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將取代雲計算?雲計算前景與網絡前景

各個物聯網公司發現在將數據發送到雲之前,通過邊緣計算處理數據有很大的好處。最近Micron/Forrester的調查證實了這一趨勢:在未來三年中,53%的人認爲應該通過邊緣計算處理分析複雜的數據集。因此,有人大膽預測,“邊緣計算將吞掉雲”。邊緣計算備受推崇的原因是其解決了工業物聯網實現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

通過處理大量的傳感器數據,邊緣計算可以降低網絡上的數據傳輸成本以及雲數據的存儲成本。邊緣計算還可以分析和過濾傳感器側的數據,只將相關的數據發送到雲。邊緣計算還可以實現自主操作。許多工業操作都不能只因爲網絡連接問題立即停止。然而,無論網絡連接的情況如何,邊緣計算都可以保證設備和工廠的正常運轉。

邊緣計算已經引起了技術供應商的關注。小型創業公司正在創建專門的邊緣計算堆棧。物聯網平臺供應商擁有與物聯網硬件供應商相關的邊緣解決方案,甚至開源基金會也看到了邊緣計算的潛在機遇。

不同供應商與開源社區之間的市場動態仍在發展。有些供應商希望能夠提供完整的雲解決方案設備,有些供應商則在建立合作伙伴關係,還有一些則與開源社區展開了合作。目前還看不出哪家處於顯著的領導地位,但似乎有些廠商略勝一籌。

物聯網雲提供商的邊緣解決方案重點在於爲客戶提供一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設備、邊緣和雲。他們的工作可以讓客戶更輕鬆地構建、部署和管理與其雲平臺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對於很多希望快速推出新產品的客戶而言,物聯網雲提供商似乎更具優勢。但是,從長期看來,這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的風險在於,他們會被封閉在其供應商的平臺上。

把邊緣計算比作“神經末梢”,而同時現在我們把基於互聯網雲腦模型的智慧城市建設架構稱爲“城市雲腦”或者說“城市大腦”,邊緣計算這裏的角色就像是城市大腦的神經末梢,一方面採集數據信息,本地進行實時處理、預測,將本地處理提取的特徵數據傳輸給雲端大腦,另一方面將人工智能與分佈在城市中的傳感器結合,打通各系統平臺,使得城市運營出現的諸多問題能夠更加及時、有效的得到發現和處理!

IDC在其發佈的《中國製造業物聯網市場預測2016-2020年》報告指出,2018年將會有4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儲存,到2020年中國製造業企業物聯網支出有望達到1275億美元,其中軟件和服務合計市場佔比或超過60%,而現階段這個比例尚還不及10%。如今AWS、微軟、英特爾等國外大型企業已經着手佈局邊緣計算,可以預見的是邊緣計算之於雲服務企業重要性可見一斑!

關於很多人說,邊緣計算會不會取代邊緣計算?其實也大可不必擔心,本質上而言二者都是處理大數據的計算運行方式,是互爲補充的關係。

只是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相比較而言,不同的是,數據不用再傳到遙遠的雲端,在邊緣側就能解決,邊緣計算更適合實時的數據分析和智能化處理,也更加高效而且安全。

如果說雲計算是集中式大數據處理,那麼邊緣計算可以理解爲邊緣式大數據處理!現階段而言,邊緣計算距離規模化落地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相關的解決方案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對於很多邊緣計算雲服務商而言,還是需要沉下心來,深耕產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