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室友當成朋友?抱歉,我寧可要孤獨。

“在大學,室友不是朋友!”

這句話,我看到了不少次,幾乎每篇關於大學室友的文章下面都會有這樣的評論。

在沒上大學的時候,看到這樣的文章和評論,我很詫異:爲什麼在一個宿舍的人不是朋友?直到到了大學之後才切身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不知怎麼的就聊到了自己的室友。他說:“我真受不了室友,感覺和他們根本就不是一類人。”

他說,他每天晚上睡覺本來是很早的,但是另外的室友則是睡的很晚,大概每天一點左右才睡。他一個十二點左右睡的人,每天都會聽到他們說話不壓制的聲音,很吵,打擾了他的休息。

對此我深有體會。

我的宿舍是四人的,其他三個人的晚上休息時間都很晚,幾乎每天兩點左右纔會休息,而我則是十二點左右。所以休息時間的不同,給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一個好動,大半夜唱歌,看視頻聽音樂都是外放,打遊戲時自帶解說,時常吹噓自己帶飛。

一個打遊戲,一打遊戲就是暴躁老哥上線,罵天罵地,飈的一口流利的家鄉話。還有一個還好,比較正常。

當我說:“這麼晚了,還不睡?”

他就很驕傲的說:“夜生活纔剛剛開始。”然後放聲高歌。

我實在不知道他在驕傲什麼,我也不知道他知不知道給人造成困擾。

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我就養成了睡覺戴上耳機的習慣,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因爲只有這樣纔會隔絕他們打遊戲時的喧囂,獨得一份屬於我的寧靜。

有人可能會說,不能和室友溝通一下嗎?當然有,但是溝通是有時效的。一開始確實知道聲音小點,後來依舊是該怎樣怎樣。所以,之後我便不會再去說。

記得在我剛進入大學的時候,我對他們的印象很好。每天晚上很安靜,該睡覺的睡覺,做着自己的事,不會打擾其他人。每天一起吃飯,一起上學,形影不離。後來熟了之後,也就放開了,便是上述那樣。

有時候我在想,爲什麼陌生人之間會互相尊重,熟了之後便會不在乎對方的感受?以至於互相感覺對方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有一次,參加活動,學長問我們,有誰在大學最好的朋友是室友的?回答是的寥寥無幾。

學長還說:“爲什麼不是室友呢?因爲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性格,興趣愛好大多都是不同的。天天相處在一起就會發現對方的缺點,一點點積累,就會留下不好的印象。”

是的,就是如此。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着不爲人知的過去,成長在不同的環境,也就養成了不同的性格。最終到了你面前的時候,因爲各種不合,便會產生非我同類的想法,心裏有了隔閡,便不會成爲朋友了。

所以,也就有了那句“在大學,室友不是朋友。”

溝通是一個方法,但也只是一個短時效的方法。

尤其是一個個小的毛病,說了吧就會顯得不近人情,說不定對方還會想,這人怎麼這樣,這點小事也要管,此人定是小氣狹隘的。不說便是自己難受。小的道理不好說,大的道理太泛泛,所以就不說,一點點小的事情最後積累,之後就是看他不順眼了。

還有時候,就是寒了對方的心。

看了一篇文章,底下有個評論,說:“一次下雨,室友在宿舍羣裏求救,我就去給她送傘。後來,輪到我的時候,他們就互相推辭,說自己多忙多忙,然後回到宿舍,就看到她們在聊天打遊戲。當時心裏就是一寒。便感覺,原來我們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好。”

可以想象,這個女孩當時的心情是如何糟糕了。

當我們在宿舍看看書,背背單詞的時候,總會有人在那酸,說一些風涼話,風涼話雖說不傷人肌膚,但傷的是心。

記得上學期期末複習,每天早上去圖書館,後來有個同學來遛宿舍,問我去哪。正要開口回答,室友便搶着說:“當然是去圖書館自習嘍,他可是我們宿舍的學霸哦。肯定是要拿獎學金的。”那種語氣,嘲諷,不屑,至今我還記得。聽到他的話,我愣了愣,隨後笑着對那個同學說:“嗯,去圖書館。”

另外一個寢室的同學也是如此,他時常背些英語單詞,最後室友問他一個單詞,他說不清楚,室友便來了句,“那你天天還背單詞,我還以爲你知道呢,背單詞沒啥用啊?”

那個同學說:“看到他笑着跟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真想一巴掌打在他的臉上。”

瞧瞧,這種小事,真是小事嗎,真的小嗎?

這個時候,想起來那句“室友不是朋友”,便是很有道理的。

在那之後,我便獨來獨往,做我想做的事情。當他們說着風涼話的時候,我便當做沒有聽見,當他們打遊戲大聲吵鬧的時候,我便戴上耳機,以至於到現在,不戴耳機我還會感覺自己耳朵裏少了什麼東西。

既然不能做朋友,那就不去管他們,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想通了之後,便開始了一個人的大學生活。

我不喜歡人們賦予“孤獨”一詞的貶義,也不喜歡“優秀的人總是孤獨的”這種自我安慰。在大學裏我才發現,孤獨是很正常的,這不是一種不合羣被排斥的結果,而是一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選擇。

沒事的時候,戴上耳機,看看書,寫寫文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不斷地提升自己,在這條路上,我可以看到別樣的風景,自然而然的也會遇到那種真正志同道合的人,這便是有所失有所得吧,而且所得遠大於所失,何樂而不爲?

有時候,我會感謝自己的選擇,選擇自己去適應孤獨,提升自己。我不會忘記,獨自走在林蔭小道上,看着陽光點點滴滴,隨風而動。不會忘記一個人從圖書館出來的時候,呼吸的那一口充實清新的空氣,享受着整片星空,享受着自由的快感。不會忘記,寫完一篇文章之後,獨自走到外面,那風兒是那麼的輕,那麼的溫柔。

我一直認爲,人的充實從來都不是來自外界的賦值,而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的富足。

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段話:“人要讓自己活得像一隻軍隊,對自己的大腦和心靈招兵買馬。”

很有道理。

自己一個人,開拓着屬於自己的疆土,享受着“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享受着……這片星辰大海。在屬於自己的規則裏自由翱翔,還有什麼比這更善的事呢?

在一份喧鬧之中,獨享着自己一份屬於自己的極樂淨土和靈魂的休憩之所,就已經很好了。

與這些相比,那些雞毛蒜皮的事,又算得了什麼?不如看的淡一些,在風華正茂的時候,因爲這些事而浪費時間,不值得。

有句話是“一羣人的高中,一個人的大學”,孤獨在大學並不可怕,它是一種常態,是一種恩賜,把握住它,對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一切都會更好。

——

如果你住在宿舍,室友打擾了你,不要以怨報怨。我們還是要做好自己的,討厭那樣的人,就不要成爲那樣的人。

如果你有一個志同道合的室友,且珍惜,多多換位思考,多多理解包容。互相尊重,互相進步。大學,最重要的還是提升自己。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在於小事的積累,多多細心觀察一下那些毫不起眼的小事,有時候那些小事並不是小事。畢竟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些震怒爆發,關係變得惡劣在之前早已有跡可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