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爱,才配得上真正的喜欢。

前几天偶然联络上了一位高中同学,在她短暂的抱怨中我知道了她的焦虑:她今年30岁,单身未婚,也没有正经工作,目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

仅仅是这样一行字的介绍,大家就应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了吧?

她告诉我,前段时间父母给她介绍相亲对象,是老家的,年纪相仿,对方是公务员,有车有房,家中独子,说白了,就是整体条件不错,是个可以考虑结婚的人选。

她自然是很不情愿面对父母的做法,她一个人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在北京漂了五六年,虽然没有扎根,但也已经接受不了家乡的那一套。

她对我说,她并不是看不起家乡的那些人,她是害怕,害怕那些亲戚朋友们对身边人病态的掌控欲,他们总会说:我们就这样过来的,你为什么就不行?

对于结婚也一样,好像一个女人在30岁还没有结婚就是一件不能让周围人信服的事,反过来说,好像只要有人愿意和30出头的女人结婚,就要女人感恩戴德了。

这样的观念在生活中普遍吗,普遍;正常吗,不正常。

去年回家过年听朋友说了一件事,**他俩离婚了。

双方大家都认识,当初两人也是通过朋友同学互相牵线就认识了,后来谈恋爱,再后来没多久就结婚了。

没结婚之前,男的对女的特别好,还经常去她们家帮忙干活什么的,结婚之后,才发现对方毛病不少:好面儿,爱吹牛逼,特别懒,还是成人巨婴,不求上进。对如何抚养孩子,家庭生活的构建,教育孩子,一无所知。

他对婚姻的看法是:老婆要是处女,老婆要在生活中伺候他方方面面,顺从他,两人吵架必须要赢,否则就摔东西,喝酒后耍酒疯。

他对工作的看法是:干一天算一天,工资低的看不上,工资高的嫌太累,每个月都从自己父母那儿要钱花,还整体谈论一些与自己毫无相关的大事。

女方终于忍无可忍,提出离婚,而对方又像狗一样卑微的祈求原谅,再给一次机会,表示以后会改...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些习惯和生活的态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改起来太痛苦,能真正改变的人少之又少。而他之所以沦落成这样,完全是因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毛病,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就是不自爱。

甚至,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也是不自爱。而不自爱的人,往往最能激发别人的糟蹋欲。所以女方最终还是决定离婚,不想再忍受下去,也算是一种自爱的行为。

任何人,无论在爱情,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想要获得平等和进步,首先要尊重自己,爱自己,才能配得上别人的尊重与爱。

那些周围人身上你讨厌的,或者你身上也具有的:自私,自大,不自知,爱吹牛逼,懒,虚荣,对别人有偏见的毛病...从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慢慢来,一点一点改。

因为有句话说得好:人与人之间可以有悲欢共鸣,但唯独该怎么活这件事,是没有办法以己度人的。只能靠自己去修正,去改变,去完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