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大裁員細說技術人員的未來

相信大家都聽說了,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大裁員,首批將裁員約900人,裁員幅度是相當大的,但是賠償方案還是很良心“N+6”。很多網友感嘆太良心了,都想被裁。相比於國內某些企業所謂的優化結構,真心已經很好了。但是卻有被裁的部分員工表示不滿,覺得不公平。

 

爲什麼不公平,其實真的很不公平,最近一段時間企業裁員上頭條的,基本上都是和IT相關的,而且每次研發人員都是裁員的大頭。作爲一個程序員,每次聽到這樣的新聞,都覺得心裏一緊,感覺前途堪憂。這次甲骨文中文研發中心被裁的表示不滿的都是老員工,爲什麼,因爲這個年齡段的研發人員,在職場上基本上失去競爭力了,本來日子過得還可以,一下子被裁,之後的工作生活都沒有了保障,能不急嗎!

 

可能很多人會說,只要有技術,年齡不是問題,看看什麼國外的程序員是越老越吃香,真的嗎?至少在中國的這個IT行業,年齡始終都是殘酷的。企業對年齡始終都是很在意的,人員始終都是新老更替,任憑你在有能力、有經驗、有激情。但是你有家庭,有房貸,身體多少都有點毛病,有年輕人能拼麼?能比年輕人更有激情麼?還有年輕時候的學習勁頭麼?還能接受上級的吆喝麼?還有年輕人好使麼?而且再怎麼說,薪資成本擺在那兒的,企業又不是傻瓜。爲什麼很多企業鍾愛應屆畢業生呢? 其實話說回來,企業定製化的技術,出了這個企業,就不知道該往那兒放了,就像一個螺絲釘,就只能在原來的位置才能配得上。企業越大,分工越明細,工作就只有那麼一畝三分地,業務範圍有限,幹着幹着,就成爲了企業的定製化人才了,除了手頭活,其他啥也不知道。被裁以後,就面臨着難找工作的窘境。

 

所以,我能理解他們的不滿和焦慮。也對技術人員的未來在哪裏充滿了焦慮,我只想簡簡單單的做一輩子的技術,寫一輩子的代碼,不行嗎?可能真的不行,寫代碼,單純的做技術,不是一個可以持續的職業,因爲技術日新月異,好不容易花了幾年時間,把一門技術學精通了,但是誰能知道10年後,這門技術還火嗎?還存在嗎?所以,想要做技術,就必須要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勁頭,否則就會被淘汰。

 

但是,技術的學習是不具有積累性的,不像其他行業,比如醫生,隨着工作年限的增加,經驗越來越豐富,能力也會越來越強,這個醫生也會越來越厲害,甚至成爲專家,越來越吃香;比如業務員,隨着接觸的人增多,溝通能力會越來越強,人脈積累越來越多,自然的越到後面,銷售產品也會越來越容易。這才具有技術的積累性。但是在IT行業做技術就不一樣了,看看之前做VB,做塞班系統的專家,在現在還那麼吃香嗎,雖然技術思維和理念都是相通的,轉行也是可以的,但是成本代價太高,之前的積累全沒了,唯一比新手多的優勢就只有工作年限了。而且20幾歲重新學習一門技術很容易,但是當你30幾歲了呢,推倒重來,可能麼?即使有這個能力,但是也沒有那份精力和心思了。

 

所以,技術人員到了30幾歲都很焦慮,也更害怕被裁。因爲幹技術是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產生收入的,做其他領域沒什麼興趣,也很有可能沒那個能力。所以需要時刻做好準備,時刻爲未來做好考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