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活着》大家有沒有什麼想說的,我先來吧!

        這是讓我感到有水準且走心的國產好作品影視,張藝謀早期導演作品,是翻拍了餘華的文學小說作品《活着》,也是這部《活着》讓我對當年那個中華人民最苦難的時代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也可能電影是誇張了點,但是那些應該都是當年真實發生的事情。
 
        我並沒有看過小說,只是簡單的百度了一下,然而給我的感覺是小說的悲慘程度要比電影來的大,電影也弱化了這部作品對人們帶來的傷感和絕望,首先我先來列舉一下電影翻拍小說之後做了哪些整改,首先是福貴的兒子有慶在電影中是被倒塌的牆壓死了然而在小說中則因爲血型和生了病的縣長夫人相同抽血過多而死,福貴的妻子在電影中只是生了病但是在原著小說種則因爲軟骨病過世,福貴的女婿在電影中是活着的但是原著則把他設定在工作中出意外而亡,福貴的外孫在電影中也是活蹦亂跳的在原著中則因爲太餓吃豆子被噎死,剩下的電影跟原著種就相差不太大了。
 
        故事在40 50 60年代三個時代背景中被呈現,整部電影經歷了抗戰,內戰,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所以說這部電影讓雞哥對我們的歷史又有了新的認識,雞哥只是一個95後毛頭小子。在40年代主角徐福貴愛賭,最終把自己大院一切都輸光了,由一個富貴少爺淪爲了一個街頭小販也不在賭了,把父親氣死了,隨後被抓去當壯丁打仗去了;50年代大躍進時代,福貴一家雖然苦但是很幸福,只是福貴兒子再一次意外中夭折;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悄然而至,讓雞哥感到難受的是醫院竟然沒有老一輩的專業醫生淨是些毛頭小子來治病,就是因爲這樣福貴的女兒鳳霞因爲生孩子大出血慘死了。福貴的戰友春生也被批鬥萌生了死的念頭。電影到此已經謝幕了,電影的結局是福貴,福貴妻子家珍,福貴女婿二喜,福貴外孫饅頭在我看來還是比較幸福的生活着,這就是我所說的電影弱化了原著的傷感成分,在原著中結局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他的老牛相依爲命,他的妻子兒子女兒女婿外孫都相繼離他而去,其他人的死因前半段我也講了,真的是雞哥寫到這眼睛有點溼潤了。
 
        活着?說實話我非常佩服福貴,他面對生活的壓力面對生活的打擊面對挫折他敢大步向前,並且能夠改過自新的精神,他還曾說服春生或者比什麼都重要。還有他媳婦家珍賢惠堅強不離不棄,總的來說這部作品肯定表達了有更多的東西,只是雞哥理解不到那個層次大家不要噴我。
 
        雞哥覺得吧,80 90 00這幾代人已經很幸福了,我感覺什麼都不如活着好健康好,在我看到福貴家珍爲死去的兒子嚎啕大哭那會兒,我也是受不了了,也許這就是我對生命的珍視的表達吧(當然這並不是雞哥自誇 - 這是事實),活着並不是我們自己的事也不只是對我們自己負責任,更是對家人親人的責任,它關係到很多很多人的感情和命運。所以我們不管月薪拿多少,只要我們活着,努力克服困難,生活中困難多着呢,我們不能遇見一個就想死吧,克服着克服着我們就習慣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