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缘

2000年的那个夏天,对我和几个爱好陶瓷的同事们来说,是属于景德镇瓷器的。

在那个夏天里,尚未建成的新体育馆的空地上,举办了景德镇瓷器展销,呼啦啦一大片,足足有十几排,几十家摊位。货架上琳琅满目,各种颜色,各种器型,各种工艺,各种图案的瓷器,应有尽有,真真亮瞎了眼睛,感觉自己仿佛进入皇宫大院,左顾右盼,应接不暇。

那是景德镇瓷器第一次来我市展销,其品质和规模都属空前。

因为就在家门口,又因为夏天晚上遛弯儿顺道,不觉中,我和几位同事成了展销会上的常客。那是儿子上大学后的第二个署假,老妈的空巢期还在调适中,臭小子却跟着室友们游山玩水去了,这突然冒出来的瓷器展销会,刚好冲淡了我处于空巢期中的种种不适。

整整一个夏天,晚饭后逛展销会,几乎成了必修的功课,象吸了大烟似的,上了瘾了。


当然,对任何事物从接触到喜爱,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对陶瓷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属于小白盲购期。何为小白,即对瓷器知识一无所知;何谓肓购?即啥都不懂又急着选购。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不求甚解,只看眼缘,盲目下手,吃亏多多。

第二个阶段是瞎逛瞎看学习期。由于起初的心血来潮,该买的已经买完了,瓷器这东西怎么说也属闲情,不中吃,不中喝的,放在家里不磕不踫的又不易损耗,再喜欢,也不能老买不是。所以只好天天溜达来溜达去的,向摊主们请教有关瓷器的初级知识。

中国瓷器艺术博大精深,象我们这般走马观花的,充其量也只能了解个皮毛。如瓷器从制作工艺上,可分斗彩,粉彩,青花釉里红,窑变等等,从器型上分,有梅瓶,玉壶春瓶,天球瓶,将军罐等等。但多了这点皮毛,就跟当初的小白完全不一样了,再跟摊主们讨价还价就容易很多,对方报价也少了水分。常听到的话是,看你们是内行,就给你们报个实在价吧!我们闻之窃喜,现学现用,还真好使。

然而回头想起小白时期的匆忙下手,多花了冤枉银子,又不由心生懊悔。

第三个阶段是相熟拣露期。一个暑假就要过去了,展销会上的瓷器还有不少仍处以待沽状态。商家的绝招是常打最后三天牌,物件也是越来越便宜。我们这时才明白,瓷器属不宜搬运物品,商家卖不完的瓷器不可能再原道运回,还不够运费呢。再去展销会,便不时会碰到折上折的瓷器,遇到有眼缘的,性价比高的,在生活中又有实用价值的,还会忍不住再次下手,一来二去的,又买了一堆品质不上不下的东东。

前后购买,价格一高一低,多少算是摊薄了成本,换回了些许心理平衡。

除了我们几个,被这场瓷器展销会吸引的人还有不少,有一位教师更下功夫,专门买了好几本有关瓷器的专业书籍,她也是每天都去在展销市场,确是咨询讨教多,下手购买少,比我们靠谱的多。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2000年夏的那场瓷器展销会,终于落下了帷幕。我在收获了一堆瓶瓶罐罐的同时,也与陶瓷结下了情缘,以后再有类似的展销,还会兴致勃勃的去欣赏,去学习,但此时已有了理性的意识,很少再下手购买了。

每有闲暇,几件经济价值并无几何的瓷器们,总会被我搬来倒去的,狗窝挪到猫窝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得了元青花呢。

我的好朋友,收藏家凤华知道后笑话我,她说瓷器不在多,而在精,你这一堆劳什子,一件像样的都没有。

嘿嘿,只要自己喜欢,又实用,就够了,我心服口不服。

图片中的童趣米罐,就是那时淘回的多件瓷器之一。记得当时的价格不到五十元,即使现在,去淘宝上搜,价格也还差不多,毕竟已经是批量生产了,瓷器如果不是手绘品,就值不了几个钱。但因为是在陶瓷的开蒙期购买的,便带有了岁月与情感的浸染。

不幸的是,这件米罐后来被咪咪小花,即李小白的姐姐给打碎了盖子,虽经多次抢救也已是破镜难圆。没有了盖子,一件瓷器罐就算是残了,废了。开始的时候我找了一个大小相近的锅盖,盖在了上面,形象严重受损,如一个皇家的格格,霎时沦为流落在民间的丫头,光彩全无。后来索性把它收在储藏室,不在展示。

然而不在眼中,却在心中。事情不大,却一直被我记挂着,多方寻访终不得,可谓是瓷罐虽好盖子难配。淘宝上也是常搜常问,得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盖子不单卖,让人听了沮丧再三。

前些日子再去淘宝,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一家一家的搜,一家一家的问,真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家店主回复我,亲,盖子可以单卖,可不保准一定合适哦!

嘿嘿,只要您肯卖,合不合适就看我的了!

几天后,盖子寄过来了,打开一试,哎呦喂,别提多合适了!不单尺寸合适,图案搭配,就连色彩,也如同原配,仿佛罐盖与罐身就是失散多年的兄弟,令我心花怒放,象完成了一件大工程般的开心。

童子图瓷罐重获完美,今又重新摆在了显眼的地方,每看一眼,心情便会爽几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