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你能背過

文/曹紅格

學完選讀課文《牛郎織女》,我給學生推薦了四首詩詞《鵲橋仙》《迢迢牽牛星》《辛未七夕》《七夕》,要求學生選背其中的一首。

“這次要是完不成作業的,來個小小的懲罰。罰什麼呢?”我故作思索。

“罰他們抄寫《牛郎織女》。”國輝站起來,率先發言。

天,我心裏暈了一下,那麼長的課文啊。不過,嚇嚇那些懶惰的孩子也好。

“嗯,就按國輝說的辦!”我故作嚴肅地說。那一瞬間,我看到有的孩子已經咬牙切齒了。

第二天下午,剛進樓道,已經聽到教室內嗡嗡的讀書聲。無一例外,孩子們都在爲檢查做準備。

我先是帶着孩子們理解了《迢迢牽牛星》裏的疊詞和《鵲橋仙》裏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然後分組檢查了背誦。

很不幸,有10個孩子沒背過。

看着他們一臉的遺憾和個別同學的幸災樂禍,我馬上允許補救:“如果在課間能背給同學聽,也算過。”孩子們的小臉纔多雲轉晴了。

放學時,仍舊有5個沒背過。說實話,抄寫那麼長的課文,我可不想那麼做。

我把他們叫到跟前:“老師給你們一個選擇,或者抄課文,或者明天早晨站在教室前邊背給同學聽。二選一。”

“我背。”“我也背。”四個男生爭先恐後選擇了背誦。正中下懷,我點點頭示意他們離開。

“老師,我……我抄課文。”健美怯怯地說。這個女孩子,一提背誦就說自己不行。

“如果是我,我不選擇抄寫課文。多長啊,至少得抄一小時。我相信,這點時間足夠你背了。”我注視着她,盡力扭轉她的觀念。

我知道,即使第二天她還沒背過,第三天也必須給她機會,決不能簡單地以抄寫代之。那一抄,會抄沒了她最後的一點希望。

“老師,重新選擇行嗎?我想背《鵲橋仙》。”終於,她下了決心。

“當然行啊,試試看,我相信你能背過!”我當然答應了,這正是我的目的呀!

第二天,早自習時,四個男生當衆背誦,全部通過。看着他們晶亮的眼睛,上揚的嘴角,我的臉上也洋溢着陽光。

小健美背到最後一句話時,一時想不起來。“老師,我真的背過了,都背給我媽聽了。就是,就是一緊張,又忘了。”她懇切地解釋。

“我相信。我也相信你一會兒就能想起來。你一會兒想起來了,再背給我聽,或者背給你同桌聽。”

下課後,我剛在辦公室坐穩,健美和她的同桌跑過來了:“老師,她背過了。”

看着倆孩子興奮的眼神,我的心也雀躍起來:“你看,一定能背過吧!去玩吧!”

望着倆孩子離去的背影,我想起了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設計完成的一個實驗。

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裏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

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爲了班上的佼佼者。

這個實驗就是教育學和心理學上著名的“森塔爾效應”。

是啊,作爲教師,要對學生飽含期望,並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把自己的期望傳遞給他,讓他獲得自信,從而體驗到成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