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數據庫輝煌不再,雲數據庫迎來黃金時代

傳統數據庫輝煌不再,雲數據庫迎來黃金時代

這幾日,甲骨文一直處於輿論漩渦之中。甲骨文決定裁撤部分中國研發中心員工,首批中國有900人被裁。對於裁員的原因,甲骨文的解釋是要對現有研發體系和商業模式進行適時的調整,爲雲業務讓路。另據報道,備受讚譽的甲骨文雲業務背後的設計者庫裏安離職,加盟谷歌。
傳統數據庫輝煌不再,雲數據庫迎來黃金時代
  關於甲骨文戰略這裏不做評論,本文想談的是數據庫市場的走向。其實,甲骨文這番境遇折射出來的正是數據庫行業的最新變化。多年以來,憑藉其市場佔有率過半的 數據庫產品,甲骨文一直非常自信、淡定和從容。然而,雲計算大潮來襲,甲骨文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作爲甲骨文根基的數據庫市場正在重新洗牌,包括雲 數據庫在內的一批新生力量崛起,動搖了傳統數據庫的壟斷地位,也嚴重削弱了甲骨文的競爭優勢。

得數據庫者得企業級市場

在企業級IT系統中數據庫居於核心地位。據不完全統計,關鍵業務系統中有90%基於數據庫系統開發。而一旦選定數據庫如果再更換,要修改應用程序,這個工作量大,風險也很大;另一方面,數據庫中保存的一般是企業非常看重的數據,遷移也有可能威脅數據的安全。

正因爲如此,數據庫系統具有非常高的用戶粘性,一旦選定企業少有更換。因此有人說“得數據庫者得企業級市場”。看看甲骨文的歷史,也可以大體看出數據庫對企業級市場的重要影響。甲骨文帝國從數據庫起步,後來延展到ERP、CRM、HR等諸多業務。如果離開數據庫的支持,甲骨文今天的市場地位很難想象。

這些年來,衆多廠商覬覦數據庫市場,先後發起向甲骨文的挑戰,但甲骨文市場老大地位非常穩定,Oracle一家獨大、SQL Server、DB2和開源數據庫共存的格局多年維持不變。其中,Oracle、SQL Server、DB2等商用數據庫分享傳統企業中高端市場,開源數據庫分食傳統企業中低端和互聯網市場,多年來非常穩定。如果說變化也是在於以MySQL爲代表的開源數據庫近年來得到快速增長。

開源數據庫算得上是甲骨文數據庫的挑戰者,但並不危及甲骨文數據庫的壟斷地位。開源數據庫的典型用戶是互聯網網用戶,對大多數傳統企業而言,甲骨文數據 庫所代表的商用數據庫依然是首選。然而,一切等到雲計算時代到來就發生了變化,數據大潮涌來,爆炸性增長的數據量、豐富的數據類型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數據處 理需求,NewSQL、NoSQL以及雲數據庫紛紛涌現,尤其是雲數據庫,以AWS Aurora和阿里雲POLARDB爲代表,向傳統數據庫發起了強力衝擊,數據庫市場格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傳統商用數據庫認可度逐年下降

雲時代誕生的數據庫新生代

2019年是阿里雲十週年,也是AWS雲服務問世的第13個年頭。在AWS、阿里雲等衆多雲服務商及各種力量的共同推動下,雲計算得到快速普及,雲計算正在進入一些新的發展階段,這就是從以硬件資源的池化爲主轉變爲應用的雲化,容器、微服務由此成爲市場的新熱點。雲服務上也紛紛發力PaaS和SaaS。雲數據庫就出現在這一背景之下。

