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活着》大家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我先来吧!

        这是让我感到有水准且走心的国产好作品影视,张艺谋早期导演作品,是翻拍了余华的文学小说作品《活着》,也是这部《活着》让我对当年那个中华人民最苦难的时代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可能电影是夸张了点,但是那些应该都是当年真实发生的事情。
 
        我并没有看过小说,只是简单的百度了一下,然而给我的感觉是小说的悲惨程度要比电影来的大,电影也弱化了这部作品对人们带来的伤感和绝望,首先我先来列举一下电影翻拍小说之后做了哪些整改,首先是福贵的儿子有庆在电影中是被倒塌的墙压死了然而在小说中则因为血型和生了病的县长夫人相同抽血过多而死,福贵的妻子在电影中只是生了病但是在原著小说种则因为软骨病过世,福贵的女婿在电影中是活着的但是原著则把他设定在工作中出意外而亡,福贵的外孙在电影中也是活蹦乱跳的在原著中则因为太饿吃豆子被噎死,剩下的电影跟原著种就相差不太大了。
 
        故事在40 50 60年代三个时代背景中被呈现,整部电影经历了抗战,内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所以说这部电影让鸡哥对我们的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鸡哥只是一个95后毛头小子。在40年代主角徐福贵爱赌,最终把自己大院一切都输光了,由一个富贵少爷沦为了一个街头小贩也不在赌了,把父亲气死了,随后被抓去当壮丁打仗去了;50年代大跃进时代,福贵一家虽然苦但是很幸福,只是福贵儿子再一次意外中夭折;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悄然而至,让鸡哥感到难受的是医院竟然没有老一辈的专业医生净是些毛头小子来治病,就是因为这样福贵的女儿凤霞因为生孩子大出血惨死了。福贵的战友春生也被批斗萌生了死的念头。电影到此已经谢幕了,电影的结局是福贵,福贵妻子家珍,福贵女婿二喜,福贵外孙馒头在我看来还是比较幸福的生活着,这就是我所说的电影弱化了原著的伤感成分,在原著中结局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他的老牛相依为命,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都相继离他而去,其他人的死因前半段我也讲了,真的是鸡哥写到这眼睛有点湿润了。
 
        活着?说实话我非常佩服福贵,他面对生活的压力面对生活的打击面对挫折他敢大步向前,并且能够改过自新的精神,他还曾说服春生或者比什么都重要。还有他媳妇家珍贤惠坚强不离不弃,总的来说这部作品肯定表达了有更多的东西,只是鸡哥理解不到那个层次大家不要喷我。
 
        鸡哥觉得吧,80 90 00这几代人已经很幸福了,我感觉什么都不如活着好健康好,在我看到福贵家珍为死去的儿子嚎啕大哭那会儿,我也是受不了了,也许这就是我对生命的珍视的表达吧(当然这并不是鸡哥自夸 - 这是事实),活着并不是我们自己的事也不只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任,更是对家人亲人的责任,它关系到很多很多人的感情和命运。所以我们不管月薪拿多少,只要我们活着,努力克服困难,生活中困难多着呢,我们不能遇见一个就想死吧,克服着克服着我们就习惯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