部分、反饋

2. 信息系統開發中的分析方法:(1)自頂向上分析方法;(2)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分析方法

3. 信息的主要特性是什麼?
真僞性,層次性,可傳輸性,可變換性,共享性

4. 信息流在企業中起什麼作用?舉例說明信息流與物流的關係
伴隨着物流等其他流的產生,都有與之對應的信息流產生。
信息流反映過其他流的狀態,並對其他流具有控制和調節作用。
物流形成的同時,產生信息流。企業通過信息流對物流進行管理。

5. 信息系統的結構和主要功能是什麼?企業內信息系統有哪些類型?
結構:業務處理,執行控制,管理控制,戰略計劃子系統。
主要功能:計劃,控制,預測,輔助功能
類型:應用系統,金融業的應用系統,服務業的應用系統以及教育業的應用系統,國家經濟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決策支持系統

6.說明管理信息系統的層次與管理層次性的關係,信息系統如何改變企業的組織與管理?
管理體制合理化
管理方法科學化
加強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
提高人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
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7.什麼是企業扁平化?舉例說明企業的扁平化與管理流程的改變。
扁平化管理是指企業通過減少管理層次、壓縮職能部門和機構、減少人員,使決策層和執行部門間的層級儘可能減少,從而能快速推進決策的執行的新型管理模式。
扁平化管理摒棄了傳統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通過縮短經營管理通道和路徑,擴大管理的幅度,進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扁平化讓企業對市場變化的適應力大大提高。
扁平化是公平的基礎。
扁平化管理有利於節約成本。
扁平化管理設計一切都要服務於流程的簡化,使總體業務流程達到最優化。

8.闡述你對系統方法的理解。
系統的方法不僅僅是一種認識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實踐的方法,是一條行動的指南。如果人們在實踐中遵循系統方法,使用系統的方法做指導,就應該處處從系統的整體角度來考慮問題。相反的,人們如果違背系統方法,做事不從整體來看,過分注重局部是無法認識問題的。

9.如何理解MIS的戰略作用與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MIS的戰略作用:
由於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企業所面臨的競爭更趨激烈。以客戶爲中心、利用計算機技術和麪向整個供應鏈成爲在新的形勢下發展的基本動向。
MIS面臨的挑戰:
對於軟件產品來說,有:設計的MIS不符合企業的目標;MIS需要和管理流程融合;需求不明確,變化因素多;MIS的實施是涉及面廣,參加人員多的複雜系統工程。

10.舉例說明信息系統的主要資源
(例如人力、硬件、軟件、數據、網絡、信息產品等資源)

11.舉例說明數據挖掘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對決策支持系統的支持

12.舉例說明全球業務以及IT技術在全球化環境下的發展和作用

13.爲什麼管理着要特別注意企業流程?爲什麼需要企業流程的整合?信息系統如何支持供應鏈管理與商業協作?

14.信息系統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拓展了人們的交際圈、滿足了人們的各種需求

15.試闡述信息系統與相關學科的主要關係?

16.什麼是系統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
直接經濟效益評價,它是指企業運行MlS之後,使用計算機管理所節約的開支與企業在MIS實施過程中一次性投資(包括軟件、硬件投資)的折舊和運行費用相比較的結果。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增加了投資和一些費用,但可以減少管理人員,這就減少了工資及勞動費用,通過實現管理現代化,節約物資消耗,降低成本消耗,減少庫存資金,節約管理費用,還能夠堵塞資金漏洞等。科學的計劃決策更能帶來難以估價的經濟效益。
第二: 間接經濟效益的評價,它是指企業在運行MIS之後,在提高管理效率方面和數據集中管理方面,以及在建立網絡系統之後數據的共享和數據傳遞的及時性、準確性方面,可以實現實時、定量的管理方面,提高了企業競爭力而帶來的效益的評價。

  •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統與組織變革

1.組織結構的通用性一般包括哪些?

