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终总结--向死而生,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未完)

  好久没有更新啦,一方面是工作较为忙碌,一方面经历了同时几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突然意识到,2018年,似乎没有做过什么年终总结,同时近段时间经历了巨大压力与困惑下的觉醒,突然想写点什么,那么主题便是,向死而生,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记得上一次极限开发在0930那个时间段,为了保证项目的上线拼尽了全力,同时使自己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领域业务抽象、架构流程交互闭环以及对数据领域的任务、节点、表模型、系统建设分层等等有了更深的理解。记得那时满怀信心的准备迎接下一阶段的挑战,承接更多的项目。也许是经验不足,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读专业书读到走火入魔,在承接多项目设计、开发、测试、运维、人员指导、用户使用问题解决、加上他人干扰的情绪、以及自己对于向上的渴望。那种感觉,让你无法专注于任何一件事,无法听进去任何人的话语,盲目,愚蠢,身体是骗不了自己的,呕吐、智力严重下降、思维严重混乱。是恐惧、是愤怒、是压抑、是绝望,是羞耻感,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犹如黑暗笼罩在你身边,仿佛所有人都在看着你,最终导致心态的崩溃与自我的迷失。同时这也跟个人的一些特质有关,总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依旧要强行顶过去,但这次的管理方法不对,切换太过频繁以及求成心切,想要每一个都能在既定时间完成。最终,在家人、朋友与同事们的引导下,把来龙去脉梳理清楚,同时放空自己,阅读自我管理、思维方式、人物传记以及哲学的相关书籍。同时,将各个任务项进行优先级管理、风险管理,努力让自己专注于一件事情。最终开启了第三只眼,从摄像机角度审视自己的情绪与心态,贯穿价值观、思维方式、优点与不足以及家庭经历、工作经历、状态、背景的全生命周期审视。领悟我相人相众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随之回归最佳状态,那么下面分享一下多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些个人看法。

  1、自我管理与优先级管理 

     自我管理中最重要的便是时间管理与优先级管理。

     时间管理,在主导或参与多个项目生命周期的情况下,如果一个项目的过程包含需求理解、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的话,同时4个项目(这里的项目按照业务属性的差异化来划分,不以系统划分),相当于一天之中会被来回切换无数次,同时包含会议以及对他人的指导。这个时候,如果还按照单一项目生命周期的方法是已经行不通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设计与开发是一个细法活儿,一定要非常专注,考虑业务抽象、代码结构与框架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倘若被切换,再进入状态将会重新耗费之前已经投入的相同时间,随之慢慢地,将会变得心浮气躁,沉不下去了。

     这个时候一定要跟主管或是跟相关人员说清楚,并且列出详细的分工计划,暴露风险,哪怕时间线延期,也不能够重叠同时几个项目的各环节同时进行。在一天之中,必须有一段时间是能够安静的写代码或是架构设计或是解决问题,这个时间段不处理其他事情,哪怕一个人坐在安静的角落里,也要保证每天自己有专注的时间。

     优先级管理,很多情况下会遇到,这个事情你会成为中间卡点,中间卡点的意思是如果你不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会因此而延期。在多个时间线同一截止日期的情况下,内心是焦虑的,它一定会顾此失彼,如果稍微周边情绪感染或影响(也许人家没有恶意,此时焦虑的你也会理解成恶意),严重影响着自己的心态。而本人有个特点是极能忍,这个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因为如果一直忍下去不去沟通,最终达到爆发的临界点,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还好的是,每次到临界点的时候都会去思考,没有爆发,因为爆发出来是没有用的,找寻合理的环节方法)。

     那么这个时候,还是沟通,与相关人员沟通,说明各项目之间现在的问题不是落地问题,而是资源问题,不要自己硬撑。资源分配不合理,跟相关人员沟通,如果持续这样下去,一个都做不好。将四个项目中的轻重缓急按紧急重要、紧急非重要的方法去排期,或是拉上产品,项目经理一起review一下个人的时间线,以及说明现在的做事的方法会带来的切换严重性。这里重审,不要硬抗,不要硬抗,不要硬抗。

     这里有个重要的点,如果此时你已经深陷泥潭,在黑暗笼罩之前,切记与家人、朋友、同事沟通,不要封闭自己。同时,多出去走走,什么都不想,就关注陪你出去逛的家人啊、女朋友啊,看看电影,一起玩点开心的(这里要注意的是,完全抛开工作场景,生活就是生活)。到了工作日再尝试着去专注一件事。我记得,在自己最混乱的时候,已经丧失自信的时候,就想办法钻进去,就一个bug,程序员都知道有时候有些框架的依赖问题是很恶心的,要专注去找依赖关系,当你再次回归专注状态的时候,同时恢复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时候。内心会是无比的激动,卧槽啊!!太爽了卧槽啊 ~ 简直不忍直视的大喊着。

     即便状态回归了,但是其实还是没有回归最佳状态,头非常的疼,在我看来,是错乱的神经开始重组,变得有序。此时,尝试让自己更加专注,读一些名人传记、读一些哲学思想、读一些你曾经感兴趣的架构设计等等,只要是你想看的,能钻进去的就去尝试,慢慢的,就变得萌萌哒了,仿佛这个世界不一样了,更加清醒。当然,最好呢,能出去转转,去别的国家,感受下不同文化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这样你会有新的感悟。(开个玩笑,卧槽,日本的小杂志是摆在便利店的,哈哈哈哈)

 

  2、我对架构师 以及 软件架构设计的一些思考

     首先,心态上,前两天,跟一位曾经饿了吗的一位架构师讨论什么是架构。对方认为,优秀的架构呈现的应该是更加自然的世界,不应该是参杂任何个人情绪的。的确,我认为情绪平稳、心态平稳的架构师,在专注的时候,没有物质的欲望、或是为了什么而做什么的目的性的灵性产出的架构,是最合理的架构。架构师本就是一个中立的角色,对上需要对接产品、项目经理,对下他要对接各种技术人员,业务上还需要理解所在业务领域的核心模型。

     其次,共性的东西的抽象与操作的可配置化。个人觉得,很多时候,项目的一开始是想不清楚的,会陷入一种泥潭,就是说很多共性及抽象是在业务的不断迭代中方能呈现(这也是为什么要重构)。对方跟我讨论了一个话题很有深意,以《建筑的永恒之道》来与软件架构设计的共通。该架构师已经领悟的相同事务的共通。

     那么以本人的愚见,无论架构也好,工程也好,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与共性。但规律与共性一定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去发现与迭代的。建筑工程、软件工程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学科,同时理论已经很成熟(比如建筑工程中,结构力学的相关理论)。那么软件工程的顶层设计原则也就相当于相关的理论,但如何做好软件架构?下来就是要对现实问题,需求的深入理解,抽象共通,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任何方法、任何架构在现阶段看似是最优的架构,但架构的发展会随着重构进行演进。那么软件架构,是一个遵循所在的业务范围的迭代的过程。

     在设计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种状态,很难去平衡架构中各个因素,有时候会觉得无从下手,纠结这个平衡的状态。那么此时,我们换个方式想,业务总归是在发展,迭代总归是要进行。在想不清楚的时候,以局部最优的方式先做起来,在问题及其迭代中逐步发现及抽象共通点,从时间、质量、成本、流程、资源的角度以及未来可能的业务发展方向来平衡整个架构。突然想到阿里一句土话,哪怕错,也比不做要强。 

 

  3、哲学的起源与意识的进阶

 

  4、读书与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