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視頻會議如何做到參會人臉識別?

雲視頻會議可以實現人臉識別!通過AI技術集成或硬件集成都可以在會議中實現人臉識別。其中AI技術集成是基於雲計算技術,結合AI算法將人臉信息甄別並標註,硬件集成是依託具備高清攝像頭的硬件,實現發言者跟蹤和自動取景功能(人臉標註)。

兩種實現方式都是採用集成,差別在於一個基於軟件開發,集成難度較大;一個基於硬件基礎,需要硬件廠商的技術支持。

AI算法技術集成 

第一種是AI技術集成。視頻會議系統也受益於雲技術的優勢,實現從傳統硬件轉向軟件的方向發展。雲視頻會議在軟件集成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雲際視界等雲視頻會議早已實現了會議直播、在線分享,無賬號入會等多種新模式,其中都涉及到軟件集成,隨着AI技術的日益成熟,主流市場已經有廠商通過AI技術集成,實現雲視頻會議的人臉識別,主要價值是——通過AI人臉技術,能實現入會簽到,在線標註展示個人姓名。

理論上,通過軟件集成可以將AI技術融入到雲視頻會議中去,但在實際中這種方法是不太可行的。技術難度是一個門檻,AI核心在於算法,開發人才薪資遠高於其他技術人才,在應用上更需要大量的算法訓練支持,雲視頻會議在引入AI時,投入大量精力去做顯然不合適,在引入第三方的技術時,又要考慮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時其成本支出也不容忽視。整體來說,通過軟件集成在雲視頻會議中實現人臉識別並不太可行!

雲視頻會議如何做到參會人臉識別?

目前主流雲際視界等廠商以協作形式定義雲視頻會議,將企業通訊錄與個人會議室進行了關聯,有效區分各入會方,協作角色的定義完全可以替代人臉識別這一技術需求,在技術實現和成本控制上相比AI技術集成更具優勢。

基於硬件的人臉識別 硬件集成

基於硬件實現人臉識別標註主要以大牌的硬件廠商爲主,如思科、華爲、寶利通這些硬件廠商,在相關方面的技術積累相對成熟,以思科Webex Room Kit Plus爲例,這些智能硬件通過前期的信息錄入和信息識別,能夠對參會人員進行識別,有效區分和標註發言者。此外基於硬件基礎,在會議室內,能實現發言者跟蹤和自動取景功能,硬件的優勢在於,傳統廠商有充足的技術和實踐基礎,但難題在於這類硬件售價高昂,一般的企業難以承擔。

市場主流的雲際視界雲視頻會議系統支持多終端接入,通過接入智能硬件終端,實現對會場參會人員的識別和標識是可行的,但是其場景將限制在會議室內。

以上介紹的兩種實現方式,是目前市場中相對成熟的方向,此外還有部分廠商通過其他技術進行技術創新。不過在這類技術應用中,企業還是需要慎重考慮需求,權衡該技術引入帶來的價值或者必要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