2.什麼是組織扁平化?說明扁平化與信息技術發展的關係?
是指通過組織結構的調整,消減中間管理層數量的工作過程。
致力於廢除等級制度,創建精煉的管理結構,進行一系列結構性調整,賦予一線管理人員更多參與決策的權力,從而提高管理效率

3.闡述虛擬企業的主要特徵。舉例說明互聯網支持虛擬企業的價值。
通過計算機網絡與中間商,承包商,合作伙伴保持聯繫。
可以把每個夥伴的優勢集中起來,設計,製造和銷售最好的產品。
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機動性和反應的靈敏性。各公司之間很難確定邊界。

4.闡述企業組織變革的主要方式和過程。舉例說明企業如何進行業務流程重組。

  • 主要方式和過程:
    自動化(對生產過程的變革)
    合理化(組織變革與流程重組)
    流程重組(調整戰略和提升競爭力)
    立足點轉移。
  • 業務流程重組步驟:
    (1)描述環境,明確目標(2)規範原流程(3)整合與再造流程

5.如何理解企業資源計劃能夠消除部門聯繫的障礙,並形成基於市場需求和企業資源的計劃?
ERP是通過一個信息系統,整合企業的流程來解決問題,消除各個部門的分裂的系統障礙,使得信息能夠在製造,會計,人力資源,銷售和生產部門之間共享,形成整合整個企業的流程。
ERP實現全球大市場營銷戰略。
ERP實現繼承市場營銷。
ERP擴充了供應鏈管理等功能。
使用行業範圍增大。
ERP系統主要是採用模塊化管理。

6.如何理解企業組織和信息系統的關係?
信息系統與組織之間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係,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一旦組織中的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起來,它又會反過來促使信息系統以及組織與管理的不斷變革。變革後的信息系統、組織結構、管理方式等再次作用於管理信息系統,由此產生了一個循環。
信息系統與組織之間是互動的關係。具體地說,一方面,組織的目標決定着信息系統的目標,組織的變化以及企業外界環境商業需求促進信息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助於加強企業的競爭力。推動業務流程重組,促進組織結構優化,有利於降低成本,擴大企業的競爭範圍,提高爲顧客服務的水平。

7.舉例說明信息系統如何把客戶訂單,存貨系統及其供應商系統連接起來。

  •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與開發方法

1.信息系統戰略規劃中有哪些活動?
描述系統整體結構,給出資源配置計劃,選擇開發方法,確定子系統的開發次序

2.什麼是關鍵成功因素?如何應用關鍵成功因素法?
關鍵成功因素就是指使組織能夠達到目標的關鍵因素,關鍵成功因素法是分析出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圍繞關鍵因素識別企業的主要信息需求和相關工作的規劃方法。即關鍵成功因素法是可以幫助企業識別信息需求的方法。
關鍵成功因素法的主要步驟如下:
(1)瞭解企業的戰略目標:需要遵循信息系統規劃與組織目標的一致原則;
(2)識別關鍵因素:識別關鍵因素,包括子因素。
(3)分析信息需求:明確關鍵因素的性能,分析信息需求,進行企業系統規劃。

3.什麼是業務系統規劃法?
企業系統規劃是根據企業目標制定MIS規劃的結構化方法。該方法根據企業目標分析企業過程、數據類等,然後再從數據類分析出系統的主要功能(子系統、模塊),最後建立基於目標的企業劃。

4.生命週期法的主要文檔包括哪些?VSS軟件如何進行版權管理?