對於雲服務商而言,一大挑戰是提升對客戶的粘性。而隨着IaaS走向同質化、標準化,僅僅提供資源是很容易替代的。比如,對於同構雲平臺(比如都是OpenStack),應用的遷移未來會越來越容易;而對於異構雲平臺,容器技術的成熟也讓客戶可以將業務負載很容易從一個IaaS雲遷移到另一個IaaS雲。要增加客戶粘性,就要從PaaS和SaaS入手,讓客戶的應用與業務深度融合,此時數據庫就是一個很好的抓手,這個道理和傳統企業市場一樣。因此,我們看到雲服務商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數據庫,2014年AWS推出了Aurora,3年後阿里雲推出POLARDB,騰訊雲有CynosDB,青雲也有RadonDB等等。

而對於企業而言,也存在對雲數據庫的客觀需求。企業對雲的使用需要不斷深入,如果說IaaS是把用戶帶到雲計算的門口,PaaS和SaaS纔是真正讓用戶登堂入室。與用戶通過把應用部署到雲上就能享受IaaS的紅利不同,PaaS和SaaS要複雜得多,在相當程度上要依賴於數據庫技術的跟進。而云原生數據庫爲企業提供了一條新的上雲道路,據Gartner 預測,到2023年,全球3/4的數據庫都會跑在雲上。這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一點。

雲原生的魔力

面對新的需求,爲雲而生的雲數據庫具有明顯優勢,這些優勢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雲原生、性價比、高併發、大容量,而云原生的架構正是這一切的根本。

傳統商用數據庫是集中式架構,在擴展性和靈活上先天不足,如果需要擴展通常只能是Scale up,爲此需要購買昂貴的設備,投資不菲。而云原生的雲數據庫從一開始就充分享受了雲計算可以靈活擴展的技術紅利,使得雲數據庫能夠支持更爲海量的數據,同時靈活伸縮,而且價格低廉。

以阿里雲的POLARDB爲例,其採用的是分佈式共享存儲架構,計算與存儲分離。由於計算與存儲的解耦,存儲就可以通過RDMA高速網絡形成分佈式存儲,對外看起來與一個本地盤無異。正是由於採用了計算與存儲分離的架構設計使得POLARDB的最大數據容量可以達到100TB,這是一般開源數據庫難以企及的,併發量也達到了MySQL的10倍以上,這兩者也成爲POLARDB很多早期用戶採用它來取代MySQL的一個主要原因。除了藉助RDMA等網絡技術實現彈性伸縮能力之外,POLARDB還享受了很多現代技術的紅利。比如,POLARDB採用了英特爾的傲騰、GPU等等。

另外,在與傳統商用數據庫的競爭中,性價比也是雲數據庫的一大殺手鐗。雲數據庫有10倍於傳統數據庫的性價比,這對於中小客戶這無疑具有很大吸引力的。

實際上,雲數據庫從一面市就受到客戶的認可。Aurora被認爲是AWS歷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一款服務,排名前100的用戶中3/4都用了AWS的Amazon Aurora,越來越多數據庫用戶遷移到Aurora上。POLARDB在阿里雲2018年4月纔開始商用,第一批種子用戶的反饋也非常正面,包括法大大、校寶在線等都給予非常高的評價。

市場研究機構對雲數據庫也非常認可。2015年Gartner發佈的數據庫管理系統魔力象限中,AWS就躋身於Oracle、微軟、IBM、SAP等傳統數據庫巨頭之中,並位居領導者象限。這個結果讓傳統數據庫陣營大跌眼鏡。2018年10月,除了Aurora之外,阿里雲的POLARDB也躋身其中,一方面證明了POLARDB的實力,也再次證明了雲數據庫的市場潛力。

今 天,雲計算仍在普及之中,未來一切皆在雲上並非虛言。在這一全新的時代,傳統商用數據庫因其昂貴的投入、擴展性和靈活性不足受到挑戰,而云原生數據庫則因 天然地具備雲計算的彈性能力,兼具開源數據庫的易用、開放特點,及傳統數據庫的管理和處理性能等優勢,成爲企業上雲時的優先選擇,再加上阿里雲和AWS等擁有的龐大用戶羣,雲數據庫正在迎來屬於自己的時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