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花樹下,不覺戀年光。——王勃詩摘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落霞與孤鶩齊飛”

這是王勃最爲傳世的詩句。

你大概聽說過“初唐四傑”的名號,這是大唐詩壇上的第一個現象級的男子天團,而在“初唐四傑”裏坐第一把交椅的,就是王勃。

王勃可以說是初唐詩壇的一面旗幟。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的詩文艱難地流傳了幾百年,在明代徹底湮滅,直到明朝都快亡了,人們才從別的圖書裏找出一些他的詩文,甚至要跑到日本去找一點抄本殘卷,攢成集子,讓我們感受他的風采。

他最能打動我們的,是他的文采和真性情。他比有唐以來任何一個前輩詩人都更能發現自然界蕭疏遼闊的美——“亂煙籠碧砌” “山山黃葉飛”,人人眼中有此景,卻人人筆下無此詩

現摘錄初唐詩人王勃的文句如下,你可以依照喜好任意取用。


《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順帶一說,王勃的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滕王閣序》典雅工巧,堪稱不朽名篇。


《滕王閣》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面對深秋寥落的山景,他拋棄了那些陳腐的套路,沒有寫宮體詩中“哎呀我真不捨得離開”之類的矯情句子,而是選擇了一幀膠片感十足、截屏可當壁紙的畫面——“山山黃葉飛”,作爲詩的結尾,帥得人眼暈。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寒夜懷友雜體二首》

復閤重樓向浦開,秋風明月度江來。 

故人故情懷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見。


《相和歌辭 江南弄》

江南弄,巫山連楚夢,行雨行雲幾相送。 

瑤軒金谷上春時,玉童仙女無見期。

紫露香菸眇難託,清風明月遙相思。

遙相思,草徒綠,爲聽雙飛鳳凰曲。


《秋夜長》

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層城綺閣遙相望。

遙相望,川無樑,北風受節南雁翔,崇蘭委質時菊芳。

鳴環曳履出長廊,爲君秋夜搗衣裳。

纖羅對鳳凰,丹綺雙鴛鴦,調砧亂杵思自傷。

思自傷,征夫萬里戍他鄉。鶴關音信斷,龍門道路長。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採蓮曲》

採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

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採蓮今已暮。

今已暮,採蓮花。渠今那必盡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採蓮花。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

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無處所,新物從華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採蓮歌有節,採蓮夜未歇。

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丰茸!

共問寒江千里外,徵客關山路幾重?


以下爲非完整摘錄:


落花落,落花紛漠漠。

落花飛,燎亂入中帷。

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

落花度,氛氳繞高樹。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顧。

試復旦遊落花裏,暮宿落花間。


朝朝翠山下,夜夜蒼江曲。

君王歡愛盡,歌舞爲誰容。錦衾不復襞,羅衣誰再縫。

林泉明月在,詩酒故人同。

邊城琴酒處,俱是越鄉人。

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


王勃的詩雄渾典雅,原諒我用這麼一句非典型的王勃詩句作爲題目,只是它太美。

今朝花樹下,不覺戀年光。



*部分文字摘自《六神磊磊讀唐詩》

*王勃與廣州:

王勃去交趾(今越南)探望父親,路上經過廣州的寶莊嚴寺(就是今天廣州的六榕寺),當時該寺的舍利塔剛翻新,寺僧一直是王勃的粉絲,於是請這位名人撰寫碑記,王勃一揮而就,於是就有了這篇《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碑文,這是是中國文學史上至今已知篇幅最長、內容包羅最廣的寶塔銘文,足足有3000餘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