5.原型法的主要特點是什麼?解釋原型法如何支持終端用戶和專家改進過程。
便於滿足用戶的要求,開發時間短,效率高,頻繁的開發需求使開發進程難以管理

6.U/C矩陣的模塊劃分是否是唯一的?U/C矩陣分析法的求解步驟是什麼?
功能/數據分析法是通過U/C矩陣的建立和分析來實現的。
有些情況模塊的劃分不唯一。
步驟:(1)創建U/C矩陣(2)填上U或C (3)正確性檢驗(4)調整矩陣元素(5)劃分模塊

7.在系統規劃中,如何利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策略?
自下而上”MIS開發策略:優點:可以避免大規模系統可能出現運行不協調的危險。缺點:不能像想象那樣完全周密,由於缺乏從整個系統出發考慮問題,隨着系統的進展,往往要做許多重大修改,甚至從新規劃、設計。“自上而下”MIS開發策略:優點:這種開發策略有很強的邏輯性,是從整體上協調和規劃,由全面到局部,由長遠到近期,從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來發來設計信息系統。缺點:實施難度較大。

8.外包的特點和風險是什麼?如何進行外包風險管理?
特點:集中核心力量;有益於遇見成本;簡化內部的而管理工作;促使企業資源整合
風險:降低了企業的控制能力;委託代理關係輔助容易起糾紛
風險管理:健全合同文檔、參考國際評估標準、引入多個供貨商

9.簡述信息系統開發週期的每一個步驟。

  • 系統規劃:系統規劃階段要從用戶提出的初始要求出發,派遣有關人員進行初步調查。
  • 系統分析:系統分析是信息系統開發最關鍵的環節,解決的是“做什麼”以及“應該做什麼”的問題。
  • 系統設計:系統設計是運用系統分析成功併爲系統實施提供基礎的重要一環,主要任務是進行新系統的物理設計,解決的是“怎麼做”的問題。
  • 系統實施:主要任務是將新系統付諸實踐。主要任務包括:系統硬件的購置與安裝、程序的編寫與調試、系統調試和轉換。
  • 系統運行與維護:進行分析系統的日常運行維護,評價系統的運行效率,對運行費用和效果進行監理審計。

10.信息系統的開發方式:獨立開發方式、委託開發方式、合作開發方式、購買現成軟件

  • 第四章 系統分析

1. 系統調查主要從哪幾方面展開?一般可用的調查方法有哪些?

  • 組織結構的調查
  • 管理功能體系的調查
  • 業務流程的調查
  • 數據流程的調查

方法:

  • 研究資料法
  • 開調查會
  • 用戶訪談
  • 問卷調查
  • 發電子郵件

2.舉例說明現行的系統分析與優化方法?

  • 信息需求分析
  • 功能分析及劃分
  • 整理收集的數據資料
  • 分析數據

3.數據字典包括哪幾類元素?

  • 數據元素
  • 數據結構
  • 數據流
  • 數據存儲
  • 外部實體
  • 加工處理

4.數據流程圖中有哪些元素?符號如何表示?如何理解數據流程圖的繪製過程是“自頂向下,由粗到細,逐步求精”?
外部實體,數據流,數據處理,數據存儲
繪製過程自頂向下,由系統外部至系統內部、由總體到局部、由抽象到具體逐層分解。
(是以自頂向下,逐步求精,模塊化爲基點,以模塊化,抽象,逐層分解求精,信息隱蔽化局部化和保持模塊獨立爲準則的設計軟件的數據架構和模塊架構的方法學。)

5.系統分析報告包括哪幾方面的內容?

  • 引言

  • 項目概述

  • 現行系統的調查情況

  • 分析和優化

  • 產生新系統的邏輯模型

  • 實施計劃

  • 第五章 系統設計

1.系統設計的主要任務和原則是什麼?
任務:功能模塊結構設計,代碼設計,數據設計,輸入輸出設計,物理配置方案設計。
原則:系統性原則,靈活性及可變性原則,可靠性原則,經濟型原則。

