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的錯誤實踐

緣起

最近因爲某些任務,開始自動化運維雲計算環境,目標提供給企業用戶使用。

先考慮一下不能犯的錯,打個預防針。

遷移到雲的常見錯誤

1. 架構轉變

軟件開發時,對物理硬件和技術堆棧有很高的依賴性,通常稱爲“緊耦合”架構,而云計算將很多物理環境資源化並分離開,也就是“鬆耦合”架構,這讓很多軟件“水土不服”。

雖然雲端可以垂直擴展,但是更多地還是水平擴展,即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新設備,並讓他們共同運行。

2. 不切實際的期望

很多已有的成功案例激勵太多人,就像那條有名的“一波三折”曲線,熱度褪去,失望非常大。
不要嘗試爆發式的成長方式,Instagram三個月十萬用戶只是個例。

3. 雲安全的認識不深

安全不能僅僅靠硬件完成,而是必須在軟件中計劃和設計好的東西。

4. 合適的業務選項

很多公司的開發團隊有技術偏好,這些偏好會影響判斷,尤其是平臺的選擇。他們往往傾向於最喜歡的,而不是合適的。

5. 服務停止的準備

既然是雲端,也無法保證環境的真正高可用,還是會有宕機,比如Amazon就出現過幾次。

6. 應對變化

就像敏捷開發方法,積極面對變化帶來的各種變動。

7. 技術債務

很多公司並不具備實現的技術,但是強行蹭熱度,實不可取。

8. 客戶需求

需要積極引導客戶的需求,實現雙贏

9. 成本更高

很多人覺得雲計算是縮減成本了,但是對比從前,少的是基礎設施的購買成本,但是多出了運維、恢復和容災的成本。各種雲服務模式也帶來很多額外的成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