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之培養學生的覺知力

這三週的大學英語精讀課文在講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備課的時候設計了幾個導入的活動都沒有特別滿意,開始講課的時候,一看到學生就臨時想出來一個易操作的活動,邀請願意嘗試的學生走到教室的最後,然後閉着眼睛,從教室的盡頭在中間的通道走到講臺,之後分享感受;幾輪之後,變成一個學生閉着眼睛,另一個學生睜着眼睛扶着他,走到講臺,兩個人分別分享感受。

學生說閉眼之後走路,一開始還好,後面會有點不確定,有點害怕;當有人扶的時候,就會覺得比較有安全感。

在學生分享感受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很多學生直接說的是“行動”,而不是感受,要引導幾次纔會說出“感受”。我推測,可能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家庭裏或者學校裏,沒有人引導他們關注自己的感受。

學這樣一篇文章,我希望學生學會到的絕不僅僅是單詞語法,而是能夠真的感受到海倫凱勒,五感中失去了視覺和聽覺,還是那樣用心的去感受人世間的一切,僅僅用觸覺和嗅覺去感受森林中的生命,對生命生出深深的感恩之心。

而我們大部分人,五感健全,每天很多時候都是把感官用於便利性,不見得真的用它去細細體味身邊的一切,對我們身邊的事物,有可能每天就是匆匆而過,沒有真正的去感受它。

生命真的很美好,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