2.簡述模塊化設計的核心思想。舉例說明系統聚合實現高內聚,低耦合。
核心思想:把信息系統分解成一些規模較小、功能較簡單的獨立的模塊。模塊之間的相互聯繫通過一定的方式予以規定和說明。
(簡單地說就是將產品的某些要素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統,將這個子系統作爲通用性的模塊與其他產品要素進行多種組合,構成新的系統,產生多種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產品。)
舉例:
圖書管理系統:
包含:
圖書採編系統(圖書信息、圖書表、出版社表)
圖書借閱系統(借閱信息、預訂表、圖書表、讀者表)
圖書查詢系統
圖書預訂系統
圖書維護系統
讀者留言系統
讀者管理系統
【補充】一個模塊應具備的四個要素:
輸入輸出、處理功能、內部數據、程序代碼
【補充】模塊設計優化的原則:
模塊的獨立性、內聚、耦合、模塊的大小、扇入和扇出、作用範圍和控制範圍

3.簡述代碼的種類和區別
順序嗎,區間碼,助記碼
【補充】代碼設計的原則
唯一性、整體性和系統性、易於識別和記憶、可擴充性、簡明性和效率性、標準化和規範化、中文限制

4. 說明數據庫設計的主要方法和技術
手工試湊法,規範設計法
【補充】數據庫設計的六階段步驟
用戶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數據庫的實施、數據庫運行與維護

5.輸入與輸出設計的順序如何?
先進行輸出設計,然後再反過來根據輸出所要求的信息進行輸入設計

6.輸入設計的原則有哪幾條?輸入數據的校驗方法有哪些?
(1)輸入量小。輸入量應保持在能滿足處理要求的最低限度。
(2)輸入簡便。輸入數據的彙集和輸入操作應儘可能簡便易行,從而減少錯誤的發生。
(3)數據轉換少。輸入數據應儘量用其處理所需的形式進行記錄,以便減少或避免數據由一種介質轉換到另一種介質時可能產生的錯誤。
(4)數據儘早檢驗。對輸入數據的檢驗應儘量接近原數據發生點,使錯誤能及時得到更正。
常見的輸入校驗方式有二次輸入校驗法、靜態校驗法、平衡校驗法、文件查詢校驗法、界限校驗法、數據格式校驗法和檢驗碼方法等。

7.人機對話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進行數據檢驗?
人機對話設計的任務是根據用戶在使用信息系統時的操作動作及所遇到問題,設計友好的、有輔助操作意義的人機交互方式。
(1)對話設計以用戶需要爲先。
(2)對話設計的實質是信息交換。
(3)對話設計友好性強。

8.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的主要依據是什麼?設計內容包括哪些?
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的主要依據:
(1)系統的吞吐量。
(2)系統的響應時間。
(3)系統的可靠性。
(4)系統的處理方式。
(5)系統的地域範圍。
(6)系統的數據管理方式。
設計內容包括:
(1)系統工作模式設計。
(2)計算機硬件設計。
(3)計算機軟件設計。
(4)計算機網絡設計

9.系統設計說明書的內容包括:
(1) 功能結構設計
(2) 代碼設計
(3) 數據庫設計
(4) 用戶界面設計
(5) 物理系統配置方案設計
(6) 系統實施方案及說明。

  • 第六章 系統實施與評價

1.系統實施的主要工作?
系統實施的主要工作包括:軟硬件設備、程序設計、系統測試、用戶培訓、系統轉換等工作。

2.程序員的主要依據是什麼?程序設計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程序設計主要依據:程序設計的主要依據是系統分析、設計階段的文檔。
程序設計方法: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速成原型式的程序設計開發方法、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等。
基本要求:
(1)以系統分析、設計階段的文檔和成果爲依據。
(2)儘量採用已有的工具和程序(3)提高閱讀性和可維護性:儘量清楚,不需要強調技巧。

3.舉例說明系統總體評價的內容?
(1)規模、結構、應用範圍等情況。
(2)支出是否超預算。
(3)是否滿足質量要求(使用性、正確性、可擴充性、可維護性、通用性等);
(4)文檔是否齊全;
(5)系統的完全保密情況。

4.說明系統維護的內容
硬件的維護、軟件的維護、數據文件的維護、產品代碼的維護

5.測試步驟有哪些?各個步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整理於:馬慧, 楊一平, 管理信息系統,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