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虛擬筆友的一封信(5)

回信已經收到。你的“無所不在,無,所以不在”讓我覺得很傷心,可也無可奈何是了。

今天說些什麼呢?聊一下老教授講的課吧,不知道你會不會感興趣。如果不感興趣的話,我就開始聊了。

他說儒家的理想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類似的說法我也聽說過,自古以來我們都是實行外儒內法的政策。你是怎麼看的呢?

他還提到了《論語》,事實證明一個人獨立思考太過重要了。不然的話譯文的水平就會左右你對古文的理解。因爲看了許多敷衍了事的翻譯,我有許多的理解都是不合聖人心思的,直到聽到教授的解釋,才發現這些翻譯實在錯得離譜。

比如說,“無友不如已者”,被很多學者解釋成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但個人比較偏向的解釋是沒有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這才比較接近聖人心思吧。

又比如說,“賢賢易色”,這句話怎麼解釋呢?很多人都解釋成跟隨賢人,遠離美色,或者說見到賢人要露出尊敬之色,改變自己的態度。但教授就不這麼認爲。因爲這樣解釋的話跟後面的話就連接不上來了,後面在說和父母、上級和朋友怎麼相處,這句話顯然是說和女朋友怎麼相處,所以大意就是看重賢惠之德勝過外表的美色。

天啊!這很符合我的愛情觀。索然無味的《論味》,突然改頭換面,擊中了我的小心臟。

當然還有很多的例子,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我們重溫一下四書五經,交流一下我們的想法吧。

教授說,儒家到了後面就變得沒有讀書人的骨氣了。像宋朝,大臣見了皇帝就要跪拜,清朝還綁了辮子,如同牛馬。孔子和孟子,哪裏有這樣子的呢?樑王直接被孟子逼得顧左右而言他,說“寡人有疾也”。講得可有趣了,差點把我笑死。

就這樣吧,記得多寫幾封信給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